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氏代换原则

  里氏代换原则的白话翻译是: 一个软件如果使用的是一个父类的话, 那么一定适用于其子类, 而察觉不出父类对象和子类对象的区别。 也即是说,在软件里面, 把父类替换成它的子类, 程序的行为不会有变化, 简单地说, 子类型必须能够替换掉它们的父类型。

  里氏代换原则(LSP):  子类型必须能够替换掉它们的父类型。

   这就像继承中的概念, 子类继承与父类, 所以子类可以以父类的身份出现。  举个例子企鹅 和鸟的关系, 企鹅在生物学上属于鸟类, 但在面对对象设计中 企鹅并不能以父类(鸟)的身份出现 ,因为企鹅并不具备鸟飞行的行为。

                                                                   里氏代换原则_第1张图片


  也正因为这个原则, 使得继承复用成为了可能, 只有当子类可以替换掉父类, 软件单位的功能不受到影响时,父类才能真正被复用, 而子类也能够在父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行为。

   正是由于子类型的可替换性才使得使用父类类型的模块在无需修改的情况下就可以扩展、不然还谈什么扩展开放, 修改关闭呢。 再回过头来看依赖倒置原则,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 两个都应该依赖抽象,也就更容易理解了。

                                  里氏代换原则_第2张图片

 依赖倒置其实就是谁也不依靠谁, 除了约定的接口, 大家都可以灵活自如。

  当一个软件系统强耦合组成太多了, 就会面临各种问题, 如果完全面对对象来设计, 那么当出现问题的时候 排查和维护也就更容易的多。  依赖倒置可以说是面对对象设计的标志, 用哪种语言来编写程序不重要, 如果编写时考虑的都是如何针对抽象编程而不是针对细节编程, 即程序中所有的依赖关系都是终止与抽象类或者接口, 那就是面向对象的设计, 反之那就是过程化的设计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里氏代换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