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觀音禅茶周五雅集-在路上



我们每一次雅集寻找的话题都值得深入的人生思考。比如这一期的《在路上》,我们邀请了几位长期喜欢背包旅行的驴友达人,他们都是野外生存的专家,相比之下,人迹罕至的深山丛林、大漠荒原仿佛更像他们的家。他们的朋友圈给人最酷最牛逼的印象就是一直“在路上”,而且走得很远。他们的行为意识令人向往、叹服,但更多的人却只停留在惊奇、赞赏,很少愿意暂时放下工作或牵挂,或暂时放弃舒适的家居去冒险、去找累。当然也不乏那些奋斗族、事业族嘲笑这些另类族群浪费“宝贵”时间、追求“空乏”人生。估计那些“另类”会经常听到这些质嘲讽或质疑,我们也想象得到他们的回应表情,可能会是耸耸肩笑道,“这正是我想对他们说的,你开心就好”!

于是我想,如果把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两种,喜欢户外旅行和野外生存体验的人为A类,其余的为另一种人为B类,你会发现很多诡异的人类哲理。比如,你会发现那些被很多B们嘲笑傻到既浪费时间又耽误找钱还危及生命的A们看似一直在路上远足旅行,而其实真正走远了的却是我们这些傻B。因为你一旦深入思考会发现,A类人的原动力其实很原始、很朴素,是受人类原本生存方式基因的驱使。

人类演化的致命动力是追求未知世界——就像最终被好奇害死的猫,而令上帝发笑的人类埋头追求半天,蓦然回首发现历史或许比现实更美好,未来未必比眼下更幸福!比如我们的生存环境,那些驴友乐此不疲酷爱深入的人迹罕至但天地壮美的大山丛林、雪山草地的景致、的空气、的星空、的万物天籁就是历史人类的环境。现实中我们视为畏途的野外生存体验如何直面孤独、解决饥渴、应对虫兽、保护生命等等所谓非凡超人专业素养,其实仅仅是历史人类妇孺皆知的基本技能。也就是说历史上原本就只有A类人,装着科技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后,人类便集体向B类人逐渐异化,世界实在发展得不行了才剥离出了一群A类人。相比之下,今天的人类在科学技术的武装之下貌似强大无敌,其实却越来越脆弱。他们既抱团又互防地大规模聚居在钢筋水泥铸就的超级城市之中,身加重重安全保障,外围的军队警察、小区的安保、入户的安全门、窗上的防盗栏、监控、空凋、暖气、冰箱、保险柜……无数重环环相扣的现代生活生存必要保障,缺一不可。现实人类已脆弱到命若游丝,有人断言,人类一旦停电,世界都将瘫痪,各种灭顶之灾接踵而至。而我们可能都忘记了,仅仅一两百多年前,人类几乎还不会使用电,地球的夜晚除了星空,万籁俱寂。仅仅三十多年前,百分之八十的中国人还在农耕牧渔,与自然生灵相依相处、互助互动。今天的我们显然走得有些远了!未来必定还会更远!未来的人类生存环境已经被思想家们夸张地描绘了出来,最搞笑而悲哀的是人人都戴上了玻璃头罩。头罩以外就是“五步倒”、“半步颠”。

就这样,好奇致命的人类一直在追求未来、一直在治理现实、一直在向往过去。

所以说,那些A类人乐于寻求壮美、险奇、宁静、刺激和超越的原动力其实就是一种心灵的皈依、返璞归真的精神。他们或许无意识地而其实是在延续人类逐渐消失的本能,在追逐被现代城市摈弃的泥土、溪流、森林、空气和满天繁星。他们看似在远足、在路上,而实际是一种回归。诡异的是,真正走远了的却是我们B类人。

科学的利弊、人类的未来,显然是一个悖论、是一个大命题,我们无须去求证。但人类若都有了敬畏自然之心、保持本真之道,对于人类羁縻科技戾气、理性前行当不无裨益。

坐也是禅、行也是禅,有时行走在路上可能更容易做到“放下”二字。但是现实中人们生活禅的放下不是为了出世,更不是为了倒退,而是为了轻装、清醒前行。所以你会发现,往往那些B类族群觉知能力更敏锐、抗压能力更坚韧、工作起来更稳健、生活更充实、精神更富足。

所以,让我们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觀音禅茶【周五雅集】第十六期《在路上》

在路上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路上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