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E第四天总结

1.生成树无法解决单一vlan的负载分担 —>>这时采用iStack堆叠技术
-----iStack堆叠------
优势:多个设备合成一个设备,背板增加,性能没有增加
主挂后,备继承主的配置,备需要重新恢复进程、会话。
缺点:浪费转发的性能
主要缺点在于升级,割接特别困难,升级会导致业务中断
HCIE第四天总结_第1张图片
HCIE第四天总结_第2张图片
特点:简单、高效、可靠
HCIE第四天总结_第3张图片
HCIE第四天总结_第4张图片
2.CSS(集群交换机系统)
HCIE第四天总结_第5张图片
HCIE第四天总结_第6张图片
CSS与iStack的区别在于,一般框式交换机堆叠称为CSS,盒式交换机堆叠称为iStack,都可以为堆叠。两者只是叫法和实现有些差异,但是功能是一样的。
HCIE第四天总结_第7张图片
不同与iStack可以多台设备堆叠,对于CSS集群,集群中只能有一主一备两台交换机。
HCIE第四天总结_第8张图片
HCIE第四天总结_第9张图片
3.多主检测–直连检测方式
HCIE第四天总结_第10张图片
HCIE第四天总结_第11张图片
4.Eth-trunk (链路聚合技术)链路聚合最多可绑定8个接口
HCIE第四天总结_第12张图片
HCIE第四天总结_第13张图片
链路聚合方式:
(1)手工模式链路聚合
HCIE第四天总结_第14张图片
(2)LACP模式链路聚合【1】
HCIE第四天总结_第15张图片
注:作为链路聚合,手工模式Eth-Trunk可以完成多个物理接口聚合成一个Eth-Trunk口来提高带宽,同时能够检测到同一聚合组内的成员有断路等有限故障,但是无法检测到链路层故障、链路错连等故障。
(3)LACP模式链路聚合【2】
HCIE第四天总结_第16张图片
HCIE第四天总结_第17张图片
配置小优命令:
(1)全局:Lacp priority
(2)接口:命令一样,配置位置不同,效果不同
5.M-LAG(跨设备链路聚合组)
定义:M-LAG(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即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是一种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机制,将一台设备与另外两台设备进行跨设备链路聚合,从而把链路可靠性从单板级提高到了设备级,组成双活系统。如图1所示。
HCIE第四天总结_第18张图片
目的:M-LAG作为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技术,除了具备增加带宽、提高链路可靠性、负载分担的优势外,还具备以下优势:
•更高的可靠性
把链路可靠性从单板级提高到了设备级。
•简化组网及配置
可以将M-LAG理解为一种横向虚拟化技术,将双归接入的两台设备在逻辑上虚拟成一台设备。M-LAG提供了一个没有环路的二层拓扑同时实现冗余备份,不再需要繁琐的生成树协议配置,极大的简化了组网及配置。
•独立升级
两台设备可以分别进行升级,保证有一台设备正常工作即可,对正在运行的业务几乎没有影响。

M-LAG基本拓扑图
HCIE第四天总结_第19张图片

概念 说明
DFS Group 动态交换服务组DFS Group(Dynamic Fabric Service Group),主要用于部署M-LAG设备之间的配对,M-LAG双归设备之间的接口状态,表项等信息同步需要依赖DFS Group协议进行同步。
DFS主设备 部署M-LAG且状态为主的设备,通常也称为M-LAG主设备。
DFS备设备 部署M-LAG且状态为备的设备,通常也称为M-LAG备设备。 说明: DFS Group的角色区分为主和备,正常情况下,主设备和备设备同时进行业务流量的转发,转发行为没有区别,仅在故障场景下,主备设备的行为会有差别。
双主检测链路 双主检测链路,又称为心跳链路,是一条三层互通链路,用于M-LAG主备设备间发送双主检测报文。 说明: 正常情况下,双主检测链路不会参与M-LAG的任何转发行为,只在故障场景下,用于检查是否出现双主的情况。双主检测链路可以通过外部网络承载(比如,如果M-LAG上行接入IP网络,那么两台双归设备通过IP网络可以互通,那么互通的链路就可以作为双主检测链路)。也可以单独配置一条三层可达的链路来作为双主检测链路(比如通过管理口)。
peer-link接口 peer-link链路两端直连的接口均为peer-link接口。
peer-link链路– peer-link链路是一条直连链路且必须做链路聚合,用于交换协商报文及传输部分流量。接口配置为peer-link接口后,该接口上不能再配置其它业务。为了增加peer-link链路的可靠性,推荐采用多条链路做链路聚合。
HB DFS主设备 通过心跳链路来协商的状态为主的设备。 说明: 通过心跳链路报文来协商的设备HB DFS主备状态在正常情况下,对M-LAG的转发行为不会产生影响,仅用于二次故障恢复场景下,在原DFS主设备或备设备故障恢复且peer-link链路仍然故障时,触发HB DFS状态为备的设备上相应端口Error-Down,避免M-LAG设备在双主情况下出现的流量异常。
HB DFS备设备 通过心跳链路来协商的状态为备的设备。 说明: 通过心跳链路报文来协商的设备HB DFS主备状态在正常情况下,对M-LAG的转发行为不会产生影响,仅用于二次故障恢复场景下,在原DFS主设备或备设备故障恢复且peer-link链路仍然故障时,触发HB DFS状态为备的设备上相应端口Error-Down,避免M-LAG设备在双主情况下出现的流量异常。
M-LAG成员接口 M-LAG主备设备上连接用户侧主机(或交换设备)的Eth-Trunk接口。为了增加可靠性,推荐链路聚合配置为LACP模式。M-LAG成员接口角色也区分主和备,与对端同步成员口信息时,状态由Dow先变为Up的M-LAG成员接口成为主M-LAG成员口,对端对应的M-LAG成员口为备。说明: 仅在M-LAG接入组播场景下,M-LAG成员接口的主备角色存在转发行为差异。

