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系列」《论语》(八佾篇)(1)

文(3.1)与文(3.2)、文(3.6)【联】文(3.10)与文(3.22)

提:中心词(概括)为“底线”。底线有不同的种类,譬如人性底线,三观底线,认知底线,行事底线等,而各底线种类又各自分为多种底线实质,也即在某一种种类之下,到底存在怎样的规矩。

点:此四节内容都指出了底线当中“僭越身份”的种类以及礼乐(礼节)中的实质。

点2:

1、文(3.1):

底线→僭越身份(种类:天子与大夫【季孙作为大夫僭越了天子之礼】)→礼乐(实质:佾【天子所用的一种乐舞】)→八佾与四佾:作为大夫的季孙氏理应用四佾的乐舞,而却能够用八佾的乐舞。

另:文(3.1)中的“忍”字若是翻译成“忍心”其实并不恰当,且翻译并不通顺,“忍”字应该意译为接受、容许,也即季孙容许“八佾舞于庭”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边,又有什么东西不能被其容许呢?

2、文(3.2):

底线→僭越身份(种类:周天子与大夫【季孙与其他三家大夫共同僭越了周天子之礼】)→祭祀(实质:《雍》【为周天子行祭礼撤去祭品所唱】)→《雍》:三家大夫何德何能在撤去祭品之后用周天子所唱的《雍》来作为祭祀结束?

3、文(3.6):

底线→僭越身份(种类:大夫与天子【本应唯有天子能够祭祀的天下名山大川,诸侯则能祭祀封地内的名山大川,但是季氏作为大夫却在祭拜泰山】)→祭祀(实质:泰山【天子所能祭拜的名山大川】)→泰山:祭祀泰山完全不符合季氏的身份。

4、文(3.10):

底线→僭越身份(种类:鲁国国君与天子【鲁国国君把原先只有天子才能举行的禘祭扩大到了其他的范围】)→祭祀(实质:禘祭【仅有天子能够举行】)→禘祭:周公旦之旧事却成了诸侯大夫沿用之礼。

5、文(3.22):

底线→僭越身份(种类:管仲与国君【管仲效仿国君行使国君之礼】)→树塞门与反坫(实质:效仿国君之礼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升:

僭越身份之事,看似没什么大不了,其实不然,亦可用“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作为辅助理解,也即:如若自身本不够身份的资格(为臣者僭越成为天子或国君(有反叛的嫌疑)),但却在思想、言论、行事之上硬生生的把自己送进那样的档次,在古时有法理和君臣体制作为束缚,一旦触怒龙颜圣威,则难逃一死。而,现如今则以情理和人伦作为借鉴标准,父母、子女;师生;上司、下属等,下位者做了上位者所应该做的事情,则使得人伦情理乱套,生活无法正常延续,更甚者则对人文社会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现(引申):

在社会、国家、世界中,贤者、能者乃至圣者,理应以其自身之力填补各个职位空缺,从而各行其道使得人文社会在他们的引领与影响下稳步向前。但是,贤者与能者都远在庙堂之外,尽在山水之间,而圣者(圣贤圣贤,圣者培养贤者,贤者凸显自身的天赋成为某一方面的能者,用以治理天下)更无从寻迹,只有跳梁小丑与附庸风雅者稳坐高堂之上,指点江山,中饱私囊,视天下为囊中之物,可悲可叹。

未来:

天下终究是民众的天下,终究回归于圣者手中,只待圣者出世培养贤者与能者还天下以清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析系列」《论语》(八佾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