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并灵活使用matlab,了解AM、DSB、SSB三种模拟幅度调制的模型及其解调方法,并讨论其抗干扰性能。本文将从基本原理、波形、频谱特性、调制方法、解调方法和抗噪声性能等方面对不同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和比较。分析高斯白噪声对信号的影响来比较这三个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AM调制的时域信号
s A M ( t ) = A c [ ( 1 + m ( t ) ) ] c o s ( 2 π f c t ) s_{AM}(t)=A_c[(1+m(t))]cos(2πf~c~t) sAM(t)=Ac[(1+m(t))]cos(2πf c t)
其中 m ( t ) m(t) m(t)为基带信号, s A M ( t ) s_{AM}(t) sAM(t)为调制信号
AM信号的频域表达式:
S A M ( f ) = A c 2 [ δ ( f − f c ) + δ ( f + f c ) ] S_{AM}(f)=\tfrac{A_c}{2}[\delta(f-f_c)+\delta(f+f_c)] SAM(f)=2Ac[δ(f−fc)+δ(f+fc)]
AM调制的模型图为:
图 2.1.1 A M 幅 度 调 制 模 型 图 图2.1.1AM幅度调制模型图 图2.1.1AM幅度调制模型图
AM幅度调制的解调模型图:
图 2.1.2 A M 幅 度 调 制 相 干 解 调 模 型 图 图2.1.2AM幅度调制相干解调模型图 图2.1.2AM幅度调制相干解调模型图
DSB-SB的时域波形表达式:
s D S B ( t ) = A c m ( t ) c o s ( 2 π f c t ) s_{DSB}(t)=A_cm(t)cos(2\pi f_ct) sDSB(t)=Acm(t)cos(2πfct)
DSB_SC的频域表达式:
S D S B ( f ) = A c 2 [ M ( f − f c ) + M ( f + f c ) ] S_{DSB}(f)=\tfrac{A_c}{2}[M(f-f_c)+M(f+f_c)] SDSB(f)=2Ac[M(f−fc)+M(f+fc)]
DSB-SC的调制模型图:
图2.2.1DSB_SC的调制模型图
DSB-SC的相干解调模型图:
其中 h ( t ) 为 低 通 滤 波 器 h(t)为低通滤波器 h(t)为低通滤波器
SSB的时域表达式:
s S S B ( t ) = A c 2 [ m ( t ) c o s ( 2 π f c t ) ] ∗ h S S B ( t ) s_{SSB}(t)=\tfrac{A_c}{2}[m(t)cos(2\pi f_ct)]*h_{SSB}(t) sSSB(t)=2Ac[m(t)cos(2πfct)]∗hSSB(t)
SSB的频域表达式:
S S S B ( f ) = A c 2 [ M ( f − f c ) + M ( f + f c ) ] H S S B ( f ) S_{SSB}(f)=\tfrac{A_c}{2}[M(f-f_c)+M(f+f_c)]H_{SSB}(f) SSSB(f)=2Ac[M(f−fc)+M(f+fc)]HSSB(f)
由于SSB有两种产生方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两种方法。
滤波法:
图 2.3.1 滤 波 法 S S B 信 号 调 制 器 图2.3.1滤波法SSB信号调制器 图2.3.1滤波法SSB信号调制器
图 2.3.2 滤 波 器 产 生 单 边 带 信 号 示 意 图 图2.3.2滤波器产生单边带信号示意图 图2.3.2滤波器产生单边带信号示意图
相移法
图 2.3.3 相 移 法 S S B 调 制 模 型 图 图2.3.3相移法SSB调制模型图 图2.3.3相移法SSB调制模型图
对于AN信号来说,有
B A M = B T = 2 B B_{AM}=B_T=2B BAM=BT=2B
其中B为 m ( t ) m(t) m(t)的带宽
(1)、输入信号 s ( t ) s(t) s(t)的平均功率:
P S i = < s 2 ( t ) > = A c 2 2 ( 1 + P m ) P_{S_i}==\tfrac{A_c^2}{2}(1+P_m) PSi=<s2(t)>=2Ac2(1+Pm)
(2)、输入的噪声的平均功率:
