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团队共享VS个体共享

说起共享经济大家可能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但谈起“滴滴打车”,相信谁都耳熟能详。以共享资源为名的“滴滴打车”,自横空出世以来便风靡全国。紧接着,“共享单车”仿佛一夜之间也跟着涌现,五颜六色的各款单车齐放在城市街头格外抢眼。此后,共享二字便被我们熟记。

“共享充电宝”“共享宝马”“共享健身室”等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后来甚至还出现“共享女友”这一奇葩的共享方式。虽最终项目被迫下架,但也着实令人惊讶。如今,共享的衍生项目花开遍地,各式各样的资源都能拿来共享,然而纵使它早已成为日常,可我们依旧心存疑惑:到底什么是共享?

共享经济:团队共享VS个体共享_第1张图片

这里说的共享,是共享经济。以专家说法,其本质是盘活闲置资源,有偿与他人分享,从而提升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新经济模式,核心为不占有。那我们就更迷糊了,街巷上的“共享单车”、餐厅内的“共享充电宝”都不是闲置的资源,而是由公司团队特地制造来投放市场的,还算是共享经济吗?这里,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新词——“伪共享”。

“共享单车”“共享宝马”“共享雨伞”等这些我们熟知的共享资源,都是由商家团队特去制造,再以租赁的形式掷入市场。即是说,这些商家并非在合理运用闲置品,只是以一种新方式将产品直接租给消费者,这便是“伪共享”。不可否认,商家的资源共享给予了我们许多便利,但同时它们也“占有”了更多资源。

比如EZZY的宝马共享,Gofun的大众型汽车共享,皆由商家团队统一购置新车辆,再以租借方式投入到市场。如此,突然出现的一批新车就“占有”了原本就稀缺的道路资源,增加了社会交通资源的负荷。又好比“共享单车”,国内的街道一般是没有固定的区域用于自行车停靠,那么常被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占用公共土地资源的问题就随之产生。这些“伪共享”没有提高资源利用率,反而形成了一种资源浪费。

共享经济:团队共享VS个体共享_第2张图片

于是,我们又有疑问了:怎样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

美国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曾提出,共享经济的主要特点是由第三方创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再让个体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向企业、某个创新项目筹集资金。即是说,共享经济是客户与客户借助某个平台而进行的,平台只是对需求方和供给方进行撮合。

最早启用共享理念的美企Uber便是这种模式,它提供一个资源平台将私车司机与客户联系起来,用户双方完全可凭借自身需求而使用。国内的“串串吧”和“滴滴出行”也是如此。“串串吧”的“近来帮”板块,可让每个用户都在界面上发布需求或供给的信息,附近看到这些信息的人,就能够按照自身情况而判断是否接受或提供帮助。“串串吧”合理使用身边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而“滴滴出行”则只有“顺风车”才符合性质,发展至今的“滴滴”,只剩“顺风车”内的车辆才是真正的闲散资源。

现今,商家团队的资源共享频频受挫,增添的资源浪费让不少人开始抵制使用。而一些提倡个体共享理念的平台正稳步崛起,它们主张资源的再利用,有效提高闲置品的利用率。往后,团队与个体共享,究竟谁将成为主流?我们拭目以待。(文/林悦)

 

 想了解更多,可登陆www.ccb789.com查看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u/3720345/blog/1559806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享经济:团队共享VS个体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