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七杂八——适用于WPF的设计模式

 杂七杂八——适用于WPF的设计模式

 

小序:

当梦想突然有一天变成现实的时候,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惊喜自然是少不了的。惊喜过后呢?剩下的就是要接受现实了——就像小鬼当家里的小家伙。

 

正文:

有朝一日能把软件的UI设计和逻辑设计分开,这是多年来程序开发人员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被XAML+C#实现了,大家都很开心。开心过后,问题来了——Binding与依赖属性再好使、路由事件和命令再灵活,如果不加约束地乱用和过度使用,一样会导致软件架构的不稳固以及招致维护、测试和调试方面的麻烦。

 

那么,怎样才能用好WPF带来的结构上的新特性呢?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从头开始创造一个新模式,而是需要把WPF的新特性揉合进现有的、成熟的开发框架中去。下面,让我们开始WPF开发框架的演进之旅!

 

MVC时代

现有的开发框架林林总总,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指的就是最为经典的MVC模式。插一句,有一次面试一位候选人,当我问及这个模式的时候,这位兄台干脆地回答到:“MCV!”,于是我就让他“展开”讲讲了:p

 

MVC框架出现的年代比较早,生成软件UI和逻辑用的是同一种语言(比如C++/Java/Delphi),灵活性基本上是局限在对于同一块数据(由Model暴露出来)使用不同的视图(View,也就是UI)展现给用户。

 

MVP时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程序不再是一个个只能跑在特定操作系统上的代码块,成千上万的用户希望使用相同的程序共享相同的数据。操作系统平台一时半会是统一不起来了,A厂商程序跨到B厂商平台上的那只脚也往往被B厂商穿上一只小鞋。万般无奈下,开发人员只好诉诸于所有操作系统平台的交集——浏览器——赶鸭子上驾般地做起了程序的宿主;HTML也没被放过,本来用于简单呈现页面的标签语言却被CSS、JavaScript、XML等等武装到了牙齿。

 

Anyway,程序可以跑在浏览器里了,需要开发人员重新把程序开发一遍吗?人们发现,无论程序的前端(UI部分)跑在哪里,它的后台逻辑是不会改变的。于是人们开始想:我怎样才能把UI和逻辑解耦并对逻辑层加以复用呢?必需要在设计或者重构的时候考虑上这一点才可以。

 

于是,在MVC的基础上,人们向前推进了一步——MVP模式诞生了(有玩儿文字游戏的嫌疑哦!)。Interface这个词被译成“接口”之后就丢了些原本的意思。如果还把当译成“界面”,那么这个意思就能找回来了——现实世界也是这样,当物体受到接力的时候,凡是有界面的地方就是最容易被撕下来的地方。因此,interface这个词在译成中文时,“接口”传达的是其可以作为公共约束(契约)的一层意思;“界面”则能传达解耦的一层意思。

 

在MVP模式中,为了让UI层能够从逻辑层上“撕”下来,设计师们在UI层与逻辑层之间加了一层interface。无论是UI开发人员还是数据开发人员,都要尊重这个契约、按照它进行设计和开发。这样,理想状态下无论是Web UI还是Window UI就都可以使用同一套数据逻辑了。

 

MVVM时代

现在,WPF来了,它带来了3D、动画、音频视频……这导致了UI的变化将更加细节化、可定制化。同时,在技术层面,WPF也带来了诸如Binding、Dependency Property、Routed Events、Command、DataTemplate、ControlTemplate等新特性。我们怎样才能立足于原有MVP框架、把WPF的新特性揉合进去,以应对客户复杂的需求呢?

 

图说MVP与MVVM

 

MVC模式大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咱就不说了。让我们看看它的升级版——MVP

 

杂七杂八——适用于WPF的设计模式_第1张图片

 

 

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如下几点:

1. IView这个interface层帮助我们把各类UI与逻辑层解耦

2. IView这层同时也为自动化测试提供了入口(从UI层进入自动化测试,太麻烦了)

3. 传统的、由WinForm/Web Form/MFC等编写的UI是通过事件(本质是Windows 消息)与IView层沟通的。

4. WPF与IView层的沟通,最佳的手段是使用Binding,当然,也可以使用事件

5. Presenter层要实现IView,多态机制可以保证运行时UI层显示恰当的数据。比如Binding,在程序中,你可能看到Binding的Source是某个interface类型的变量——实际上,这个interface变量引用着的对象才是真正的数据源

6. 可有可无的Control……有的话,就当是留个纪念吧,原版的MVP图里是没有Control的,Control被Presenter取代

7. 这里的Presenter有点歧义之虞,就我个人而言,感觉Presenter是UI里的东西。

 

我们再来看MVVM

杂七杂八——适用于WPF的设计模式_第2张图片

 

同样有几点注意:

1. 当我们只关注MVP模式与WPF结合的应用方式时,MVP就变成了MVVM。

2. 借鉴MVP的IView层,养成习惯。原版MVVM图里是没有这层的,但我会在程序里加上这层。

3. View Model听起来比Presenter要贴切得多

4. 我会把一些跟事件、命令相关的东西放在Controler里

 

 

就这些了~~没什么新鲜玩艺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WPF,C#语言,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