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WCDMA网编号计划和频率及扰码规划

中国联通WCDMA网编号计划和频率及扰码规划

1 编号

1.1 移动用户相关编号

MSISDN、IMSI、HON、TMSI、P-TMSI等号码的分配仍遵循现有GSM网的分配方式,新增号段由总部再统一分配。具体参见QB/CU 040-2008《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V2.0第9.1节。

MSRN号码遵循目前使用的编号结构:

²  结构1: 8613000 M1M2M3 ABC

²  结构2: 8613090 M1M2M3 ABC

²  结构3: 8613200 M1M2M3 ABC

²  结构4: 8613254 M1M2M3 ABC

²  结构5: 8615644 M1M2M3 ABC

其中:M1M2由总部统一分配,随着网络发展,可以扩展。当前网络中的具体分配方案见附件一,M3由各省自行分配,每个VLR分配一个M3。

1.2 位置相关编号

1.2.1 位置区标识(LAI)

GSM与WCDMA的位置区独立进行分配,由三部分组成:MCC+MNC+LAC。其中,MCC与IMSI中的前3位相同,MNC与IMSI中的前2位或3位相同,LAC为一个2字节编码,表示为 X1 X2 X3 X4 。(范围为0000~FFFF)。全部为0的编码和FFFE编码不用。

GSM系统的X1 X2 的分配见表1,X3 X4 的分配由各省市自行分配。

表1 GSM系统的X1X2的分配

X2

X1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0

 

 

 

 

 

 

 

 

 

 

 

 

 

 

 

 

1

北京

 

 

 

 

 

 

 

上海

 

 

 

 

 

 

 

2

 

天津

 

 

 

广东

广东

 

 

 

 

 

 

 

 

 

3

 

河北

 

 

 

山西

 

河南

 

 

 

 

 

 

 

 

4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内蒙

 

 

 

 

 

 

 

 

5

 

江苏

 

山东

 

安徽

 

浙江

 

福建

 

 

 

 

 

 

6

 

 

 

 

 

 

 

 

 

 

 

 

 

 

 

 

7

 

湖北

 

湖南

 

海南

 

广西

 

江西

 

 

 

 

 

 

8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9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A

 

 

 

 

 

 

 

 

 

 

 

 

 

 

 

 

B

 

 

 

 

 

 

 

 

 

 

 

 

 

 

 

 

C

 

 

 

 

 

 

 

 

 

 

 

 

 

 

 

 

D

 

 

 

 

 

 

 

 

 

 

 

 

 

 

 

 

E

 

 

 

 

 

 

 

 

 

 

 

 

 

 

 

 

F

 

 

 

 

 

 

 

 

 

 

 

 

 

 

 

 

 

WCDMA系统的X1 X2 的分配见表2,X3 X4 的分配由各省市自行分配。

表2 WCDMA系统的X1X2分配表

X2

X1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0

 

 

 

 

 

 

 

 

 

 

 

 

 

 

 

 

1

 

 

 

 

 

 

 

 

 

 

 

 

 

 

 

 

2

 

 

 

 

 

 

 

 

 

 

 

 

 

 

 

 

3

 

 

 

 

 

 

 

 

 

 

 

 

 

 

 

 

4

 

 

 

 

 

 

 

 

 

 

 

 

 

 

 

 

5

 

 

 

 

 

 

 

 

 

 

 

 

 

 

 

 

6

 

 

 

 

 

 

 

 

 

 

 

 

 

 

 

 

7

 

 

 

 

 

 

 

 

 

 

 

 

 

 

 

 

8

 

 

 

 

 

 

 

 

 

 

 

 

 

 

 

 

9

 

 

 

 

 

 

 

 

 

 

 

 

 

 

 

 

A

北京

 

 

重庆

 

广东

广东

 

上海

 

 

 

天津

 

 

 

B

 

河北

 

吉林

 

山西

 

河南

 

 

 

陕西

 

甘肃

 

 

C

 

辽宁

 

 

 

黑龙江

 

内蒙

 

 

 

 

 

 

 

 

D

 

江苏

 

山东

 

安徽

 

浙江

 

福建

 

 

宁夏

 

青海

 

E

 

湖北

 

湖南

 

海南

 

广西

 

江西

 

 

 

 

 

 

F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新疆

 

 

各省应在全省范围内对X3 X4进行统一规划和分配,并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各地市移动用户数、人口数等按比例分配;