P N i = E [ n 2 ( t ) ] = N o B A M = 2 N o B P_{N_i}=E[n^2(t)]=N_oB_{AM}=2N_oB PNi=E[n2(t)]=NoBAM=2NoB
(3)、输入的信噪比:
( S N ) i A M = A c 2 ( 1 + P m ) 2 N o B { (\tfrac{S}{N})}_{i_{AM}}=\tfrac{A_c^2(1+P_m)}{2N_oB} (NS)iAM=2NoBAc2(1+Pm)
(4)、解调后的 s o ( t ) s_o(t) so(t)功率:
P S o = < s o 2 ( t ) > = A c 2 P m 4 P_{S_o}=
(5)、解调后的 n o ( t ) n_o(t) no(t)噪声功率:
P N o = < n o 2 ( t ) > = N o B 2 = 1 4 P N i P_{N_o}=
(6)解调后的信噪比:
( S N ) o A M = A c 2 P m 2 N o B { (\tfrac{S}{N})}_{o_{AM}}=\tfrac{A_c^2P_m}{2N_oB} (NS)oAM=2NoBAc2Pm
(7)输入与输出的信噪比之比:
I N / O U T = 2 P m 1 + P m IN/OUT=\tfrac{2P_m}{1+P_m} IN/OUT=1+Pm2Pm
图 3.1.2 D S B S C 加 性 高 斯 白 噪 声 相 干 解 调 系 统 模 型 图 图3.1.2DSB_SC加性高斯白噪声相干解调系统模型图 图3.1.2DSBSC加性高斯白噪声相干解调系统模型图
其中 h 1 ( t ) h_1(t) h1(t)为带通滤波器, h 2 ( t ) 为 低 通 滤 波 器 h_2(t)为低通滤波器 h2(t)为低通滤波器
(1)解调输出信号的平均功率:
P o = A c 2 4 E [ M 2 ( f ) ] = A c 2 4 R M ( 0 ) = A c 2 4 P M P_o=\tfrac{A_c^2}{4}E[M^2(f)]=\tfrac{A_c^2}{4}R_M(0)=\tfrac{A_c^2}{4}P_M Po=4Ac2E[M2(f)]=4Ac2RM(0)=4Ac2PM
其中 P M = R M ( 0 ) P_M=R_M(0) PM=RM(0)是基带随机过程的平均功率。
(2)解调输出噪声的平均功率
P n o = 1 4 P n c = 1 4 P n P_{n_o}=\tfrac{1}{4}P_{n_c}=\tfrac{1}{4}P_n Pno=41Pnc=41Pn
其中 P n = 2 N o W P_n=2N_oW Pn=2NoW
(3解调输出的信噪比
( S N ) o D S B = P o P n o = P R N o W = A c 2 P M 2 N o W { (\tfrac{S}{N})}_{o_{DSB}}=\tfrac{P_o}{P_{n_o}}=\tfrac{P_R}{N_oW}=\tfrac{A_c^2P_M}{2N_oW} (NS)oDSB=PnoPo=NoWPR=2NoWAc2PM
(4)解调输入信号的平均功率
P R = A c 2 2 P M P_R=\tfrac{A_c^2}{2}P_M PR=2Ac2PM
(5)解调输入端的噪声平均功率
P n i = 2 N o W P_{n_i}=2N_oW Pni=2NoW
(6)解调输入的信噪比
( S N ) o D S B = P R N o W = 2 ( S N ) i D S B { (\tfrac{S}{N})}_{o_{DSB}}=\tfrac{P_R}{N_oW}=2{ (\tfrac{S}{N})}_{i_{DSB}} (NS)oDSB=NoWPR=2(NS)iDSB
图 3.3.1 S S B 加 性 高 斯 白 噪 声 相 干 解 调 系 统 模 型 图 图3.3.1SSB加性高斯白噪声相干解调系统模型图 图3.3.1SSB加性高斯白噪声相干解调系统模型图
(1)解调输出信号的平均功率:
P o = A c 2 4 E [ M 2 ( f ) ] = A c 2 4 R M ( 0 ) = A c 2 4 P M P_o=\tfrac{A_c^2}{4}E[M^2(f)]=\tfrac{A_c^2}{4}R_M(0)=\tfrac{A_c^2}{4}P_M Po=4Ac2E[M2(f)]=4Ac2RM(0)=4Ac2PM
其中 P M = R M ( 0 ) P_M=R_M(0) PM=RM(0)是基带随机过程的平均功率。
