我曾是外企高管,如今俩娃,失业……

​我第一次接触中年危机」这个名词是在大学的专业课上,讲人生每个阶段面临的问题。当时,我只是当成一个理论来掌握,毕竟要应付考试。

可是我没有想到,不到10年的时间,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中年危机失业,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压力大,身体也开始走下坡路……

在上海,我被邀请参加一个活动分享,认识了一个姐姐Lisa。她目前正在找工作,我很诧异,她不像没有工作的人。

她知道我是做微信公众号的,听说这个行业,比较赚钱,问我她可以做吗?我第一感觉,她的状态不太好,很着急。

活动结束后,我们去附近的咖啡厅喝咖啡,她给我讲了她的故事。

Lisa曾是外企的财务总监,在外企能够做到总监,个人素质肯定不差的,情商高,业务能力过关。怎么可能失业呢?

原来,因国外的经济环境影响,这几年外企的岗位都在缩减,不少企业都在撤离。她之前生二胎把工作辞掉了,现在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她就把目标放在了国内的创业公司,外企的财务制度都是很成熟了,很规范,自己能发挥得有限;而国内很多公司处于起步阶段,有的准备上市,有的要融资,对财务的能力要求很高。

她所具备的能力根本不适用,只能让她做财务主管,这意味着她要做基础工作,并且薪水拿不到那么多,各方面的福利待遇也没外企好。

我之前听外企的一个朋友说,在外企待过的人,很难适应其他企业的工作了,太舒服,太安逸了,特别适合养老,可现在大环境改变了。

如果仅仅是这样,Lisa也不会太焦虑,关键是她年轻的时候过得特别顺,对家庭整个资产都没有任何规划。

他们家在市中区有一套40平的房子,当年,很多人建议她买房,可她不听,她觉得以她的能力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

而现在的房价,真不是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了,她只能租房子,一个月房租1万多。

还有,她家大宝上的国际学校,一年学费20多万,毕竟身边人都去读国际学校了,可她没想过那个和她一样的同事,可能同时买了房子,现在正享受了房子的福利。

目前,她老公的收入勉强够一家人的开销,但是生了二宝,如果还是去读国际学校,她就必须找到和原来收入差不多的工作,要不然家庭就面临生活危机了。

在条件允许下,我们都愿意生活维持在一个高标准,不委屈自己,不委屈孩子,但是一定要做好规划,不能只看晴天,不管阴天下雨。

同样,我在另一个活动中,碰到一个诺基亚出来的高管中年大叔李先生,一路北大本科研究生博士毕业,一毕业就去了诺基亚,非常顺利,在那里工作了十几年,但谁都没有想到诺基亚会倒闭。

倒闭时,李先生觉得公司那么多人,清退要很久,估计轮到他的时候已经可以退休了,所以一直没有做准备。

结果离职比他想象得要早,他变得很被动,出来不知道干什么,完全跟不上市场了。

离开诺基亚,经校友介绍,李先生去了一家国企工作,但是待了一段时间觉得不合适就出来了。

李先生倒没有经济压力,在北京买了3套房子,父母条件也不错,清退时也给了一笔钱。

他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很差,自我价值感变得很低,真的不知道做什么了,天天无所事事,过不了多久,就没有精气神了。

现在,他出来参加一些学习,尽快适应现在的环境,在这之前,他是看不上这样的学习的。

最近,我遇到几个这样的人,真的挺惨的,有大外企的骄傲,可是又没有什么实际可发挥的地方。

这样的危机一直都有,就像当年我几个做工人的亲戚下岗一样,市场变化太快,谁都没有想到危机会降临在自己头上。

他们的故事都大同小异,基本上是年轻时很优秀,加入大外企,一路顺风顺水,最后企业不行了,自己也折了。

我记得一个姐姐说,当年复旦毕业时,成绩好的,都被外企收割了,中不溜的成绩才去华为。十年之后,在华为的人,哪怕网络上出现多次清退,但是真的事业发展很好。

就像刘先生的大哥,他在阿里上市之前加入公司,除了手里的股票,年薪也已经非常高了。他北邮毕业的,很多同学都去了中移动、中联通,过了10年差距就很大了。

有时候,选择真的比努力更重要,还有更重要的,我认为是规划,就是对待生活的态度,到底是积极的,还是被动的?

我们经常看到一句话,不要把平台的能力当成自己的,这些进入大外企优秀的人,并不是每一个都因为企业的危机而导致自己发生人生危机,有的说不准发现了自己事业的第二春。

那些生活出现危机的,都是太被动了,觉得有一个铁饭碗,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工作态度基本上也是得过且过,绝不会想着创新之类的事情。

每当听到这样的故事,我都一方面惋惜,一方面提醒自己,要提前做好规划,不能让自己的人生陷入困境。

从去年开始,我就逐渐接触很多理财规划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到一个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

其实,我做得并不算好,关于投资,虽然我还在学习基金定投,但是已经购买意外和重疾等保险。

很多读者后台留言,让我写一篇关于保险的文章,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需要购买的保险是不相同的。

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办法,好的保险公司,太平,平安,以及线上的一些课程和保险公司,大家都可以咨询一遍,看看他们的方案。

这个过程中,你就有自己的判断了,在理财方面一定要自己认真学习一遍,这是一生要做的事情,千万不能偷懒;如果自己不了解,即便别人推荐,也是一知半解,容易买错产品。

这是家庭规划,还有就是工作,不需要每天问自己,每个季度总结一下,自己取得了哪些进步?还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就拿做微信公众号来说,我也没有想着一劳永逸,这不慢慢地开始多平台发展,还孵化了一些垂直领域的号:比如这很辣妈」、「心驿社」

快过元旦了,我去广州、北京等地拜访了很多比我做得好的同行,去取经,有些人不认识,找中间人牵线。

我就想保持对市场的敏锐度,提前做好规划,当方向变了,自己能够及时做好调整,不想自己在安逸中一点点死掉。

其实,应对这个变化的世界,没有好办法,就是健身,学会理财,保持学习的劲头,培养一些爱好等;这些看着很简单的方法,真的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

不要太高估几个月的变化,但也不能低估3-5年人与人拉开的差距。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曾是外企高管,如今俩娃,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