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作用域链

作用域

变量的作用域无非就是两种:全局作用域和局部作用域。

全局作用域:
最外层函数定义的变量拥有全局作用域,即对任何内部函数来说,都是可以访问的:

浅析作用域链_第1张图片
bk1.png

局部作用域:
和全局作用域相反,局部作用域一般只在固定的代码片段内可访问到,而对于函数外部是无法访问的,最常见的例如函数内部

浅析作用域链_第2张图片
bk2.png

注意:函数内部声明变量的时候,一定要使用var。如果不用的话,你实际上声明了一个全局变量,并且会污染同名的全局变量。

浅析作用域链_第3张图片
bk3.png

第一个输出是undefined,原本以为它会访问外部的全局变量(a=”out”),但是并没有。这可以算是javascript的一个特点,只要函数内定义了一个局部变量,函数在解析的时候都会将这个变量“提前声明”。javascript并没有所谓的块级作用域,javascript的作用域是相对函数而言的,所以也可以称为函数作用域。

作用域链(Scope Chain)

个人理解就是,根据在内部函数可以访问外部函数变量的这种机制,用链式查找决定哪些数据能被内部函数访问。

举几个例子

代码1


浅析作用域链_第4张图片
bk4.png

过程分析:
1.声明变量 a = 123与函数fn,(预解析阶段函数fn提前);

2.将变量a传递给fn并执行fn,此时函数内a的值变为456.

3.向控制台打印a,结果为123

过程详解:
1.全局作用域中的a与局部作用域中的a并非是同一个变量,只不过是他们的变量名称恰好相同而已,function fn(a){}小括号中的a相当于是在fn的局部作用域中声明了一个变量a,外部环境实际上是无法直接访问到这个变量的。

2.在执行过程中,fn(a); 中的a是实参,也就是全局变量a,将全局变量a的值123传递到函数fn中,fn的局部变量a接收到这个数 ,然后执行a = 456,那么函数中的局部变量a的值由123就变为了456。但console.log(a); 是在全局环境中执行的,我们之前说过了,全局环境不能直接访问局部环境。所以console.log访问的仍然是全局变量a,所以打印值仍然是123。

代码1加强理解版


浅析作用域链_第5张图片
bk5.png

变量b的打印结果为: is not defined ,说明在全局作用域中它不能被访问到。

代码1再次加强理解版


浅析作用域链_第6张图片
bk6.png

全局虽然无法直接访问局部变量,但局部变量是可以向上访问它的父级的变量的,此处fn的父级即为全局作用域,所以在fn中console.log(a)时可以拿到a的值。

代码2


浅析作用域链_第7张图片
bk7.png

这段代码与第一段代码的不同之处是,标红的fn()小括号中没有参数a,也就是说,此时fn中未对a进行声明我们便在函数中使用了它,那么此处的a便默认是全局变量,大家会发现有两个全局变量a,函数的执行是在var a =123 之后进行的,若有两个同名全局变量,后执行的会覆盖先执行的。所以两次打印结果都是456。

代码3


浅析作用域链_第8张图片
bk8.png

var a = 123 和fn(a) 互换了位置,执行结果发生了变化,此处也反应了先后顺序对执行结果的影响。

总结:

1.函数内部可以访问函数外部的变量,但是函数外部不可以访问函数内部的变量;

2.函数内部如果有变量,则优先使用内部的变量,如果函数内部没有,才会使用函数外部的变量;

3.当子函数要使用某个变量时,子函数内部没有这个变量就会自动向父级函数查找,父级没有继续往上级函数查找,知道查到全局作用域。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析作用域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