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触发的停电岁月追忆(三)

煤油灯因为制作时可以就地取材,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因此是小时候停电时家里最主要的照明工具。虽然家里也备有蜡烛,但比较起煤油灯,蜡烛不仅燃烧的快而且使用成本太高,所以很少使用。
理发触发的停电岁月追忆(三)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那时,因为停电是常事,所以村子里家家好像都有那么两三个煤油灯。这种灯一般用空的玻璃药瓶或者墨水瓶作为油壶,在塑料盖子上用锥子凿一个小圆孔,再用材质是铝的牙膏皮剪开成一个方形,再卷成一个小圆管,通过瓶盖上的小圆孔插入瓶子里当灯管,一般是插入瓶子里的部分较长,露在瓶子外面较短的一截。灯管中间插入一小束长长的棉线作为灯芯,灯芯的粗细和露出灯管部分的多少,决定了一盏煤油灯的亮度。然后往瓶子里倒入煤油,盖上做好的灯盖,等棉线灯芯吸饱了煤油,看到灯管上部露出来的棉线上也有煤油了,就可以点着。
灯芯因为浸了油燃烧的比较慢,但点亮一段时间之后,露出灯管的灯芯部分就会烧尽,这个时候就会看到火苗因为快够不着缩在灯管里的灯芯,而变得微弱,如果再不管它,很快火苗挣扎跳动几下就会灭了。这个时候,一般家里人谁发现了就会去找来大头针,插入灯管里把灯芯往外挑一挑,让灯芯重新长出灯管。这个过程会看到,煤油灯的火苗就仿佛病入膏肓的人经过神医的妙手回春而重获生机一样又壮实起来,恢复了稳定的照亮工作。
理发触发的停电岁月追忆(三)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印象里,我上小学那会,停电的时候就经常在煤油灯下看书写作业。父母则经常在煤油灯昏黄的灯光下做各种活计,有时是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经常也有来串门的乡亲,大家就坐着聊天,一边喝着自己家制作的茶泡的茶水,有时用小铁锅煎点玉米、瓜子,大家一边吃着,聊聊农活安排,畅谈出门打工的见闻,描述隔壁村镇的奇闻异事等等,说到动情感人处,大家嘘嘘不已,各自感慨,说到奇葩趣事,也会哄堂大笑,各自捧腹。一般到十点多十一点,大家白天干完活,这会都困了乏了,第二天还有农活,所以就散去,各自回家睡觉了。这些都成为了我小时候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
理发触发的停电岁月追忆(三)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用煤油灯有时也有风险,我的印象里就有这么一件真实的轶事。家乡村子居住格局,大多像陶渊明描写的那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邻居在家里说话声大一点,旁边的人家在家里就能听到。一个晚上,有户人家的男主人从山上回来,可能白天是在松林里修剪松枝,头上身上沾了很多松油。回到家打了盆水正要洗头呢,停电了。于是男主人赶快叫他儿子给赶快找个灯出来照亮,两人的对话颇有意思。电一停父亲喊:“快给我找个灯出来”儿子问:“什么灯”父亲答“煤油灯”。很快儿子把灯点出来了,父亲头上因为沾的松油,肥皂香皂都洗不掉,但煤油可以去掉。于是,正弯腰洗头的父亲让儿子往他头上倒点煤油灯里装的煤油。儿子赶快拧开了灯盖,一手拿着盖子,一手往父亲头上倒油。他没注意到拿在另一只手上的灯盖,燃着的灯芯靠着他父亲的头很近,煤油一倒到头发上,灯盖上的火苗一下子点着了父亲的头。哎呀一声,儿子把煤油灯赶快扔地上,对着父亲的头就打下去了,噼噼啪啪的儿子打老子头皮的声音,和着父亲训斥的声音,让隔壁邻居听得笑疼了肚子。
此外,与煤油灯有关的记忆,还有那件我在以前一篇文章专门写过的,关于母亲在劳动时从梯子上掉下来,一根手指的手筋被木梯子上的大铁钉挂断了的痛心往事。那个晚上也是没有电,且天上没有月亮,到处黑漆漆的,傍晚时天就有些阴沉,好似要下雨的感觉。当时姐姐就在外屋点了一盏煤油灯,照着我和母亲把玉米杆从地上运到二楼。母亲从梯子上摔下来的那一刻,应该是因为扛着玉米杆,视线被挡住了,再加上光线实在太暗,看不清木梯子上固定的横木条,才一脚踩空摔下去的。那时照亮的那盏煤油灯散发着昏黄的灯光,灯光下母亲的手指一点一点滴着血,被钉子挂断的细细手筋搭拉在手指流出的红色血泊里,那嫩白的颜色,刺激得我心碎颤抖。
理发触发的停电岁月追忆(三)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煤油灯跟马灯不一样,它退出历史的时间要晚一些。我印象里到我上大学了,假期回家时家里还有煤油灯,偶尔停电时使用,但已经用得很少了。多数时候是做饭生火时,母亲从油瓶里倒点煤油出来淋在小柴火上引火用。在我工作了以后没几年,父母重新盖了家里的房子,家用电器多了起来,家乡的电力也能稳定供应了,应该在10年前,煤油灯退出了历史,成为了尘封的记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发触发的停电岁月追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