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垃圾回收之循环引用

工作原理:为每个内存对象维护一个引用计数。

当有新的引用指向某对象时就将该对象的引用计数加一,当指向该对象的引用被销毁时将该计数减一,当计数归零时,就回收该对象所占用的内存资源。

缺陷:在每次内存对象被引用或引用被销毁的时候都必须修改引用计数,这类操作被称为footprint。引用计数的footprint是很高的。这使得程序整体的性能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多数现代的程序语言都不适用引用计数作为垃圾收集的实现算法。

另外,引用计数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当程中出现序循环引用时,引用计数算法无法检测出来,被循环引用的内存对象就成了无法回收的内存。从而引起内存泄露。


举例说明就是:

class A{
  public B b;
   
}
class B{
  public A a;
}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 a = new A();
    B b = new B();
    a.b=b;
    b.a=a;
    }
}

在函数的结尾,a和b的计数均为2

先撤销a,然后a的计数为1,在等待b.a对a的引用的撤销,也就是在等待b的撤销

对于b来讲,也是同理

两个对象都在等待对方撤销,所有这两个资源均不能释放


标记-清除(Mark-Sweep)
此算法执行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从引用根节点开始标记所有被引用的对象,第二阶段遍历整个堆,把未标记的对象清除。此算法需要暂停整个应用,同时,会产生内存碎片。
复制(Copying)
此算法把内存空间划为两个相等的区域,每次只使用其中一个区域。垃圾回收时,遍历当前使用区域,把正在使用中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个区域中。次算法每次只处理正在使用中的对象,因此复制成本比较小,同时复制过去以后还能进行相应的内存整理,不过出现"碎片"问题。当然,此算法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就是需要两倍内存空间。
标记-整理(Mark-Compact)
此算法结合了"标记-清除"和"复制"两个算法的优点。也是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从根节点开始标记所有被引用对象,第二阶段遍历整个堆,把清除未标记对象并且把存活对象"压缩"到堆的其中一块,按顺序排放。此算法避免了"标记-清除"的碎片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复制"算法的空间问题。
增量收集(Incremental Collecting)
实施垃圾回收算法,即:在应用进行的同时进行垃圾回收。不知道什么原因JDK5.0中的收集器没有使用这种算法的。
分代(Generational Collecting)
基于对对象生命周期分析后得出的垃圾回收算法。把对象分为年青代、年老代、持久代,对不同生命周期的对象使用不同的算法(上述方式中的一个)进行回收。现在的垃圾回收器(从J2SE1.2开始)都是使用此算法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