(2)一个地市的编码连续分配,不同地市号段间有一定预留;

(3)一个地市无论是否设置MSC和RNC,均应设置独立的位置区及LAC码。

(4)网络建设初期位置区以RNC为单位划分,今后随着业务量提高进行细分。

1.2.2 基站识别码(BSIC)

基站识别码(BSIC)用于识别的相邻基站,为6比特编码。其结构为:

                 NCC(3bits)+BCC(3bits)

网络色码(NCC):识别不同国家(国内区别不同的省)及不同运营者,结构为XY1Y2,其中,X可扩展使用;Y1Y2的分配如表3。

表3 Y1Y2的分配

Y2

Y1

0

1

0

吉林、甘肃、西藏、广西

福建、北京、湖北、江苏、四川

黑龙江、辽宁、四川、宁夏

山西、山东、海南、江西、天津

1

新疆、广东、安徽

上海、贵州、陕西、河北

内蒙古、青海、云南

河南、浙江、湖南、重庆

基站色码(BCC):用于区分相同BCCH频率的小区,由各MSC (Server)局自行设定。

 

1.2.3 路由区编号(RAI)

GPRS、WCDMA的路由区编号独立进行分配。

路由区标识(RAI)由位置区标识(LAI)加上路由区域码(RAC)组成,由于位置区标识(LAI)由MCC+MNC+LAC三部分组成,因此,路由区标识是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的:

MCC+MNC+LAC+RAC

RAC是一个固定长度为1字节的标识,取值范围为 0x00 ~ 0xFF(0~255),用于标识一个位置区内的一个路由区,RAC在该位置区中应是唯一的。RAC由各省市自行分配。

在建网初期,位置区和路由区宜设置为相同区域,在网络开通后根据寻呼信道的负荷等实际情况增加路由区的设置。其路由区编码RAC从0x01开始向上顺序编码。

 

1.2.4 UTRAN 注册区(URA)

UTRAN 注册区(URA)属于RRC层的概念,URA只在UTRAN中可见,用于RNC管理用户RRC连接模式。

当用户已进入RRC连接模式, 并且所传输的业务是Interactive或Background类型时, 用户在URA-PCH休眠状态时,用户已释放无线链路, 但仍维持RRC连接。若又有用户数据到达,则RNC负责叫醒用户,寻呼将在URA范围内发送。采用URA可减轻信令负荷,在用户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引入URA的划分。

URA归属于RA。一个小区可以只属于一个URA, 也可以同时属于多个URA; 而一个URA也可以包含多个小区。URA通过URA identifier进行识别, 由人为参数定义, 属静态特性。

建网初期建议URA和RA区域相同。

 

1.2.5 业务区域识别(SAI)

业务区域识别用于识别由属于同一个位置区内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组成的业务区域。它可以用于向CN指明UE的位置,定义如下:

SAI= MCC+MNC+LAC+SAC

LAC占2个字节,SAC占2个字节,取值范围为 0x0000 ~ 0xFFFF(0~65535)。

SAC在位置区内分配,由各个省市自行定义。建议与小区CELL ID保持一致。

 

1.2.6 RNC识别(RNC-ID)

在UTRAN范围内唯一标识一个RNC节点的依据为RNC识别。RNC标识与PLMN网号(MNC)一起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唯一标识一个RNC。

RNC-ID为12比特长度,表示为X1 X2 X3(其中,X1、X2、X3均为4bit长),取值范围为000~FFF(0~4095),全部为0的编码不用。RNC-ID在PLMN内部统一分配。X1/X2总部统一分配如下表,X3各省自定,X3可取16个,即每个确定的X1/X2最多可分配16个RNC-ID。

表4 中国联通RNC-ID分配建议

  X2

X1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0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1

