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Binder(二),Binder是什么?

上篇文章深入理解Binder(一),从AIDL谈起我们介绍了AIDL的基本使用,用AIDL两个App的通信是实现了,可是又有小伙伴疑惑了,为什么使用AIDL就能够实现两个App之间的通信?本文我们就来详细说说这个问题。

Binder单从字面上理解,它有活页夹,粘合剂的意思,活页夹可以用来把两个东西夹在一起。在我们的Android系统中,Binder主要用来实现进程之间的通信(IPC),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多个App夹在一起。那么这个Binder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其实它是一个工作在Linux层面的驱动,这一段驱动运行在内核态。我们在客户端调用Binder都是通过系统调用最终完成的。Binder本身又是一种架构,这种架构提供了服务端、Binder驱动和客户端三个模块。我们用AIDL在服务端和客户端生成的文件都是为了完成服务端和客户端的相关功能,OK,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从服务端、Binder驱动、客户端三个方面来分别分析Binder的工作原理。

1.服务端

Binder服务端实际上就是一个Binder类的对象,当我们创建一个Binder对象的时候,Binder内部就会启动一个隐藏线程,该线程的主要作用就是接收Binder驱动发送来的消息,那么Binder驱动为什么会给Binder服务端的线程发送消息呢?原因很简单,我们在客户端调用服务端的时候并不能直接调用服务端相应的类和方法,只能通过Binder驱动来调用。当服务端的隐藏线程收到Binder驱动发来的消息之后,就会回调服务端的onTransact方法,我们来看看这个方法的方法头:

protected boolean onTransact(int code, Parcel data, Parcel reply, int flags) throws RemoteException

刚方法接收四个参数,这四个参数都是客户端的Binder传来的,第一个参数用来指定客户端要调用服务端的哪一个方法,第二个参数是客户端传来的参数,第三个参数表示服务端返回的参数,最后一个flags表示客户端的调用是否有返回值,0表示服务端执行完成之后有返回值,1表示服务端执行完后没有返回值。OK,基于对服务端这样的理解,我来自定义一个类,继承自Binder ,实现和 上一篇博文类似的功能:

public class MyAddBinder extends Binder {
    private final static int ADD = 1;
    @Override
    protected boolean onTransact(int code, Parcel data, Parcel reply, int flags)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switch (code) {
            case ADD:
                data.enforceInterface("MyAddBinder");
                int a = data.readInt();
                int b = data.readInt();
                int add = add(a, b);
                reply.writeInt(add);
                return true;
        }
        return super.onTransact(code, data, reply, flags);
    }

    public int add(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

小伙伴们请看,假设我的服务端依然是提供一个加法服务,当Binder驱动调用onTransact方法的时候,我先根据code来判断客户端是想调用哪个方法,然后从data中读出客户端传递来的所有数据,注意读取顺序要和客户端的写入顺序一致(如果小伙伴们对Parcel的使用还不熟悉的话,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android开发之Parcelable使用详解 ),读出来之后调用相应的方法获取两个数的和,然后再将结果写入到reply中即可。写好之后,在服务端的Service中再将该BInder返回即可,如下:

public class MyService extends Service {
    @Nullable
    @Override
    public IBinder onBind(Intent intent) {
        return new MyAddBinder();
    }
}

OK,这就是一个简单的Binder服务端。

2.Binder驱动

Binder驱动是Binder服务端和Binder客户端之间连接的一个桥梁,当一个服务端Binder被创建出来的时候,系统同时会在Binder驱动中创建另外一个Binder对象,当客户端想要访问远程的Binder服务端的时候, 都是通过这个Binder对象来完成的。那么Binder驱动中的这个对象要怎么样获取呢?其实很简单,这个BInder对象就是我们用绑定的方式启动一个Service服务时,在绑定成功时所获取的那个IBinder对象。如下:

boolean b = bindService(intent, new ServiceConnec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ervice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 IBinder service) {
                //这个service就是Binder驱动中创建的Binder对象
                mRemote = 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erviceDis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 {

            }
        }, Service.BIND_AUTO_CREATE);

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交互就是通过这个Binder对象来进行的。

3.客户端

客户端就简单了,我们首先需要在客户端获取Binder驱动中的Binder对象,然后调用该对象中的transact方法进行数据传递。客户端在向服务端发送消息的时候是以线程间通信的模式来进行的,而且调用服务端代码是同步进行的,也就是说线程会阻塞。OK,基于此,我们就来看看客户端代码该怎么写:

int code = 1;
        //向服务端发送的数据
        Parcel data = Parcel.obtain();
        //接收服务端返回的数据
        Parcel reply = Parcel.obtain();
        data.writeInterfaceToken("MyAddBinder");
        data.writeInt(10);
        data.writeInt(9);
        try {
            mRemote.transact(code, data, reply, 0);
            int i = reply.readInt();
            Log.d("google.sang", "add: " + i);
            reply.recycle();
            data.recycle();
        } catch (Remote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第10行,在客户端调用Binder驱动中的transact方法进行消息发送,传递的四个参数就是我们在第一小节中所说的四个参数,这里不再赘述。第6行代码实际上是一个验证字符串,对应了第一小节中的data.enforceInterface("MyAddBinder");行代码。OK,就这样写了之后,在不使用AIDL工具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实现了跨进程通信。


OK,经过上文的讲解相信小伙伴们对Binder的工作机制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以上。



代码下载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u012702547/9646948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qitian1/p/6461660.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入理解Binder(二),Binder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