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技术领导力社区
阿里数据中台建设过程、方法论、主要核心的产品、技术架构等等,对技术圈来说一直非常神秘。并且,阿里已经将中台建设方法论形成了解决方案,向行业输出,这也导致了阿里中台相关资料、对外界的分享,都趋于严格控制。
本文,讲解阿里数据中台建设之道,透过 10 张图,全面细致解读阿里数据中台建设原理、实践。
01
阿里数据中台赋能业务全景图
在架构图中,看到最下面的内容主要是数据采集和接入,按照业态接入数据(比如淘宝、天猫、盒马等),把这些数据抽取到计算平台;通过 OneData 体系,以「业务板块+分析维度」为架构去构建「公共数据中心」。
基于公共数据中心在上层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建设:消费者数据体系、企业数据体系、内容数据体系等。
经过深度加工后,数据就可以发挥其价值被产品、业务所用;最后通过统一的数据服务中间件「OneService」提供统一数据服务。
02
阿里数据中台三大体系
经过多年实战,沉淀出了阿里云上数据中台内核能力框架体系:产品+技术+方法论。
历经阿里生态内各种实战历练后,云上数据中台从业务视角而非纯技术视角出发,智能化构建数据、管理数据资产,并提供数椐调用、数据监控、数据分析与数据展现等多种服务。
承技术启业务,是建设智能数据和催生数据智能的引擎。在 OneData、OneEntity、OneService 三大体系,特别是其方法论的指导下,云上数据中台本身的内核能力在不断积累和沉淀。在阿里巴巴,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云上数据中台的三大体系,如上图所示。
OneData 致力于统一数据标准,让数据成为资产而非成本;OneEntity 致力于统一实体,让数据融通而以非孤岛存在;OneService 致力于统一数据服务,让数据复用而非复制。
这三大体系不仅有方法论,还有深刻的技术沉淀和不断优化的产品沉淀,从而形成了阿里巴巴云上数据中台内核能力框架体系。
03
阿里数据中台及赋能业务模式支撑
阿里数据中台,经历了所有阿里生态内业务的考验,包括新零售、金融、物流、营销、旅游、健康、大文娱、社交等领域。
数据中台除了建立起自已的内核能力之外,向上赋能业务前台,向下与统一计算后台连接,融为一体。
04
数据中台技术的数字表现
今天,阿里处理的数据量已达 EB 级,相当于 10 亿部高清电影的存储量。在 2016 年双十一当天,实时计算处理的数据量达到 9400 万条/秒。而从用户产生数据源头采集、整合并构数据、提供数据服务,到前台展现完成仅需 2.5 秒。
「友盟+」是阿里把收购的几家数据公司整合升级后,组成的一家数据公司。这里仅以 2017 年「友盟+」对外公开的部分指标为例,其中的数据覆盖 14 亿部活跃设备、685 万家网站、135 万个应用程序,日均处理约 280 亿条数据,这一切都建立在阿里强大的数据处理技术底座之上。
05
数据中台六大数据技术领域
前文提到,在建设阿里数据公共层之初,规划了六大数据技术领域,即数据模型领域、存储治理领域、数据质量领域、安全权限领域、平台运维领域、研发工程领域。
而在阿里数据公共层建设项目第二阶段完成存储治理领域,已经被扩大到资源治理领域,进而升级到数据资产管理领域,安全权限领域,升级到数据信任领域,因为很多工作已经在产品中实现,平台运维领域不再作为一个数据技术领域被推进,数据模型领域与数据质量领域还在持续推进中,不过增加了许多新的内涵,智能黑盒领域则是新起之秀。
由此可见,数据技术领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技术的突破不断扩大、 升华的。
06
数据中台建设方法论
一、数据中台建设方法论体系的全局
(1)全流程一体化:即从数据采集到数据服务实现全链路通。在产品层面,不会让用户在不同使用阶段来回切换于不同产品。
例如,用户要做实体识别、用户标签画像等,如果要依赖的数据在另外一个产品中, 甚至需要使用风格迥异的产品来完成,则用户会不知所措。所以,以数据建设为例,要实现数据从采集到标准化、实体识別、标签画像及最终面向应用的一站式服务。