天津

天津

天津

天津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2

河北

河北

河北

河北

河北

河北

河北

河北

山西

山西

山西

山西

山西

山西

宁夏

宁夏

3

河南

河南

河南

河南

河南

河南

河南

河南

河南

河南

吉林

吉林

吉林

吉林

吉林

吉林

4

辽宁

辽宁

辽宁

辽宁

辽宁

辽宁

辽宁

辽宁

辽宁

辽宁

内蒙

内蒙

内蒙

内蒙

内蒙

内蒙

5

黑龙江

黑龙江

黑龙江

黑龙江

黑龙江

黑龙江

黑龙江

黑龙江

福建

福建

福建

福建

福建

福建

青海

青海

6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江苏

湖南

湖南

湖南

湖南

湖南

湖南

7

山东

山东

山东

山东

山东

山东

山东

山东

山东

山东

广西

广西

广西

广西

广西

广西

8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湖北

湖北

湖北

湖北

湖北

湖北

湖北

湖北

9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海南

海南

海南

海南

A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

四川

重庆

重庆

重庆

重庆

B

贵州

贵州

贵州

贵州

贵州

贵州

云南

云南

云南

云南

云南

云南

江西

江西

江西

江西

C

陕西

陕西

陕西

陕西

陕西

陕西

甘肃

甘肃

甘肃

甘肃

新疆

新疆

新疆

新疆

西藏

西藏

D

 

 

 

 

 

 

 

 

 

 

 

 

 

 

 

 

E

 

 

 

 

 

 

 

 

 

 

 

 

 

 

 

 

F

 

 

 

 

 

 

 

 

 

 

 

 

 

 

 

 

 

注:1.X1/X2为0的编号暂不分配

    2.绿色为预留,待以后容量增加、增加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设试验网等时使用。

    3.编码原则是尽量使分配给一个省的编号相连。

各省应在上表分配的号段内对各地市进行统一规划和分配,并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各地市移动用户数、人口数、网络规模等按比例分配;

(2)一个地市的编码连续分配,不同地市号段间有一定预留;

(3)X3分配时从小到大顺序使用。

 

1.2.7 小区识别(Cell ID)

C-ID用于在RNS中唯一地识别一个小区。C-ID与控制RNC识别(CRNC-ID)一起组成UC-ID。UC-ID在UTRAN范围内唯一地识别一个小区。

UC-Id = RNC-Id + C-Id

C-Id为16比特长度,取值范围0x0000~0xFFFF(0~65535),具体取值由各省市自定。

各省市分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不同扇区、载波要求设置不同的C-ID;

(2)编码方法为基站序号+扇区号+载波序号;

(3)前10位比特表示基站序号(最大1024个基站),随后3位比特表示扇区号(最多8扇区),最后3位比特表示载波号(最大8载波)。

 

1.2.8 全球小区识别码(CGI)

全球小区识别码(CGI)是在LAI的基础上再加小区识别(CI)构成的。其结构为: MCC+MNC+LAC+CI

其中:MCC,MNC,LAC同上。

小区识别码(CI)为一个2字节16比特的编码,表示为Y1Y2Y3Y4(范围为0000~FFFF),用来识别一个位置区内的小区,由各MSC (Server)自定。

 

1.2.9 区域性签约区域识别码(RSZI)

此号码用于识别移动用户所签约的区域,即可自动漫游的区域。该号码由三部分组成: CC+NDC+ZC

其中,

CC和NDC的定义同MSISDN号码,即CC为86,NDC为1PQ。

ZC(区域识别码)由2字节组成,它的结构如下:


其中:

第一个字节用十六进制表示为Z1Z2,Z1Z2的分配与LAC的X1X2分配方案相同。

第二个字节的高5个比特用于区分不同的本地网,全零的值表示全省,其它值由各省自行分配。

第二个字节的低3个比特用于区分同一个本地网内的不同部分,全零的值表示整个本地网,其它值由各本地网自行分配。

 

1.3 网络编号

1.3.1 MSCServer/VLR编号

当前GSM网络中的MSC Server/VLR编号如下:

²  结构1:  86130 00 M1M2M3

²  结构2:  86130 90 M1M2M3

²  结构3:  86132 00 M1M2M3

²  结构4:  86132 54 M1M2M3

²  结构5:  86156 44 M1M2M3

   其中:M1M2由总部统一分配,随着网络发展,可以扩展。目前网络中的具体分配方案见附件一,M3由各省自行分配。

 

1.3.2 HLR号码

HLR号码的分配仍遵循现有GSM网的分配方式,如果不足由省分根据需求向总部申请,总部统一并进行分配。具体参见QB/CU 040-2008《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V2.0第9.3.3节。

1.3.3 SGSN编号

SGSN号码的分配仍遵循现有GSM网的分配方式,如果不足由省分根据需求向总部申请,总部统一并进行分配。具体参见QB/CU 040-2008《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V2.0第9.3.4节。

1.3.4 APN

APN仍遵循现有GSM网的设置方式。具体参见QB/CU 040-2008《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V2.0第9.3.11节。

