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授课总结:2018-2019学年第2学期

本学期共有2个专业5个班的授课任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软件专业。其中软件专业有安卓班、桌面班、UI班、WEB班。学生从大三上学期变成了大二下学期。学时依然是32学时,但是这些学生不上上一批学生都学过《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课程》。课程的授课理念基于“做中学”,采用的教材是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下面我将从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方法、其他及改进计划这8个方面进行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教学目标

尽管上次授课已经发现了教学目标上的一些问题,但是由于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制定依然存在一些说不清的问题,所以并未对教学目标进行大的调整。但是本学期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究竟该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并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终于在准备新教师培训时想通了这个问题,初步探索出了一种将学习的教育目标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教学目标设计与制定的过程中。我准备将此方法撰写为一篇文章并在下学期的课程中进行检验。对于《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也可以使用该方法进行重新制定。

二、教学内容

根据上一轮授课的总结,对第一次的课程内容进行了精简并且改进了关于软件工程的介绍,整个课程的效果较上次更好了,主要是不仅课堂参与度和上次差不多,而且课程逻辑更紧凑,内容更易于理解了。还有两个问题待改进:1. 布置了课堂练习,且课堂练习较以前比和课程所讲授内容更相关,但是题目可以更多一些,将上课讲授内容覆盖更全面一些;2. 设计的课程情感态度测评更合理了,并且开展了这方面的测评,不过并未及时对结果进行分析整理,也并未对课程成绩与此测评进行对比分析,这个工作可以立马补上。

第2、3次课的内容没有变化,不过授课的顺序和逻辑以及方法进行了改变,个体软件过程设计了“贪吃蛇游戏”为案例来讲解,还有可优化的空间。基于上次课录的视频,重新录制了更完善的源码管理工具使用教程,并且设计了单元测试的课堂练习。对于邹老师建议了练习单元测试和源代码管理的方法还没有设计出实施方法,所以未能落实,需要继续设计并准备相应的资源。另外设计的个人项目较以前也更完善,效果也比以前更好,但还未达到心里预期的效果和目标,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4、5次课原来是团队组队,但是需要两次课的时间,耗费的时间太多,因此此次在学习了合作学习设计的方法后采用了新的分组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人项目成绩情况以及学生的职业兴趣测评进行了分组。分组效果在软件专业不错,效率更高,最终有更多的团队做出了比之前课程更好的成果,可以继续延用此方法。不过在计应专业效果不好,初步分析主要原因是计应专业整体的程序设计基础太差,导致按专业能力划分的效果没有体现,反而不如按照大家各自的意愿分能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剩下一次课的时间用来讲解了结对编程,还邀请了一位同学上台进行了演示,讲解的方法主要是阅读提问指导。最终效果一般,我在考虑对我们的学生是否要讲结对编程,如果要讲,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第6次课的内容依然是关于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的。根据上次课的经验,凝练了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的主要工作以及技能进行了讲解,如:墨刀、需求调研报告撰写、甘特图等。由于课时关系并未设计案例。另外,由于此届学生并未学习需求分析课程,在开始进行需求分析和原型设计任务时,大家完成的不是很好,在经过助教以及课堂、课间、课后对一些团队进行针对性指导后,同学们就能做得更好了。

第7次课依然是立项申请,根据上次的经验重新设计了评分标准,纳入了同学互评。下次需要提前给学生更好的如何进行立项申请的指导,文档或者视频都可以。

第8次课依然是讲解软件设计,根据上次的经验设计了几个小案例进行讲解,不过对于让学生参与做的还不是很好,问题还需要重新设计。案例也还不够深入细致,还需要完善。团队和流程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来学习,下次这部分内容可以直接不在课堂上讲解,放入到作业中。

第9次课是让学生进行了第一次冲刺汇报,对上次的评价标准进行了完善并且纳入了同学互评,评价标准还可以再研究完善。第10次课进行了团队成员互换,学生会有抵触的情绪,不过进行解释和说明后,学生大多能接受,且能从这个过程真正体会到真实场景下的团队成员更换。

第11课根据学生第一次汇报的情况发现各个团队软件设计能力上还存在不足,因此结合案例再此给学生讲解了软件设计,下次课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和第8次课合并,进行升级,尽量做到一次课就达到当前的效果。

第12次课讲软件测试,基于上次的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和案例教学法,不过案例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下次还可以设计好主流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实验,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能用上的软件测试技能。

第13次课讲软件的稳定和发布,主要使用了阅读教材回答问题的方法和开展团队活动的方法,下次可以结合具体的某个软件在某个平台发布的案例或者某个网站部署的例子来讲解此部分内容。

第14、15次课主要进行了第二次冲刺的汇报,评分标准还是使用的上次的评分标准,总结归纳了一些评分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下次基于这些问题改进评分标准。

第16次课依然带领学生快速回顾了课程内容,不过这次没有讲“猪、鸡、鹦鹉的故事”,直接朗读了《软件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标准》。计划下次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来实施此次课程。

每次课程开始的时候依然会使用封面问题,这次的工程造物比以前更合适了一些,不过我还没有深入去调研了解每一个工程造物,无法将软件工程的思维等内容通过这些向学生呈现。这时我需要继续去学习、调研、整理的。

三、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之前类似,不过这次在讲授的时候更多的使用了案例,比以前的讲授要更好,这些案例中还有不少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于上次总结中提到的项目式教学,尽管有推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进展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首先项目的设计不够完善,没能搞清楚各个环节与教学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其次不够细致,不能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机会获得锻炼和提升。经过这次授课,项目可以设计为三种,一种是有清晰的需求说明文档和明确得开发计划,选择这个项目的同学完成后最多只能获得70分,除非在当前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想法和新的有价值的功能才能获得额外加分;第二种是有清晰的需求,但是没有开发计划,学生自己制定计划并完成项目,选择这种项目的同学完成后最多只能获得80分,除非在当前的基础上了自己的想法和新的有价值的功能才能获得额外加分;第三种是没有清晰需求和开发计划,学生需要自己调研需求,设计软件,制定开发计划并完成软件开发。

另外,课程还需建设更多课程资源,视频资源不够,文档资源不够,有很多现成的文档资源是英文的,不适合高职学生,最好能将其翻译成英文,这样能有更多的学生做得更好。

此次课程比上次还有一个大的进步是助教团队得管理和团队建设有了新的进展,现在的管理更有节奏了,助教的点评也更实际了,点评任务完成的也更及时了。当然要感谢周老师和邹老师一直以来的指导和督促,我需要将这些整理并维持好,并且结合北航的助教培训继续推进我们课程助教团队的建设。

四、其他

我个人在此次课程中主要专注在了课程资源的建设和课程的教学设计、项目设计上,但是由于管理工作繁重和能力受限,有进展但不大,我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最后我应该为助教和课代表做好榜样,也应该做好学生作业的点评工作,这些我这学期做的不好,下次课要基于这学期的情况进行改进。

最后,感谢各位助教的努力和坚持,感谢邹老师和周老师的监督和指导。

你可能感兴趣的:(《软件工程》授课总结:2018-2019学年第2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