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声音》《天籁之战》对垒,音痴的我们除了听歌,还能看什么? 无标题文章

延播、改名,小状况不断的《梦想的声音》(以下简称《梦想》)终于在11月4日开播,同期还有《天籁之战》。都是音乐节目,都是星素结合,模式都源于同一个韩国综艺《神的声音》。

《梦想》绚丽的舞美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甚至超越了原版,内容却变成素人X明星合唱的综艺秀?而《天籁》将明星创作时间延长到了24小时,成就了华晨宇神乎其技的《滑板鞋》。“异卵双生”的两档音乐节目,谁能更适应本土市场?

想要抓眼球,先要抓舞美。如果舞台是节目的面孔,从颜值上打分,弹幕君只给《天籁》70分。在原版节目中,票数墙、音阶梯,都担任了调动观众情绪的重要角色。

《梦想的声音》《天籁之战》对垒,音痴的我们除了听歌,还能看什么? 无标题文章_第1张图片

第一阶段:嘉宾“先声夺人”,接受现场200名大众评审投票,票数超过100,挑战大门打开,嘉宾才能现身。

《梦想的声音》《天籁之战》对垒,音痴的我们除了听歌,还能看什么? 无标题文章_第2张图片

第二阶段:继而由歌手做出判断,为值得留下的嘉宾按灯。每亮起一盏灯音阶梯才会打开一阶,4位导师必须要有3位亮灯,嘉宾才有资格向歌手发起挑战。环环紧扣,构成嘉宾“先闻其声再见其人”的出场方式。

《梦想的声音》《天籁之战》对垒,音痴的我们除了听歌,还能看什么? 无标题文章_第3张图片

《梦想》完美还原了原版的道具设置,却删减了观众投票的镜头,导致蓄水池、音阶梯,这些出彩的小设置沦为“背景板”。如果不是看过原版,观众多会云里雾里:“咦?为什么有些嘉宾出来唱了一首歌莫名其妙就走掉了?所以音阶桥打开是靠心情?这节目是要干嘛?”

《梦想的声音》《天籁之战》对垒,音痴的我们除了听歌,还能看什么? 无标题文章_第4张图片

《天籁》最大败笔就在于节目悬念担当——天籁挑战台,它是替代票数墙、音阶桥的存在,然而它最大功能是:干扰歌手演唱时的舞美呈现。当歌手演唱时,挑战台上同时进行舞蹈表演。距离,最大程度的干扰视觉画面,彷佛同时进行着的是两个毫不相关的表演。而嘉宾能否出场,不再由大众评审说了算,镜头“保密”工作不到位,常常泄漏挑战嘉宾,大大降低了参与感和神秘感。

《梦想》缺少观众投票环节,而《天籁》明明有投票环节,投票数却又显得特别“假”。诱因还是观众对中国明星的固有认识,“娇气、大牌、要捧着”所以在节目中看到素人K.O掉明星是难得一见的事,真的发生了,却会被扣上“做戏”的帽子。另外,“投票”这一执行环节画面露出少,也会导致观众对票数不信任。

《梦想的声音》《天籁之战》对垒,音痴的我们除了听歌,还能看什么? 无标题文章_第5张图片

在挑战嘉宾设置上

《梦想》每期多个嘉宾,出场嘉宾也参照了原版设置。要么形象、声音充满戏剧反差,要么就是身份颠覆带给观众惊喜不断。《梦想》第一期迎来了明星嘉宾尹正,让导师、观众都惊喜见到了他另外一面。

《天籁》挑战嘉宾,被歌手“拒绝”后可以在第二轮继续出场,这种设置难免让人审美疲劳,而嘉宾服饰随意得让网友吐槽:像刚下班就直接过来参加节目录制,懒散画风实在缺乏观赏性。

高明的植入方式,不是贴“牛皮小广告”

由于音乐节目受众广,还有丰富的明星资源,因此成为商家特别青睐的广告投放渠道。《天籁》赞助商为了出镜率,硬把花瓶改成酱油瓶的做法,特别霸道总裁!而《梦想》就高级多了,主持人一句:“来个合照留恋一下吧”,轻松为金主爸爸博得镜头。

《梦想的声音》《天籁之战》对垒,音痴的我们除了听歌,还能看什么? 无标题文章_第6张图片

从《我是歌手》到《蒙面唱将猜猜猜》,音乐综艺不断进化,弱化了PK环节,注入了许多新元素,让歌手戴头套,在评委团安插“坑货”混淆视听误导明星……过多的花式,很难让观众把重心放在音乐上。

而这两档综艺节目则把观众焦点拉了回来,重写音乐竞技。

三大反转节奏紧凑:

1、素人一旦合格,立刻掌握舞台主动权。

2、素人支配明星的演唱曲目。

3、歌手改编神曲,耳目一新。目前就有莫文蔚版《大王叫我来巡山》、萧敬腾版《曾经的你》,耳熟能详的歌曲被重新打碎演绎。只是,节目本身不只是听觉上的一次洗礼,视觉上也应尽善尽美。这里视觉不止是舞美,还有挑战嘉宾。

节目组请多多发掘新苗,别老是那几个嘉宾,来来回回在几档节目里串场,带给观众的不是惊喜,而是“哎呀,怎么他/她又出来了”的无奈。

你可能感兴趣的:(《梦想的声音》《天籁之战》对垒,音痴的我们除了听歌,还能看什么? 无标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