本期新增的业务APN由产品创新部提供,待确认后补充下发。

1.3.5 内容计费的service id

内容计费的service id规划由产品创新部提供,待确认后补充下发。

1.3.6 SCCP子系统(SSN)号码

00000110     HLR (MAP)

00000111     VLR (MAP)

00001000 MSC (Server) (MAP)

00001001     EIR (MAP)

10010010     CAP

10010011     gsmSCF(MAP)或IM-SSF (MAP)

1000 1110     RANAP

1000 1111     RNSAP

1111 1110     BSSAP

1001 0001 GMLC (MAP)

1001 0100 SIWF (MAP)

1001 0101 SGSN (MAP)

1001 0110 GGSN (MAP)

 

1.4 信令网编号

1.4.1 核心网设备(24位信令点编码)

中国联通采取24位信令点编码,信令点编码的格式如下图所示:

8

8

8

主信令区

分信令区

信令点

每个信令点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为8位二进制数。

高八位为主信令区,编码为255。

分信令区编码按省由联通公司总部负责分配,具体分配见表5和表6。各省按照先表5、后表6划分顺序启用。

表5 分信令区编码1

北京

001

天津

002

河北

003

江西

004

内蒙古

005

辽宁

006

吉林

007

黑龙江

008

江苏

009

山东

010

上海

011

安徽

012

浙江

013

福建

014

江西

015

河南

016

湖北

017

湖南

018

广东

019

广西

020

海南

021

四川

022

贵州

023

云南

024

西藏

025

陕西

026

甘肃

027

青海

028

宁夏

029

新疆

030

台湾

031

香港

032

澳门

033

重庆

022、034

 

 

表6 分信令区编码2

北京

041

天津

042

河北

043

江西

044

内蒙古

045

辽宁

046

吉林

047

黑龙江

048

江苏

049

山东

050

上海

051

安徽

052

浙江

053

福建

054

江西

055

河南

056

湖北

057

湖南

058

广东

059

广西

060

海南

061

四川

062

贵州

063

云南

064

西藏

065

陕西

066

甘肃

067

青海

068

宁夏

069

新疆

070

台湾

071

香港

072

澳门

073

重庆

074

 

 

 

信令点的低8位按照表7和表8进行分配。

表7 分信令区表7划分的信令点编码分配

信令点编码

系统设备

240-255、180-209、070-099

MSC (Server)/VLR

210-219、170-179、050-059

独立的HLR/AUC

220-229

短消息中心

230-239

语音信箱

160-169

SCP/SSP

130-139

TMSC

120-129

HSTP

100-114,115-119(备用)

客服系统设备

150-159

GPRS系统GSN

140-149、060-069

移动增值业务设备

0-049保留

 

表8 分信令区表8划分的信令点编码分配

信令点编码

系统设备

210-255

MSC Server/Media Gateway

200-209,170-179,130-139

HLR

190-199

TMSC Server

180-189

TMG(Trunk Media Gateway)

120-129

SGSN

050-119,140-169

保留

000-049

综合关口局设备

 

1.4.2 Iu接口RNC/SGSN/MSC SVR设备(14位信令点编码)

中国联通的GSM/WCDMA网络中,BSC和RNC的信令点编码采用14bit编码,BSC和RNC共用核心网,其信令点编码应统一编制。

 

2  ATM相关数据

2.1 ATMNSAP地址

NSAP地址采用E.164方式,格式为:

H'45+(15位十进制地址)+F+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  (十六进制,20byte)

其中15位十进制地址的分配如下:

位数

分配

说明

第1-2位

省公司代码

省公司代码见下表

第3-4位

地市代码

由省公司分配

第5位

节点类型

1:MGW;2:RNC;3:NodeB;

第6-9位

MGW编码

0开始顺序编号

第10-11位

RNC编码

0开始顺序编号

第12-15位

NodeB编码

0开始顺序编号

(1)MGW的编码格式:(其中MMMM从0开始编号)

H’45XXXX1MMMM000000F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

(2)RNC的编码格式:(其中MMMM为RNC所归属的MGW编码,RR从0开始编号)

H’45XXXX2MMMMRR0000F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

(3)NodeB的编码格式:(其中MMMM、RR为NodeB所归属的MGW、RNC编码,NNNN从0开始编号)

H’45XXXX3MMMMRRNNNNF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

 

省公司代码分配如下:

