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时代的语音回落

原文地址:http://ask.zealer.com/post/211
很多小伙伴在享受国内逐步正在建成的4G网络之际可能并不知道,虽然移动通讯网络迈过了这么多年头,用手机打电话这种语音通话范畴之内的事情有单独所谓的传统“语音业务”,而浏览网页、发微博、微信这些则属于“数据业务”。这个问题到了4G时代真正有了拿出 来谈的必要,简单说4G标准已经删除了这种“专用语音业务网络”,因为科学家们认为,4G数据业务表现如此优秀,直接用数据业务来通话不就行了?可类比为 QQ或Skype语音聊天。实际上这也正是4G VoLTE语音通话的解决方案,即以数据业务网络来承载传统的语音业务,可实际却没能实现这一点,原因何在?

4G时代的语音回落是怎么回事

问题在于前期运营商们在部署4G网络的时候,认定VoLTE尚未成熟,比如4G覆盖范围尚不完全,而且IMS(数据业务网络中根据号码定位对方手机的设备)之类基础设施部署成本很高,VoLTE至少就现在来看只能成为运营商向用户宣传望梅止渴的美好未来。何况现成的2G/3G网络不是可以打电话吗? 于是就形成了所谓的“语音回落”技术——即用户在用4G网络上网的时候,如果有电话打进来,则手机端会切回到2G/3G网络。在这个切回的问题上,各家运营商的解决方案存在一些差异。(实际测试中,不管是FDD还是TDD,在4G网络上使用数据的时候,只要有呼入呼出的语音通话出现,包括IVR,均会切换到3G网络进行通话。而此时,数据也会随着切换回3G网络继续进行交互)




目前主流的语音回落解决方案可称作“CSFB”技术,这是不少手机都在用的一种解决方案,具体的方法就如上文所述,而在电话结束后,LTE终端会重新注册回LTE网络——国内的三家运营商目前都在使用这种技术而且还将长期使用;这是在全面部署IMS之前的一种权宜之计,优点主要是成本够低。不过CSFB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比如延迟相对更大,另外回落过程中数据网络连接会短时掉线,这是语音回落或者网络间切换不可避免的麻烦。而且另一方面,各家运营商相对不同的网络环境造成了在CSFB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差异化问题。(在移动TDD商用前进行过的测试,最初回落到4G网络需要近120秒左右的时间。不过随着技术的改善和新方案的出台,这样的现象在商用到用户端时,用户应该不再察觉到了。)


现在的4G手机都流行单卡双待?

比较有趣的是,中国移动和终端设备若发现用户在4G上网时,有电话接入通常会令用户正在使用的移动网络回落到2G——移动手机之所以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回落2G而不是3G,主要原因是移动的3G TD-SCDMA网络建设实在很成问题,网络覆盖范围和稳定性都不是很好。在回落2G后也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2G网络不能在打电话的时候同时做上网操作(有DTM部署的除外),这对部分用户是存在影响的,尤其是手机作为热点让周围设备上网的时候;再有就是手机读取系统信息耗时远大于3G,所以语音回落的速度有更为明显的延迟,在三家运营商中的回落速度最慢。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部分手机给出的解决方案叫SGLTE,也就是“单卡双待”,即移动4G手机同时待机在4G和2G/3G网络下,这样一来,传统语音通话和数据业务就不会彼此产生影响了,上海地铁中就偶尔发生通话已断但仍能上网的神奇事件。只是由于需要移动手机需要同时挂在2G和4G网上,必然会以更耗电为代价,手机这种移动设备原本就已经存在续航问题,多增加负担自然更不乐观,另外就是芯片成本需要转嫁到用户头上。我们先前测试过的移动版 Xperia Z1、Lumia 638等都采用了这种方案。


中国电信的3G CDMA2000网络,因为不存在4G演进,电信在4G的语音通讯解决方案上是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不过基本也形似网络双待的解决方案,但中国电信在未来CDMA网络的部署上可能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以后在4G时代具体如何实施语音通讯未为可知,至少现在也还存在语音数据无法并发的尴尬,而且和中国移动一样,需要在两个网络上注册确实不够高效,想想运营商那厢连考虑个收费算法都够麻烦。


中国联通的4G是怎么玩语音通话的?

