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众筹(笔记二)

8月19日,北京,晴

      今日是《中国式众筹》三日集训的第一日。培训内容第一部分是:中国式众筹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由吴鹏老师和张子斌师兄主讲)。第二部分:众筹的法律风险控制(由黄震老师主讲)。随后又去了位于水立方的众筹项目--北五环咖啡馆,在哪里用了晚餐。

          吴鹏老师是中关村互助众筹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他的讲座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中国式众筹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中国式众筹案例解析 (三个案例复盘相当精彩,这里暂略,留待下回分解):

1)平台型的咖啡馆项目-北大1898咖啡馆

2)盈利为目标的股权投资项目-佳美儿童口腔医院

3)获得天使投资为第一目标的互联网健康项目-AAA糖友空间)。      

        吴鹏老师首先从转折说起,提到了中国式众筹出现的主要原因:“因为时代不同了”。这个时代有几个特质(对应几个主要变化),1)信息传播手段更先进更快了(形成了新熟人社会,比如微信群,人以群分,信用红利更为重要)

2)资本出现了过剩(中国正在雏形的中产阶级可用于投资的资金量巨大,原始股权项目的投资将会赶上房产投资,证券投资,银行理财,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3)消费者希望主导怎么花钱(投资者,传播者,生产者、消费者边界混淆,开始融合)。

        这样的转折促使以对立竞争为主的旧商业关系,转型为以共生为主的新商业关系。新的社交方式形成新商业模式,例如,原来企业是老板一个人的企业,众筹之后,员工,消费者,产业链上下游,第三方都有可能成为股东, 企业一下子多了一堆资源,有了家底,就敢于造势,很多原来看起来很难的项目,因为势能的提高,人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就可以快速运转起来, 而项目回报也从单一的利润回报变为多重的回报,往往包含利润,消费权益(里子),信用增值(面子),社交圈(圈子)。    所以,中国式众筹是基于熟人圈子的一种筹资筹人筹智慧的做事方法,能够实现组织的自我管理,自己创造风口,符合信息时代新熟人社会的规律。 利益诉求结成纽带,投钱投人还带资源,高效激励转化势能,赢得商机多重回报!

       张子斌师兄是一期学习班的学员,志远鹏诚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他的主讲是《中国式众筹方法论。他提出了中国式众筹“三步十节点”的基本流程,确保“聚一群靠谱的人,做一件靠谱的事”,从而能够给予项目投资人充分的回报,回报,回报 ! (重要的事说三遍哈!)。

       “  三步十节点”第一步是发展愿景,简单说就是把情怀梳理设计成项目。第二步是传播招募,核心是尽可能多找一些合适的匹配度高的人。第三步是运营落地,中国式众筹的运营要注意经营线和股东圈层线的区分设置。最后还有一个退出机制的设定。

          最后,再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互联网众筹法务第一人,黄震,黄老师主讲的互联网金融法律规范。主要是三条线和三个界定

三条线:1)法律底线2)权利义务界线 3)行业特许政策

三个界定:1)特定人群。 2)人数小于200   3)给予充分回报。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中国式众筹在最初阶段就有法务和财务人士的介入,能够保障项目更顺利地进行。

         学习内容相当丰富,节奏紧张。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股东选择要慎重”,“经营线和股东圈的双线运作”。 文中如有误解,请予以指正。 下面提几个关于中国式众筹的疑问:

1)怎么处理一部分人,即可能是股东,有可能是经理,管理层,这种经营线和圈层线重叠情况? 小型创业型公司,都是一人多能一人多职的情况。

2)公益类项目众筹大于200人,怎么处理?预购型众筹,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么?能否说一下预购类众筹?

3)社会类: 微商市场(以农场/生产商直供形式,通过微商,消费商,广告人传播营销,在微博微信等移动互联平台上形成商品交易的市场)。微商市场具有去中心化,移动中心化特质,局部形成了投资者/消费者/推广者三位一体的分享格局,通过佣金形式高效激发了传播者的空余时间(沉淀时间),“杀熟”(朋友圈营销,信誉更为重要),自组织,公开透明,商品为王(形成优币淘汰劣币的机制)。  微商市场的这些特征是否符合中国式众筹理论? 怎么理解中国式众筹在一个大型互联网市场上的运用?

4)项目架构师,是外聘的服务方?还是从项目内部人员选拔担任?如果是前者,架构师难道要入股所有的项目? 架构师的退出机制?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式众筹(笔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