M-LAG协议交互原理
(1).DFS Group配对
当M-LAG两台设备完成配置后,设备首先通过peer-link链路发送DFS Group的Hello报文。当设备收到对端的Hello报文后,会判断报文中携带的DFS Group编号是否和本端相同,如果两台设备的DFS Group编号相同,则两台设备DFS Group配对成功。
(2).DFS Group协商主备
配对成功后,两台设备会向对端发送DFS Group的设备信息报文,设备根据报文中携带的DFS Group优先级以及系统MAC地址确定出DFS Group的主备状态。
以SwitchB为例,当SwitchB收到SwitchA发送的报文时,SwitchB会查看并记录对端信息,然后比较DFS Group的优先级,如果SwitchA的DFS Group优先级高于本端的DFS Group优先级,则确定SwitchA为DFS主设备,SwitchB为DFS备设备。如果SwitchA和SwitchB的DFS Group优先级相同,比较两台设备的MAC地址,确定MAC地址小的一端为DFS主设备。
(3).M-LAG成员接口协商主备
在DFS Group协商出主备状态后,M-LAG的两台设备会通过peer-link链路发送M-LAG设备信息报文,报文中携带了M-LAG成员接口的配置信息。在成员口信息同步完成后,确定M-LAG成员接口的主备状态。与对端同步成员口信息时,状态由Down先变为Up的M-LAG成员接口成为主M-LAG成员口,对端对应的M-LAG成员口为备,且主备状态默认不回切,即:当M-LAG成员接口状态为主的设备故障恢复后,先前由备状态升级为主状态的接口仍保持主状态,恢复故障的M-LAG成员接口状态为备,此处与DFS Group协商主备状态不一致。
(4).双主检测
协商出M-LAG主备后,两台设备之间会通过双主检测链路按照1s的周期发送M-LAG双主检测报文,一旦设备感知peer-link故障,会按照100ms的周期发送三个双主检测链路报文,加速检测。当两台设备均能够收到对端发送的报文时,双活系统即开始正常的工作。
正常情况下,双主检测链路不会参与M-LAG的任何转发行为,只在DFS Group配对失败或者peer-link故障场下,用于检查是否出现双主的情况,所以即便双主检测失败也不会影响M-LAG正常工作。双主检测链路可以通过外部网络承载(比如,如果M-LAG上行接入IP网络,那么两台双归设备通过IP网络可以互通,那么互通的链路就可以作为双主检测链路)。也可以单独配置一条三层可达的链路来作为双主检测链路(比如通过管理口)。
•(推荐)双主检测链路通过管理网口互通,DFS Group绑定的管理网口IP地址要保证可以相互通信,管理网口下绑定VPN实例,保证双主检测报文与业务流量隔离。
•双主检测链路通过业务网络互通,DFS Group绑定的IP地址要保证可以三层互通。如果peer-link接口之间建立路由邻居关系,则业务网络双主检测报文会直接通过最优路由经peer-link链路传输。一旦peer-link故障,路由收敛期间,双主检测报文通过次优路径传输到对端,双主检测时间会慢0.5秒或者1秒的时间。
(5).M-LAG同步信息
正常工作后,两台设备之间会通过peer-link链路发送M-LAG同步报文实时同步对端的信息,M-LAG同步报文中包括MAC表项、ARP表项以及STP、VRRP协议报文信息等,并发送M-LAG成员端口的状态,这样任意一台设备故障都不会影响流量的转发,保证正常的业务不会中断。
M-LAG的建立
HCIE第四天总结_第20张图片
基于根桥方式配置M-LAG
(1)配置根桥和桥IDHCIE第四天总结_第21张图片
(2)配置DFS GroupHCIE第四天总结_第22张图片
(3)配置M-LAG一致性检查
HCIE第四天总结_第23张图片
HCIE第四天总结_第24张图片
(4)配置peer-link
HCIE第四天总结_第25张图片
(5)配置M-LAG成员接口
HCIE第四天总结_第2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