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数据库」演艺

国产「数据库」演艺_第1张图片

本周五六,「数据技术嘉年华」大会在北京召开,有幸受邀听了一些议题,有来自学术界,如人大的教授,也有来自阿里华为的一线数据库工程专家,分别谈了他们对数据库现状及发展的观点,很有启发。

众所周知,在数据库领域最强的传统巨头无一例外都是美国公司,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Oracle, IBM也有自己的DB2产品,微软则是 SQL Server, 再早些时候,还有Sybase和Informix等数据库产品,在银行和电信领域均有不俗表现和市场占有率。这些主要面对的是OLTP场景,对分析型OLAP数据仓库领域,则有Teradata、Greenplum等产品,也都是美国公司的商业软件,尤其一些软硬件结合的产品,一个节点动辄上百万,早期确实赚了不少钱。

转折点就是中国互联网的崛起,尤其是阿里巴巴独一无二的海量场景,使得持续使用IOE(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方案价格过于昂贵,有了规模的支持和成本边际效应的考虑,自研是早晚都要走的路。腾讯,包括后来的华为,也都是因为有自研需要,尤其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美国对技术的封锁,更加加速了国内在基础软件上的投入。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早年国内互联网没有崛起时,只有to B行业,典型的客户如政府、电信、银行证券保险,国内成长起来的公司大多是做应用系统的,例如用友、金蝶、方正、东软中软等等,几乎没有愿意在基础软件上做大投入的公司,一方面是技术门槛高,一个是成本投入大、投资周期长。后来的互联网崛起,不但拉高了行业技术水平,也提升了从业者的薪资水平,2010年前后,外资企业的薪资已经全面「败退」,就拿IBM、Oracle、微软的薪资来说,也逐渐被BAT及一系列融到巨资的互联网公司力压,人才开始明显回流,大量在外企做数据库的人才要么流向一二线互联网公司,要么独立创业开始做数据产品。 

创业公司做的比较好的有TiDB(创始人刘奇、黄东旭有豌豆荚、京东、网易工作背景),巨杉数据库SequoiaDB的CTO王涛以前是IBM DB2的资深工程师,刚刚融资5000万人民币的Linkoop DB创始人张德辉以前则是Teradata的资深工程师。阿里的PolarDB、OceanBase,扛住了双11这样的洪峰,并提供海量数据的分析能力,华为的GuassDB,也是刚破土而出、来势汹汹。传统的达梦、人大金仓、包括收购Informix团队的南大通用,也都有一定市场占有,而且在国产化的政策导向下,市场会进一步扩大。这些公司能快速拥有如此强悍的研发能力相信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以前跨国公司回流的人才所带来的,虽然Teradata已经撤了中国研发中心、Oracle研发也在大规模裁撤,但还是应该感激这些跨国公司对国内技术环境的启蒙作用。

由于MySQL、PostgreSQL这些开源数据库的存在,国内数据库人才的增加,大厂商实现一个自己的数据库产品变得门槛也没有特别高,根据不同的场景涌现出了不少产品,有的就是在开源软件上包装了一层,有的则对底层进行了大量的修改,每一个产品都会声称自己优势的一方面,也有不同的适用场景。比如有的产品偏重于OLTP高并发高可用高扩展,有的偏重于OLAP的分析性能及海量数据处理能力。这次会议上也提到了,云数据库的一些特性,比如共享存储、存储计算分离、多租户、对私有云的支持等等,华为的高斯数据库还提出了人工智能原生(AI-Native)的概念,意思就是能够方便的在数据库上部署人工智能计算,将人工智能算法和分析原生地内置在数据库中,这可能也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产化趋势的要求,国产数据库产品和技术还将快速发展,大会的主办方云和恩墨的创始人盖国强盖总就坦言,他认为2019年是国内数据库的元年,未来将迎来高速发展和大面积应用的时期。值得关注的还有数据库的自动化、智能化运维,存储的优化、网络的优化,分片和集群的优化,软硬件结合的方案,云原生的方案等等,有兴趣的可以关注大会的视频直播和回放。(扫下方二维码)

国产「数据库」演艺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产「数据库」演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