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中见朴素,虚伪中亦有真实

浮华中见朴素,虚伪中亦有真实_第1张图片


1.

张爱玲的文笔细腻又锋利,向来擅长在一个小小的构架中讲绵长的故事。

小说集虽取名为《传奇》,却没致力于写人生的飞扬,讲的多还是动荡年岁里,上海城中人常日的音容笑貌,动人与难堪。

张爱玲常写以政局动荡为背景的故事,不过这种背景多是轻描淡写的只言片语,或者是话语,或者是装束,有时只是烟铺跟前的鸦片气味。

《倾城之恋》这个故事,则稍有不同,她鲜少运用了战争带来的巨大变化作为故事的转折。

在上海的沦陷里张爱玲成名与遇见爱情,于是这个故事,她也用一座城市的倾覆成全了一段爱情。

我写时恰逢9·11事件十五周年,更有人浮于世的怅惘。和平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战事一起,人若浮萍。

“出名要趁早呀!来的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这句有名的话即出自《传奇》的再版序,还写道:

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


2.爱你是为了逃离

白流苏遇到范柳原,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不过这一见钟情里更多的是妥协。

流苏28岁,第一段婚姻以失败告终,在当时离婚可不是什么常见的事。

她没有读过多少书,出去找事做很难,家族早已没落,却仍旧背负着书香门第的虚名。她没法子自食其力,无奈地做着家里多余的寄生者。

她面对的选择是,要么在娘家人排挤的夹缝中忍气吞声,终有一天连活下去的勇气也消失殆尽。要么投入另一断支离破碎的婚姻,白白去葬送自己的下半生。

无论怎么选,她的一生早就已经完了。

在这一种绝望之中,她遇到了范柳原。一个英国出生的私生子,吃过苦,后来得到了遗产,便放浪生活,五毒俱全。

但是,她骨子里是好赌的,她要赌这一次。


3.我也不懂我自己,但我要你懂我

范柳原就是另一个张爱玲。

家世显赫,聪慧,成长满目疮痍,性格乖张。

张爱玲的那句,“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也是借范柳原之口说出的。

柳原想要的不是一个相濡以沫的妻子,他要的是一个知己。他对流苏说:我也不懂我自己,但我要你懂我。

他把流苏当成了那个知己,那个他梦想中的传统中国女人。

他以为世界上有他的解药,而流苏就是他的药。

柳原对流苏的爱,是渴求回报的,希望流苏能把他救出自己不可测的深渊。

她是他的依靠。

恋爱中的柳原自顾自地说着许多话。

“这堵墙,不知道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还在这墙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我爱你。”

“我忘了问你一句,你爱我么?”

其实他知道答案。


4.战争使人家破人亡,却唯独成全了你我一个家

流苏已经放弃了结婚的念头,做好了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港当一个情人的准备,她甚至开始盘算如何笼络住一个男人的心。

没想到,战事起,世界被打碎,所有精明的小心思显得格外可笑。

“这一炸,炸断了多少故事的尾巴!”

流苏道,“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

在战争的枪林弹雨,动荡尘埃里,他们成了彼此唯一的牵挂,一个人的身体承了两重的危险。

他们成了亲人。

话还没有说出口,对方便早就领会了意思,语言成了多余。做饭,打扫房间,日子不过就是这些琐碎的温暖。

“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作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


5.

张爱玲笔力很强,一个短篇中往往只着力写几个主要的人物,场景也单一,不够热闹。《传奇》中收录的作品多不适合拍成影视作品,唯有《金锁记》与《倾城之恋》两个故事由于生活气息浓重而被搬上了银屏。

张爱玲24岁的时候也曾受邀将《倾城之恋》改编成舞台剧,颇受好评。

我看过08年的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倾城之恋》,人物塑造的很饱满,乃至徐太太,哥哥嫂嫂,宝络,老太太这些小角色都演得活脱脱的真。

戏里的女人们,穿着旗袍,套着合身的西装外衣,在陈旧与新式的模糊界限上摇曳生姿地行走着。

张爱玲认为人生的飞扬是建立在安稳之上的,而白流苏和范柳原就是最真实普通不过的,电视剧里却把他们塑造成了“超人”的模样,有着毫无缺憾的人性,他们之间的爱也过于理想化。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一文中曾写:

我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他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

因之柳原与流苏的结局,虽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旧是庸俗;就事论事,他们也只能如此。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时代是这么沉重,不容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这些年来,人类到底也这么生活了下来,可见疯狂是疯狂,还是有分寸的。

所以我的小说里,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他们不是英雄,他们可是这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因为他们虽然不彻底,但究竟是认真的。他们没有悲壮,只有苍凉。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


6.

张爱玲自己的自画像,用白色的线条在黑的色块里勾画出高瘦的轮廓,背后是大片的空白,看不到面部表情,不知道是沉溺还是默然,骄傲和还是讽刺,只是背着手站着,冷眼旁观自己的伤痛和人世百态,做一个最忠实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她64岁的时候还曾回忆起23岁写下的这个故事,写道:

有些得意的句子,如火线上的浅水湾饭店大厅像地毯挂着扑打灰尘,“拍拍打打”至今也还记得写道这里的快感与满足,虽然很多情节已经早忘了。

电视剧里,范柳原和白流苏收获了一个众望所归的收场。而在岁月的长河,萧瑟的是时代里,较之圆满,浮华中瞥见的朴素与虚伪中显露的真实往往更为令人珍贵。

张爱玲把打仗里面的日子比作在硬板凳上打瞌睡,难受归难受,究竟还是睡着了。

当年华老去,情节模糊,曾经难咽的苦涩最后还是咽了下去,而当初琐碎的难堪也竟然变成了最不舍得忘记的回忆,融进了你的骨血。

你可能感兴趣的:(浮华中见朴素,虚伪中亦有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