北京

01

天津

02

河北

03

江西

04

内蒙古

05

辽宁

06

吉林

07

黑龙江

08

江苏

09

山东

10

上海

11

安徽

12

浙江

13

福建

14

江西

15

河南

16

湖北

17

湖南

18

广东

19

广西

20

海南

21

四川

22

贵州

23

云南

24

西藏

25

陕西

26

甘肃

27

青海

28

宁夏

29

新疆

30

重庆

31

 

 

 

 

 

 

 

 

2.2 AAL2PATH

AAL2的带宽为12000 cell per second 。

AAL2PATH数量由无线设备厂家配置,交换厂家配合。AAl2 path ID从1开始顺序配置,范围:1~2147483647。

 

2.3 VPI/VCI

VPI取值范围:0~255,  IuCS接口的VPI值为2,其他类型接口的取值由无线设备厂家确定。

VCI取值范围:32~65535,32~39用于网管;40~49用于同步;50~59用于信令;从100开始用于媒体流;

RNC与MGW之间的信令链路要求冗余配置,信令链路分别走不同的物理通路。

SAAL的带宽由无线厂家制定,交换厂家配合。要求配置的最小保证带宽能够满足信令流量的需求。

 

3 IP地址

3.1 业务网络地址

 

核心网电路域

 

 

3.1.1 WCDMA核心网电路域IP地址分配方案

根据总体建设方案,网络建设初期,2/3G将采用共核心网的方式建设,Nb接口暂时采用TDM方式进行承载,Mc接口基于IP承载,Iu-cs接口采用ATM方式承载。因此,初期CS域只需要分配CE路由器、Mc接口及相关的设备网管接口的地址。

具体软交换IP地址规划参见附件二。

 

3.1.2 Gi接口IP地址分配方案

Gi接口地址沿用现网地址分配方案。

1)公有地址

以下地址分配公有地址:

ü  GGSN Gi接口至防火墙

ü  防火墙至Gi路由器

ü  Gi路由器至互联网路由器的互联地址

ü  Gi路由器和防火墙的LookBack地址

ü  GGSN至增值业务平台的GRE隧道地址

ü  防火墙的用户地址池地址

各省在现有分配的公有地址中使用。不足部分由各省移动网络公司向本省运维部申请。每个GGSN局点约1/2个C。

2)私有地址

Gi路由器至增值业务平台的互联地址采用私有地址,新增的互联链路地址由总部统一分配,具体见附件二。

3)大客户地址

GGSN Gi接口到大客户的地址由省分公司和大客户协商分配。

 

3.1.3 Gn接口IP地址分配方案

Gn接口地址沿用现网地址分配方案,采用公有IP地址。各省继续使用前期分配的公有IP地址,不足时省分根据需求向总部申请,由总部统一进行分配。

建议总部为本期工程新申请64个C的公有地址。

 

3.1.4 IuB、IuPS、IuCS、IuR IP地址分配方案(新增的IP地址分配需求)

各接口IP地址的分配原则如下:

接口

建议的地址分配范围

备注

Iu-b

172.20.0.0-172.23.255.255

其中,本期启用

172.20.0.0-172.20.255.255

其余保留

Iu-b的地址在不同的省分可以重用。各省的Iu-b接口地址在本期启用的地址段内自行分配,要求地址在省内唯一。使用地址时,应合理分配,减少浪费,地址不足时,向总部申请。

Iu-ps地址

10.241.0.0-10.249.255.255

 

各省具体分配见附件二

Iu-cs地址

IuPS/Gn CE网络地址

Iu-r地址

 

本期工程暂可以不分配,需要使用时,建议使用Iu-cs的地址段

 

3.1.5 网管地址

网管地址分配包括CE、GSN、RNC等网管接口和OMC设备地址。

建议每个省分配16个C类地址,该地址可在省之间重复使用。

 

3.1.6 计费相关地址

使用BSS分配的地址。各省根据BSS地址使用情况自行分配。

 

3.2 用户地址

 

3.2.1 互联网访问地址

互联网访问采用分配私有地址+NAT转换的方式,遵循前期工程的配置方案;

GGSN的互联网访问地址池采用:172.16.0.0-172.31.255.255。

对于新增GGSN局点的省分,由各省移动网络公司向本省运维部申请公有地址。

3.2.2 增值业务访问地址

增值业务访问采用总部前期分配给各省GPRS使用的私有地址,不足时省分根据需求向总部申请,由总部统一进行分配。(待CDMA网完全剥离后,总部将统一将原CDMA 1X的用户地址再分配使用)