(2)解调输出噪声的平均功率
P n o = 1 4 P n c = 1 4 P n P_{n_o}=\tfrac{1}{4}P_{n_c}=\tfrac{1}{4}P_n Pno=41Pnc=41Pn
其中 P n = 2 N o W P_n=2N_oW Pn=2NoW
(3解调输出的信噪比
( S N ) o S S B = P o P n o = P R N o W = A c 2 P M 2 N o W { (\tfrac{S}{N})}_{o_{SSB}}=\tfrac{P_o}{P_{n_o}}=\tfrac{P_R}{N_oW}=\tfrac{A_c^2P_M}{2N_oW} (NS)oSSB=PnoPo=NoWPR=2NoWAc2PM
(4)解调输入信号的平均功率
P R = A c 2 P M P_R={A_c^2}P_M PR=Ac2PM
(5)解调输入端的噪声平均功率
P n i = N o W P_{n_i}=N_oW Pni=NoW
(6)解调输入的信噪比
( S N ) o S S B = P R N o W = ( S N ) i S S B { (\tfrac{S}{N})}_{o_{SSB}}=\tfrac{P_R}{N_oW}={ (\tfrac{S}{N})}_{i_{SSB}} (NS)oSSB=NoWPR=(NS)iSSB
AM参数设置
%AM调制信号的MATLAB实现
dt=0.01; %时间采样频谱
fc=10; %载波中心频率
T=5; %信号时长
N=T/dt; %采样点个数
t=[0:N-1]*dt; %采样点的时间序列
wc=2*pi*fc;
当A=1时,AM调制信号及其包络混叠
A=1;
r=A+mt+noise_i;
sam=(A+mt+noise_i).*cos(wc*t);
subplot(414);
plot(t,sam);
hold on; %画出AM信号波形
plot(t,r,'r-');
title('AM调制信号及其包络 A=1(混叠)');
line([0,5],[0,0],'color','k');
图 4.1.1 r ( t ) 和 c ( t ) 的 时 域 和 频 域 波 形 图 图4.1.1r(t)和c(t)的时域和频域波形图 图4.1.1r(t)和c(t)的时域和频域波形图
图 4.1.2 S c ( t ) 的 时 域 和 频 域 波 形 图 r ( t ) 和 解 调 出 来 的 信 号 的 时 域 波 形 图 图4.1.2S_c(t)的时域和频域波形图r(t)和解调出来的信号的时域波形图 图4.1.2Sc(t)的时域和频域波形图r(t)和解调出来的信号的时域波形图
图 4.1.3 r ( t ) 的 时 域 和 频 域 波 形 图 图4.1.3r(t)的时域和频域波形图 图4.1.3r(t)的时域和频域波形图
由图可知,当 β A M = 1 \beta_{AM}=1 βAM=1时,会出现混叠,当 β A M = 1 \beta_{AM}=1 βAM=1时,则不会。
图 4.1.4 输 出 和 输 入 的 信 噪 比 图4.1.4输出和输入的信噪比 图4.1.4输出和输入的信噪比
,易知IN/OUT=1;
各点的噪声功率谱密度
%解调器各点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
PSD_Noise_i=abs(fft(noise_i)).^2*T_sample/T/f_sample;
PSD_Noise=abs(fftshift(fft(noise))).^2*T_sample/T/f_sample;
PSD_Noise_d=abs(fftshift(fft(noise_d))).^2*T_sample/T/f_sample*10^3;
PSD_Noise_o=abs(fftshift(fft(noise_o))).^2*T_sample/T/f_sample*10^9;
PSD_n_rearrange=[PSD_Noise(N_sample/2+1:N_sample-1),PSD_Noise(1:N_sample/2)];
PSD_nd_rearrange=[PSD_Noise_d(N_sample/2+1:N_sample-1),PSD_Noise_d(1:N_sample/2)];
PSD_no_rearrange=[PSD_Noise_o(N_sample/2+1:N_sample-1),PSD_Noise_o(1:N_sample/2)];
信噪比:
P_noise=sum(PSD_Noise)/length(PSD_Noise)*f_sample;
