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总结--想与做

前言

       第三次自考,突破了之前的学习模式,走了不少弯路,思考了很多,同样也做了很多,收获了不少,对自己的剖析以及未来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之前在“会学习”到底为哪般这篇博客中提到,因为深受传统教育的“毒害”,自己对高效的学习方法的探索一直都有一种“情怀”存在,正好通过这次自考,亲自实践了一把,虽然最后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不过收获到了很多东西才是最最重要的。


内容

        一直在思考,我们自考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是“我们”要学习自考这些科目,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学习自考科目,深则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学习。之前小编写过一篇战胜“问题”的博客,里面讲到做一件事情前,首先应该寻求一个big goal,赋予这件自己非做不可的意义。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自考呢,当然通过考试很重要,那更要的是什么,是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学习,并且这些自考科目以后真的可以帮到我们。例如“运筹学”,看似与软件没有毛线关系,但是如果以后我们坐上了管理层,还不需要这些东西吗?值得思考!

        之前在学习自考的过程之中,总会遇到很多尴尬的情况,之前考过的重点复习了结果都没考,做题的时候找不到考点在哪要靠小组其他成员告诉考点所在的页数,考试之前一直沉浸的压抑的题海和复习氛围中,甚至还是在背,考过之后虽然过了但是脑子一团浆糊,章节与章节、科目与科目、知识与知识根本就没有找到联系,以至于怀疑自己,怀疑是否是在“快乐学习”。

   上述情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小编这次总结了几大原因,仅供大家参考:1、欠缺宏观把控(知识网搭建)。2、三遍读书法所理解的战略不对(喜欢漏东西)。3、喜欢“卷子”导向而不是“书本”导向。4、小组作用的发挥。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小编在此总结一套套路,仅供参考:

   1、三遍读书法。第1遍做目录的宏观把控,第2遍做整本书的宏观把控,在此建立对整本书的思维导图。第三遍深入细节,不要落东西,整本书细读,建立每章的思维导图。由多到少,由少到多。第三遍细读时建议采用“5w2h”的战略刻意训练,理解含义,多看图,联系生活,做知识对比,形成对这本书自己的理解。

   2、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目千行然后什么都没懂吗?当然不是,对于技术类书籍,快速阅读同样需要一字不落。所谓正确的快速阅读是对整本书进行把控,在对第一本书、第二本书一字不落的去读的时候,我们建立了对两本书的知识网,当我们在读第三本书的时候,自然会找到共鸣,这样就可以轻松地快速阅读了。所以千万不要对快速阅读理解偏颇。

   3、第三阶段做卷子时。个人建议,第一套卷子,自己完完整整去做,去找。当考到某一个知识点时采用顺便学习法,顺便回顾与此相关的知识,整套卷子下来再次更新对这本书的宏观把控和知识网。采用同样方法进行第2,3 , 4, 5套。这个阶段注意考过的要看,没考过的还要看,还是不要漏知识点。

   4、小组的作用如何发挥。个人觉得小组不是单纯告诉题所在的页数以及找考试规律、得分规律,是每位成员把自己对整本书的理解分享出来、相互学习的作用。前阶段,小组成员可以合上书给其他成员自己的知识网是怎样的,是怎样理解的。做卷子阶段,可以按每人一单元,继续深入细节把控。这样知识共享,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讲课能力。

   5、临近考试,这时候我们还是希望通过考试的。所以,找考点(可以看看书最后的考点大纲),摸清他都是怎么考你的。因为考点就那些,今年考这些,明年考那些,今天这样考你,明年这样考你你也得会。摸清考点,深入理解,无论怎么变化考查形式,都不会难倒你。这时候当然要发挥小组的作用了。

   6、考后总结。考试之后一定要总结,总结学习方法,在回顾这本书。


总结

    本篇博客仅是个人经验总结,欢迎大家和我一起交流和探讨。再次感谢bill以及所有帮助过的人,谢谢大家,希望和大家一起成长,并且更多影响着大家,相互帮助相互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方法】,----【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