建议各省根据用户发展情况,对总部分配至本省的GPRS用户私有地址进行调整,在各GGSN中合理分配。

3.2.3 专网访问的地址

专网访问的地址和企业侧协商确定。

3.3 CE与AR路由器互联方案和互联地址

(1)各节点CE与AR连接时,采用OPTION A方式互联,运行EBGP,各VPN采用本身的业务地址与AR互联。(Gn VPN也可以沿用前期规划的10网段地址互联。)

(2)各省本地IP网络的自治域号分配方案见附件二。

 

4 VPN规划

4.1 需要接入骨干IP承载网(B网)的业务VPN

本期工程WCDMA网络接入IP承载骨干网(B网)AR1/AR2的业务VPN包括:

(1)  CS域语音VPN

(2)  CS域信令VPN

(3)  PS域Gn接口VPN

(4)  PS域IuPS接口VPN

本期工程WCDMA网络接入IP承载骨干网AR3/AR4的业务VPN包括:

(1)  Gi接入VPN

目前,WCMDA的网管系统是否通过IP承载网承载还没有最终确定。网管系统承载方式由各省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如需通过IP承载网承载,需向总部主体公司运行维护部及移动网络公司运行维护部申请,批准后方可实施。

可能通过IP承载骨干网AR1/AR2接入的网管VPN:

(1)  CS域OMC VPN

(2)  PS域OMC VPN

(3)  无线OMC VPN

(4)  PS域CE路由器管理VPN

 

4.2 PS域CE路由器VPN划分

本期工程,各本地网内PS域CE路由器网络采用MPLS VPN方式实现业务接口的综合承载,其中:

有GSN节点的城市,CE路由器网络接入的VPN有:

(1)  PS域Gn接口VPN

(2)  PS域IuPS接口VPN

(3)  PS域OMC VPN

(4)  无线OMC VPN

无GSN节点的城市,RNC CE路由器网络接入的VPN有:

(1)  PS域IuPS接口VPN

(2)  无线OMC VPN

各业务VPN的QOS等级分配如下:

业务等级

开展的业务

标记

QoS策略

网络控制

管理控制流量;网管流量

7,6

高等级队列,带宽保证值为(CIR)5%,PIR为80%

2G/3G信令业务

2G/3G信令

5

高等级队列,带宽保证值(CIR)为10%,PIR为90%

2G/3G语音业务

2G/3G语音

4

高等级队列,带宽保证值(CIR)为60%,PIR为90%

增值业务

2G/3G视频业务、移动增值分组业务

3

低等级队列,带宽保证值为8%,,PIR为90%

网管

 

2

低等级队列,带宽保证值为12%,,PIR为40%

 

5 IuPS/Gn CE网络的相关编号计划

(待补充

6 扰码规划

3GPP规范定义的扰码被分为512个扰码组,每个组包括1个主扰码和相应的15个辅扰码。每个小区分配1个主扰码,并且只能分配1个主扰码。为了提高小区内用户终端的接入速度,512个主扰码进一步被分为64个主扰码组,每个组内包括8个主扰码(色码)。

为避免省际边界和室内外覆盖扰码规划冲突导致干扰,应为省际边界基站和室内覆盖站点预留一定的扰码资源,分配如下:

(1)分配6组共48个扰码用于边界扰码规划,分为A、B两组,每组24个扰码。

(2)分配4组共32个扰码用于室内覆盖系统,为边界分配的6组在市区可用于室内覆盖系统。室内覆盖系统共可使用10组扰码。

(3)其余1-54组共432个扰码用于室外基站。


 

WCDMA基站扰码分配表

主扰码

色码

用途

主扰码组

0

1

2

3

4

5

6

7

1

0

1

2

3

4

5

6

7

室外站

2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5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6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8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9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10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11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12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13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4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5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6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8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9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20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21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22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23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24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25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6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8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9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30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31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32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33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34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35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36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3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38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9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40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41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42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43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44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45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46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4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48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49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50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51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52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53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54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55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微蜂窝及室内覆盖站

56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5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58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59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边界A组及室内覆盖站

60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61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62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边界B组及室内覆盖站