中国联通3G WCDMA网络建设已然相当成熟,这是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所以在用户访问4G网络时,有电话打进通常是回落到3G,整个回落过程更快,联通的历史遗留优势令联通根本无需选择单卡双待方案。如前文所述,在这种单卡单待的情况下,手机不需要同时监视4G LTE和2G/3G电路域网络,显然对手机而言更省电,效率也更高。这是个对联通自身而言也更轻松的解决方案。所以小伙伴们去看中国联通4G手机,会发现信号位置都只有一个网络待机图标,这就显得理所应当了。而在联通方案(未来电信也会采用FDD制式)测试中,3G和4G网络的切换速度用户毫无察觉,在基站覆盖良好的实际环境中,几乎是能够做到“挂断电话立即回跳到LTE网络”,这也是FDD制式的优势所在。加上丰富的国际终端,FDD制式在4G商用初期依然会占得大部分用户青睐。




总的来说,4G VoLTE虽然是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趋势,推断未来的虚拟运营商更会是将VoLTE作为核心竞争的产品进行推广(这样可以减少成本,甚至是不对基础语音网络进行租用),但对于存量用户来说,要完全使用VoLTE短期内还不现实。做好数据与语音网络的切换、结算等都存在不小的问题。4G在国外发展了那么多年,也未见有运营商将VoLTE部署到位,我们要见VoLTE不只是多少年之后的事情了,更何况互联网时代通讯应用已经让语音通话变得很方便,很多时候连电话都不用打,还玩什么VoLTE呢?在VoLTE没来之前,真正要说哪家运营商的语音通话解决方案更靠谱, 大家还是亲身体验吧。


——部分内容转自 爱活网,作者:欧阳洋葱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365275/answer/21805286?utm_campaign=rss&utm_medium=rss&utm_source=rss&utm_content=title
这个问题要从移动核心网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平时说的WCDMA、TD-SCDMA、TD-LTE其实通常指空口技术,即从手机到基站的通信技术。而移动通信的核心控制部分,则由核心网完成——如何在两个基站间建立起语音连接?何时给拨号方返回嘟嘟的线音?何时给接收方发出振铃?如何判断一个用户是否开通了呼叫转移业务,如何实现?如何建立从手机到因特网服务器的数据连接?如何判断用户是3G用户还是LTE用户? 这些都是由移动核心网完成的。

下面来说移动核心网的种类。在2G/3G时代,移动核心网是两个独立的域,控制语音相关的叫电路域(CS域:Circuit Switch),控制数据业务相关的叫分组域(PS域:Packet Switch)。相应的,与语音相关的控制都放在了电路域,比如上面的语音呼叫建立、返回振铃、判断并执行呼叫转移,以及曾经的杀手锏业务短信等等。与数据相关的控制则放在了分组域,比如上面的与因特网服务器(通信网与因特网是两张网)建立数据连接、区分你当前流量是微信还是微博等等。

因此,在2G/3G时代,语音和数据业务分别承载在两张不同的核心网上。3G网络允许业务并发,也即同时使用两张网络,在打电话的同时可以数据下载。(2G,严格的说是2.5G的GPRS,由于技术限制,通常发生呼叫的时候数据业务会挂起)

随着数据业务的爆发以及网络的全IP化,LTE网络不再提供电路域,只保留唯一的一个分组域核心网(EPC:Evolved Packet Core)。LTE的最终目标是所有业务,包括语音、数据,都承载在这张用来处理数据业务的核心网上。也就说,只有在语音完全实现数据化(IP化)后,LTE网络才能够承载语音业务,而这个条件目前在中国并不具备。

可能有人会问,手机QQ既然能语音通话,为什么LTE网络不能直接也这么干?因为这种类似于软件中的语音通话功能只是应用级别的,运营商无法做到对通话过程完全可控(使用手机号MSISDN作为身份标识、区域计费、增值业务等),更重要的是,这种级别的语音业务无法保障其通话质量(想象一边QQ语音一边下迅雷吧)。此外,实现移动电话与固网(座机)之间的通信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为此,通信人们又构想出了IP多媒体系统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叠加在LTE核心网上,通过IP网络提供高质量、可控、可与固网融合的语音业务(当然不只是语音业务,还包括视频等媒体业务)。而VoLTE技术(Voice over LTE)就是基于IMS的,也是在LTE网络中承载语音通话的唯一方式。