(2)向上多样化赋能场景:不仅要有通用产品,还要有行业产品及尊享产品。应向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例如,阿里数据中台向用户提供的数据产品,就包括数据工具、专题分析、 应用分析、数据决策这四个层次的产品和服务。
(3) 向下屏蔽多计算引擎:不管是哪里的云计算服务,都应该尽可能兼容甚至屏蔽的,让用户在应用时感觉简单。
在阿里 10 年大数据建设历程中,数据建设的底座依赖至少经历了 Oracle— GP-Hadoop —阿里云计算平台的变化过程。很多大数据应用与创新者也一定会面临类似的变化。
所以,对于产品和服务,需要连同生态合作伙伴一起努力实现屏蔽多种计算引擎,不管底座是阿里云公共云,还是阿里云专有云,还是自建的私有云,都可以在此之上构建数据并实现平滑切换。
(4) 双向联动:在构建大数据及服务业务应用与创新的过程中,业务和技术是需要协同互动的,而不是一方是另一方的资源这种单向关系。
一般来说,对于业务需要技术的协同这一点,人们很容易理解,但对于技术同样也需要业务的协同这一点,人们可能就不太容易理解。例如,要对消费者进行识别、刻画、触达和服务,则需要业务部门在业务前台按照数裾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布点,以便采集到数据,以及需要业务人员与技术人员一起讨论刻画消费者标签的关键因素,并确定哪些标签符合业务线的价值诉求。
二、OneData体系方法论
OneData 体系方法论至少包括:数据标准化、技术内核工具化、元数据驱动智能化 3 个方面。
(1)数据标准化。要从源头实施数据标准化,而非在数据研发之后,基于数据指标梳理的数据字典实施数据标准化。因为,只有每一个数据都是唯一的,数据模型才能稳定、可靠,数据服务才是靠谱、可信的。
(2)技术内核产品化。所有的规范、标准等,如果没有一个全流程的工具作为保障, 则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链路通,因此,我们首先推进技术内核全面工具化。
(3)元数据驱动智能化。前文提到,阿里正在持续努力实现数据建模后的自动化代码生成,以及保障其实现和运行的智能计算与存储框架。为什么阿里能做这件事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源头对每个元数据进行了规范定义,尽可能实现数据的原子化和结构化,并将其全部存在元数据中心里。这些元数据对于计算、调度、存储等意义非凡,因此有望实现从人工到半自动化,进而实现智能化。
三、OneEntity体系方法论
OneEntity 体系方法论至少包括:技术驱动数据连接、技术内核工具化、业务驱动技术价值化 3 个方面。
(1)技术驱动数据连接。OneEntity 要实现实体识别,首先依赖很强的实体识别技术,所以要用技术来驱动数据连接。
(2)技术内核产品化。产品化是目标,其发展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往这个方向努力,否则每一次进行标签画像(哪怕是类似的标签),都要通过人力重复做一次,这实在是一件让人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要高效地进行实体识别、用户画像,工具化是一条必由之路。当然,全部工具化总是很难实现的,一定还有工具无法替代人脑的部分,所以,努力追求的是将人脑智慧尽可能沉淀在工具型产品中。
(3)业务驱动技术价值化。正如前文所述,将数据从孤岛变得融通,进而实现高价值,是需要业务来驱动的。在此过程中,再一次体现了业务和技术要「背靠背」「你情我愿」地进行双向联动的。
四、OneService体系方法论
OneService 体系方法论至少包括:主题式数据服务、统一但多样化的数据服务、跨源数据服务 3 个方面。
(1)主题式数据服务。举一个例子,假设用户想要看的是「会员」这个主题下的数据,至于「会员」主题背后有 1000 张物理表还是 2000 张物理表,他都不关心。而主题式数据服务要做的是,从方便用户的视角出发,从逻辑层面屏蔽这 1000 张甚至是 2000 张物理表,以逻辑模型的方式构建而非物理表方式。
