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在改造 公羊阅读? Taro 版本适配 h5 端,过程中改改补补,好不酸爽。 本文记录?遇到的问题,希望为有相同需求的哥们?节约点时间。 Taro 版本:1.3.9。 client_mobile_taro - github地址
解决跨域问题
h5 发请求会报跨域问题,需要使用代理转换请求。
编辑根目录下的 config/index.js 文件
h5: {
devServer: {
host: 'localhost',
port: 10086,
proxy: {
'/api/v1': {
target: 'http://localhost:8000', // 服务端地址
changeOrigin: true
}
}
},
}
- 代理前的请求:
http://localhost:10086/api/v1/user
- 代理后的请求:
http://localhost:8000/api/v1/user
样式单位
小程序里规定 1px = 2rpx,Taro 对于像素(px)有一套自己的规则。
在 Taro 里可以写 rpx 作为单位。
- Taro 代码转小程序代码:无缝转换为小程序单位;
- Taro 代码转 h5 代码:无法转换。
// taro
height: 10rpx;
// weapp
height: 10rpx;
// h5
// 无法转换单位
在 Taro 里写 px 作为单位。
- Taro 代码转小程序代码:1px = 1rpx,这一点和小程序文档里介绍的规则不一样;
- Taro 代码转 h5 代码:会自动将 px 转换为 rem 单位。
// taro
height: 10px;
// weapp
height: 10rpx;
// h5
height: 0.625rem;
在 Taro 里写 PX (大写字母)作为单位。
- Taro 代码转小程序代码:1PX = 2rpx;
- Taro 代码转 h5 代码:1PX = 1px。
// taro
height: 10PX;
// weapp
hegiht: 20rpx;
// h5
height: 10px;
实际开发中。如果你是将小程序端代码用 Taro 重写一遍,直接将小程序里面的样式文件复制到 Taro 里,并且将所有的 rpx 替换成 px,即可同时适应小程序端和 h5 端。
样式冲突
h5 页面源代码如下:
可以看到,一个 class="taro_pages"
就是一个页面,所有页面都写在✍️同一个 html 页面内,通过 display: "none"
隐藏暂时不需要的页面。
so,不同页面的样式名(class)如果一样,页面之间会互相影响。
官方提供 CSS Module 的写法来避免样式名称重复的问题,不过个人感觉这样写起来很难看。
实际开发中,我会将每个样式都加上该页面的英文单词作为前缀。比如页面书架(shelf)页面,样式名称原本为 class="novel-list"
,拼接之后就变成 class="shelf_novel-list"
。
窗口高度
- 小程序端有头部导航条和底部导航条,下左图;
- h5 端默认是没有头部导航条的,下右图。
二者实际存储内容的高度不同,会导致部分页面变形,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获取窗体高度自行修改 css 样式高度。
// utils/common.js
import Taro from '@tarojs/taro'
export function getWindowHeight(showTabBar = true) {
const TAB_BAR_HEIGHT = 50
const NAVIGATOR_HEIGHT = 44
const info = Taro.getSystemInfoSync()
const { windowHeight, statusBarHeight } = info
const tabBarHeight = showTabBar ? TAB_BAR_HEIGHT : 0
if (process.env.TARO_ENV === 'rn') {
return windowHeight - statusBarHeight - NAVIGATOR_HEIGHT - tabBarHeight
}
if (process.env.TARO_ENV === 'h5') {
return `${windowHeight - tabBarHeight}px`
}
return `${windowHeight}px`
}
不同端加载不同组件
使用场景:
- 小程序端点击按钮会显示用户昵称和头像;
- H5 里没有这个 API,二者应当生成不同的页面。
方法一:不同端写不同的组件。下方代码示例,在 index.js 中引入组件,Taro 会自动根据不同环境获取不同的组件。
|-- shelf
|-- components
|-- header.weapp.js
|-- header.h5.js
|-- index.js
// index.js
import header from './components/header'
方法二:根据 process.env.TARO_ENV 环境变量,渲染不同子组件。
// index.js
// ....
if (process.env.TARO_ENV === 'weapp') {
// 微信小程序端执行逻辑
} else if (process.env.TARO_ENV === 'h5') {
// h5 端执行逻辑
} else if (process.env.TARO_ENV === 'rn') {
// react-native 端执行逻辑
}
上面两种方法乍看起来,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第一种,会觉得第二种方法很复杂。
dk 在实际开发中发现:
- 第一种反而更麻烦,组件并不仅仅只是渲染页面,还要处理按钮点击事件,父子组件的状态值传递等等,并没有想象中简单;
- 第二种看起来好像要对每种环境都做单独判断,实际开发中 h5 端和 rn 端的逻辑几乎是一样的,也就是只要判断两种情况:weapp 端和非 weapp 端即可。
封装不同的请求方法
使用场景:
- 微信小程序端登录需要使用 code 去拿 openId,进而获取 token 和 userId,小程序端的登录操作是隐式的;
- h5 端和 rn 端需要提供登录、注册等功能,用户需要显式登录之后,才能进行之后的操作。
请求库封装必不可少,开发者不希望每次请求都手动获取 token,亦或是手动添加请求头类型,像这种公共操作可以封装一个请求库。
参考代码:request.js
POST 请求无法携带参数
- 小程序端非 GET 请求默认会把参数当做 json 传递;
- h5 端 官方文档 上写着默认也是 json 传递,实测并不是。 在浏览器 Network 中发现请求体的 Content-Type 为 text/plain,参数被当做字符串传递了。
解决方法:手动设置请求头类型。
header: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componentDidShow() 不生效
实际开发中,在笔记本电脑上用浏览器模拟移动端时 componentDidShow() 都是生效的,代码部署到线上,在手机上访问网站,发现 componentDidShow() 不生效。我测试了百度浏览器和谷歌浏览器,都不生效。
暂时还没找到替代的方案,如果你有 componentDidShow() 在 h5 端的替代方案,希望可以留言告知我(email: [email protected])
onPullDownRefresh() 不生效
在 pc 端浏览器以及真机上测试下拉刷新都不生效,并且下拉之后,页面没有回去(头部空白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