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联网应用中,最近几年一些低功耗低带宽的网络(NB-IOT/LoRa)技术变得越来越流行通用,后续市场应用会更加广泛。但2G网络占据非常大的市场体量,本篇文章介绍一下2G网络硬件模块电源部分设计的一些要点。2G模组的占用市场体量大的原因主要是便宜(20元人民币以内),通讯稳定(目前联通已经退网)。2G主要的在物联网应用中缺点是对终端而言大部分是电池供电,2G耗电量较大。
物联网终端硬件设计中主要分为基带部分,射频部分,控制部分以及电源部分。设计电源之前需要知道2G网络的一些基本参数:
峰值发射功率
上图是不同网络模式下对应的峰值发射功率,其中GSM/GPRS峰值发射功率高达33dBm(≈2W)。2G模组一般内部集成了PA,天线需要从模组引出,需要PCB做阻抗设计然后连接到天线,如下示意:
天线和匹配网络会导致功率衰减,若想在天线端输出33dBm的发射功率,则PA可能会输出高于33dBm的能量(可能是34dBm)。一般1.5dBm的衰减会增加40%PA电源。
一般PA的效率在45%-60%之间,大部分能量消耗都已热的形式散出。而一般2G模组的供电电压都是3.2V-4.2V(适应单节可充电锂电池的电压),下图是匹配状态良好且信号很好条件下,不同供电电压,不同PA效率对应的电流消耗:
在信号良好状态下测试会发现PA的电流一般都在2A以下,所以这也是许多厂家定义的峰值的电流在2A以下。其实在实际应用中,环境恶略条件下实际的信号强度CSQ可能只有10或者更低,这种情况下电流会超过2A。所以在设计2G模组电源时PA的峰值按照2.5A设计是比较合理的,参考下图:
以上可以得出PA峰值电流按照2.5A设计,加上基带部分电流可按照0.5A设计,所以2G模组峰值电流应按照3A设计比较合理。
时隙(Time Slot)
2G网络下采用时分复用模式,根据当地网络情况分配时隙进行发送,TDMA帧一共分为8个时隙,时间为4.615ms。如下图示意:
常见情况下数据量小只会分配1个时隙,当发送数据量大或当时网络状态可用时隙很多,会分配多个时隙(2/3/4)。
由于采用的是时隙发送,会存在电流瞬态变化,最终导致电压也会瞬态变化。以下是笔者测试2G模组时(信号状态良好)对应的发送时刻的电流:
从电流曲线也可以看出,发送时间周期是4.6ms,峰值电流是2.25A。
根据以上的特性,下面介绍下如何进行电源方面的设计。
LDO供电
当输入电源在5V时,可用使用LDO降压到3.8V或4V来给2G模组供电。当输入电压很大时,此时LDO效率很低,发热量大,不可采用!
选择LDO时,首先推荐能够承受3A的负载电流且瞬态变化良好的电源。
当使用的负载电流达不到3A时,需要增加大电容来抵抗瞬间的电流脉冲。电容容值的计算公式按照如下:
C=Q/U=(IxΔt) / (ΔU)
说明如下:
C:电容容值
Δt:放电时间,单时隙可用按577us计算
ΔU:电压变化
I:电流
假设LDO本身输出2.5A,此时需要大电容输出剩余的0.5A。假设电容的内阻为300mΩ,由于本身内阻会有150mV电压的跌落。假设总的供电电压跌落不超过400mV,则电容的取值应该为:
C=0.5A x 577us / (400-150) mV = 1154 uF
采用单时隙发送时,最少需要1154uF的电容。如果多时隙发送,相应的容值会增加N倍。
锂离子电池供电
锂离子电池可按照本身容量的2C或3C来放电,当使用1500mAh锂离子电池的话本身可用放出3A的电流,所以不需要添加外置电容。但考虑到电池的内阻存在,也会存在电压跌落。如果想电池跌落电压小的话,可用增加200-470uF的电容。
DCDC供电
当使用高电压(12V或24V输入)或低电压(3.6V电池)的时候应该使用DCDC来供电。根据输入电压决定DCDC拓扑,来决定使用Buck/Boost/Buck-Boost。
选择DCDC时,也应该按照负载电流3A设计,瞬态响应良好的电源。
电源硬件设计完成后,PCB电源部分应该使用较粗走线(2-3mm)且保证走线尽量短。
设计完成在PCBA测试时,需要重点测试电源的跌落(尤其是在信号不好的情况下),保证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