不幸的是,多年来IMS的研究进展缓慢,其大规模的商用也刚刚开始(韩国SK已部署商用VoLTE),而要在中国这么大的范围内实现VoLTE,目前来看还不太成熟,需要后续持续的大规模网络基础建设(都是钱哪……),因此可以说,从目前来讲,「4G LTE 网只能提供数据服务,不能承载语音通话。」。

既然目前IMS网络大规模部署还不成熟,自然就有人想出了过渡期间的临时方案:CSFB和多模双待

语音业务回落(CSFB: CS Fallback)是指驻留在LTE网络中的用户,需要发起语音业务时(包括主叫和被叫,不包括短信),通过切换,完全回落至2G/3G网络,然后通过2G/3G网络中的电路域进行语音业务,通过2G/3G网络中的分组域接续之前在LTE网络中未完成的数据业务,但是数据业务的速率会显著降低。语音业务完成后再返回LTE网络(至于是否挂机就马上回去就不一定了)。这是世界上绝大多数运营商采取的过渡期方案。这种方案的问题在于,如果优化不好,回落的过程耗时会很长,导致语音建立的时间较长。(当然小伙伴们不用担心,已经有一群人集中脑力把它优化的很好了。)

多模双待的概念就很好理解了,跟现在常说的双模双待机原理是类似的,唯一不同就是只需要一张SIM卡。用户同时驻留在2G/3G和LTE网络,语音业务通过2G/3G提供,数据通过LTE网络来承载。享受2G/3G的语音质量和LTE的数据速率,听着很完美是不是?致命弱点:耗电量大,这个不用多说吧,智能机用户的切肤之痛,试想如果本来就只能用6个小时的安卓机使用多模双待只能用4个小时了(可能有些夸张,具体数据未知),小伙伴们能忍么?第二,支持多模双待的终端少而且成本更高,大名鼎鼎的iPhone 5S就不支持,这也是为什么5S,以及其他非移动定制机,开通4G后被爆出各种语音、短信问题。

既然多模双待问题挺多,而CSFB听起来还不错,为什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不好决定?

中国移动的原因,自然是其3G网络:TD-SCDMA的短板,导致其回落到3G网络的策略基本不可用。那回落到2G呢?要知道,GSM可是十多年前的技术了,技术上很难再做出更多的优化,导致CSFB的缺点被放大:回落时间过长(上文中「优化的很好」特指LTE到3G网络的回落)。试想用户需要打一个电话,先需要若干秒(假设8s吧)的回落时间(从LTE到2G),然后再经过若干秒(假设4s吧)的呼叫建立时间(2G系统内部),那每拨打一个电话,单方就至少需要等待12s,双方都是LTE用户的话还要更长(不是x2的关系,小于)。这恐怕谁都不好拍板就让用户这么等着。此外,2G(GPRS/EDGE都属于2G)的数据业务速率极差。GPRS的理论最高速率为171.2kbps,实际大概在40kbps左右;EDGE的理论峰值可以达到384kbit/s,实际大概是160Kbps左右;而LTE理论上可是100Mbps,也就是100,000kbps,从光纤网络直接掉到拨号网络,用户能满意么?(以上速率除以8就是你迅雷上看到的下载速度)

好在中国移动坐拥数亿用户,拥有强大的产业推进能力,只要想,马上就会有无数移动版手机支持多模双待,所以也不用太操心。而移动的资金雄厚,大踏步建网直接进入VoLTE时代也应该指日可待。

而中国电信的原因,则在于从其3G网络CDMA2000到LTE的演进不是平滑的,可以理解为两张技术上截然不同的网络,回落自然也成问题。况且国外大部分部署CDMA的运营商(主要集中在北美)当初大部分都选了多模双待(当时回落技术还非常不成熟),所以选择跟风自然最稳妥。

中国联通所谓拿到最好的3G牌照绝对名不虚传,所以采用CSFB没有什么悬念。而其3G网络从WCDMA升级到到HSPA+其理论峰值就可以达到42Mbps,跟LTE已经不分伯仲,也导致其LTE的发展态度最保守。不过,其从WCDMA到LTE的演进从技术上讲也是三家运营商里最平滑的,偷着乐吧。

-----------------------

补充1:SRVCC技术解决的当语音已经通过VoLTE承载时,在通话过程中移出LTE覆盖区(也就是4G没信号了)过程中如何保证语音、数据的连续性。因此在文中并没有提到。

补充2:LTE-A才是严格意义上的4G标准,HSPA+、LTE都是准4G标准。


你可能感兴趣的:(P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