(2)统一但多样化的数据服务。例如,双十一当天上百亿次的调用服务是统一的,但获取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通过 API 提供自主的 SQL 查洵数据服务,也可以通过 API 提供在线直接调用数椐服务。
(3)跨源数据服务。不管数据服务的源头在哪里,从数据服务的角度出发,都不应该将这些复杂的情况暴露给用户,而是尽可能地屏蔽多种异构数据源。
业务在发展,技术在迭代,方法论也必然不断升级,在实战中沉淀、丰富云上数据中台建设方法论。
07
数据中台产品化服务
在推进阿里数据公共层建设之初,就意识到业务与技术「背靠背」、双向联动的重要性。
在推进阿里巴巴数据公共层建设时,虽然当时在业务上虽然有了几个月的缓冲时间,但维稳业务支持并不是停止业务支持,基本等同于“开着飞机换高能引擎”,虽然有时间和机会,但要快、很、准。
08
数据中台核心产品Dataphin
Dataphin 是一款 PaaS 产品,致力于一站式解决智能数据构建与管理的全链路诉求。具体来说,Dataphin 向各行各业的大数据建设、管理及应用诉求,一站式提供从数据接入到数据消费的全链路的大数据能力,包括产品、技术和方法论等,助力客户打造智能大数据体系,以驱动创新。
智能大数据体系的建设,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阿里巴巴大数据中心,OneData、 OneEntity、OneService 三大体系也渐趋成熟,并成为阿里巴巴中上至 CEO、下至一线员工共识的三大体系。
Dataphin 将指导解决所有与大数据体系建设有关的 OneData、OneEntity、OneService 体系方法论,及其在解决阿里巴巴数据公共层建设,及后续数据体系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的具体做法全部沉淀下来。
09
Dataphin的PaaS服务
Dataphin 在赋能阿里生态内外的驱动力下,到底要关注哪些痛点与核心诉求?在 Dataphin 沉淀过程中,还要考虑哪些因素?Dataphin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提供了哪些独树一帜的核心能力?上图所示的正是 Dataphin 在沉淀过程中考虑的各种因素,以及相应的核心能力输出。
阿里生态内遇到的很多痛点和诉求,阿里生态外的各行业客户也会面临,具体介绍如下。
(1)CEO关心数据对公司的战略意义及现实意义:这份数据是准确的吗?早上一起床就能看到数据吗?在数据上的投入产出比是怎样的?……
(2)CCO/CFO关心数据对业务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考量:大数据能助力全局监控,进而辅助投资决策吗?每一条业务线运营都能用同一份数据吗?大数据如何助力数据化运营并无处不在地深入业务?大数据是否会提升业务运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如何考量?……
(3)CTO/CFO关心如何让数据又准又快又成本可控:成本消耗是否在可控范围内?在技术资源上还有多少优化、提升的空间?技术人才的研发、维护投入是否有改进和提升空间?……
(4)—线业务人员关心数据对自己达成业务目标的作用:我能又准又快地看数据和用数据吗?我的数据需求能否得到快速、无差异的响应?这些数据能否帮助我提升业绩,及时反映业务的完成进度?……
(5)—线技术人员关心如何既优又超前地提供服务:计算是否够快,存储是否够优?代码开发是否可以提速,线上任务是否可维护?技术是否有可能在满足业务的同时主动赋能业务?……
10
数据中台核心产品Quick BI
大数据构建与管理完毕之后,需要利用 Quick BI 这一智能数据与可视化组件将数据背后的价值展现在人们面前。
Quick BI 扭转了当初重度依赖专业数据分析人才的局面,能够赋予一线业务人员智能化的分析工具,真正的做到了「数据化运营」让数据产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