P_noise_o=sum(PSD_Noise_o)/length(PSD_Noise_o)*f_sample;
SN_in=P_noise/4;
SN_out=P_noise_o/4;
display(SN_in);
display(SN_out);
图 4.2.1 m ( t ) , c ( t ) , s ( t ) , n i ( t ) , r ( t ) , r d ( t ) , m ( t ) 频 域 波 形 图 图4.2.1m(t),c(t),s(t),n_i(t),r(t),r_d(t),m(t)频域波形图 图4.2.1m(t),c(t),s(t),ni(t),r(t),rd(t),m(t)频域波形图
图 4.2.2 m ( t ) , c ( t ) , s ( t ) , n i ( t ) , r ( t ) , r d ( t ) , m o ( t ) , m ( t ) 时 域 波 形 图 图4.2.2m(t),c(t),s(t),n_i(t),r(t),r_d(t),m_o(t),m(t)时域波形图 图4.2.2m(t),c(t),s(t),ni(t),r(t),rd(t),mo(t),m(t)时域波形图
图 4.2.3 n i ( t ) , n ( t ) , n d ( t ) , n o ( t ) 的 功 率 谱 密 度 图 图4.2.3n_i(t),n(t),n_d(t),n_o(t)的功率谱密度图 图4.2.3ni(t),n(t),nd(t),no(t)的功率谱密度图
图 4.2.4 输 出 和 输 入 的 信 噪 比 图4.2.4输出和输入的信噪比 图4.2.4输出和输入的信噪比
由图可知,IN/OUT接近于2;
对 m ( t ) m(t) m(t)信号进行调制
%SSB调制信号时域
r_i=noise_i+r; %对调制信号进行调制
Ri=abs(fftshift(fft(r_i)));
figure(2);
subplot(211);
plot((-300/2+1:300/2)/Fs,r_i); %SSB信号时域波形
title('SSB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后的时域波形 ');
xlabel('t');
图 4.3.3 基 带 信 号 以 及 加 入 噪 声 之 后 的 时 域 波 形 图 以 及 R ( t ) 的 频 谱 图4.3.3基带信号以及加入噪声之后的时域波形图以及R(t)的频谱 图4.3.3基带信号以及加入噪声之后的时域波形图以及R(t)的频谱
图 4.3.3 经 过 带 通 滤 波 器 后 S S B 信 号 的 时 域 波 形 和 频 谱 图4.3.3经过带通滤波器后SSB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 图4.3.3经过带通滤波器后SSB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
图 4.3.3 经 过 低 通 滤 波 器 的 S S B 的 时 域 和 频 域 波 形 图4.3.3经过低通滤波器的SSB的时域和频域波形 图4.3.3经过低通滤波器的SSB的时域和频域波形
图 4.3.4 解 调 后 的 波 形 图4.3.4解调后的波形 图4.3.4解调后的波形
图 4.3.5 n i ( t ) , n ( t ) , n d ( t ) , n o ( t ) 的 功 率 谱 密 度 图 图4.3.5n_i(t),n(t),n_d(t),n_o(t)的功率谱密度图 图4.3.5ni(t),n(t),nd(t),no(t)的功率谱密度图
图 4.3.6 输 入 输 出 的 噪 声 比 图4.3.6输入输出的噪声比 图4.3.6输入输出的噪声比
由图可知,IN/OUT=1.25;存在一定的误差。
通过这次资金亲手做matlab仿真实验,发现自己还是有很多地方的不足,比如说总是遇到一些跟别人与众不同的问题,但是通过自己的不断地求知和突破精神,最后得到了还是很好的结果。同时通过这次实验,对AM,DSB,SSB这三种调幅系统有了更深的理解。
1、模拟幅度调制系统抗干扰性能仿真分析[模板]
2、现代通信原理6.2:单边带(SSB)调制
3、MATLAB通信仿真实例1:无噪声信道下DSB-SC调制解调器
4、现代通信原理6.1 常规调幅调制(AM)与抑制载波双边带(DSB-SC)调制
5、模拟幅度调制系统抗干扰性能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