63

496

497

498

499

500

501

502

503

64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7 频率规划

根据工信部规定,中国联通可用的频段是1940MHz-1955MHz(上行)、2130MHz -2145MHz(下行),上下行各15MHz。相邻频率间隔间隔采用5MHz时,可用频率是3个。

载波频率是由UTRA绝对无线频率信道号(UARFCN)指定的。在IMT2000频带内的UARFCN的值是通过下述公式定义的:

UTRA绝对无线频率信道号

上行链路

 

Nu =5 *Fuplink

N为9612 到 9888

1922.4MHz  Fuplink   1977.6 MHz

其中Fuplink 是上行频率,单位MHz

下行链路

Nd = 5 *  Fdownlink

N为10562 到 10838

2112.4MHz  Fdownlink  2167.6 MHz

其中 Fdownlink 是下行频率,单位MHz

 

根据可用频段和绝对无线频率信道号计算公式,中国联通可用的频率号见下表:

序号

1

2

3

上行链路

 

9713

9738

9763

下行链路

10663

10688

10713

频率规划应遵循如下原则:

(1)为了尽可能降低PHS对WCDMA的干扰,从高端向下顺序使用频率,即单载波基站采用9763号频率,二载波基站采用9763号、9738号频率;

(2)原则上室内外采用同频设置,个别区域(如超高楼层)如同频设置确实通过优化无法解决干扰问题,可慎重选择异频设置。一般建议10层以上高楼采用异频设置。


附件一、中国联通 GSM/WCDMA系统中的MSCID 中的M1M2分配表

1 格式为8613000M1M2M3/8613090M1M2M3/8613200M1M2M3时

M1\M2

0

1

2

3

4

5

6

7

8

9

0

预留

预留

预留

预留

预留

预留

预留

预留

预留

预留

1

北京

北京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东

山东

山东

河北

北京

2

广东

上海

天津

重庆

辽宁

江苏

浙江

山东

四川

陕西

3

安徽

上海

上海

江苏

江苏

江苏

浙江

浙江

福建

福建

4

安徽

上海

浙江

江苏

江苏

江苏

浙江

浙江

福建

福建

5

海南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西

6

海南

武汉

江西

武汉

四川

山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西

7

山西

武汉

江西

湖南

湖南

河南

河南

青海

贵州

宁夏

8

山西

四川

辽宁

重庆

陕西

陕西

云南

甘肃

广东

浙江

9

吉林

吉林

辽宁

辽宁

辽宁

内蒙

新疆

黑龙江

黑龙江

黑龙江

 

2 格式为8613254M1M2M3时

M1\M2

0

1

2

3

4

5

6

7

8

9

0

预留

预留

预留

预留

预留

预留

预留

预留

预留

预留

1

预留

北京

北京

天津

天津

山东

山东

山东

重庆

重庆

2

河北

河北

河北

河北

河北

河南

河南

河南

河南

陕西

3

浙江

浙江

浙江

上海

上海

甘肃

甘肃

陕西

陕西

陕西

4

四川

四川

安徽

安徽

安徽

江苏

甘肃

江苏

江苏

海南

5

贵州

贵州

贵州

福建

福建

福建

广东

广东

广东

海南

6

内蒙

内蒙

内蒙

内蒙

广西

广西

广西

广西

新疆

新疆

7

新疆

新疆

武汉

武汉

武汉

江西

江西

湖南

湖南

西藏

8

云南

云南

云南

云南

云南

青海

青海

宁夏

宁夏

山西

9

辽宁

辽宁

辽宁

吉林

吉林

黑龙江

黑龙江

黑龙江

黑龙江

山西

 

3 格式为8615644M1M2M3时

M1\M2

0

1

2

3

4

5

6

7

8

9

0

北京

浙江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山东

山东

1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江苏

江苏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2

天津

天津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上海

3

广东

河北

河北

山西

山西

山西

黑龙江

河南

河南

江苏

4

辽宁

辽宁

辽宁

吉林

吉林

黑龙江

黑龙江

内蒙古

浙江

辽宁

5

福建

江苏

江苏

山东

山东

安徽

安徽

浙江

浙江

福建

6

福建

江苏

江苏

山东

山东

浙江

浙江

浙江

浙江

福建

7

江西

湖北

湖北

湖南

湖南

海南

海南

广西

浙江

江西

8

四川

四川

四川

重庆

重庆

贵州

湖北

云南

辽宁

西藏

9

四川

陕西

陕西

陕西

甘肃

宁夏

江苏

青海

辽宁

新疆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