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打开速度标准及测试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hot3.png

随着宽带的普及和网速的提高,人们上网冲浪时对网站打开速度的容忍度在不断降低,网站的打开速度已经成为可用性的前提,甚至直接影响网站的收入。

Google最近第一次完整地书面提出网页访问速度的重要性,可见,网站的打开速度与SEO的关系日益密切。我曾在“SEO中如何优化导出链接”中曾提到过“可访问性是SEO的前提”,并在随后定量分析了访问速度的评定标准。今天再详细地阐述一下网站访问速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分析方法。

1.什么是网站打开速度

站在用户的角度,网站的打开速度就是指从点击网站到网站页面完全显示的总时间。而实际上,这段时间内有以下部分占用了打开时间:

· 浏览器查找DNS(之前的“暴风门”事件就是DNS服务器出了问题)
· 连接等待(建立连接TCP需要时间)
· 建立连接(连上了,有缓存这里可以忽略)
· 请求发送(浏览器发送HTTP请求)
· 接受数据(同时缓存,获取CSS、JS等,随TCP连接结束而结束)
· 接受完毕(呈现完整页面,同时运行JS)

由此可见,影响网站打开速度的根本原因有两点:首先是网速;其次是页面的内容和大小。在网速为恒定值时(我们的用户一般不会为了上某个网站而去专门提升网速),我们需要尽量规范网站结构,精简网页代码等。这里Yahoo!的Exceptional Performance团队写给站长们的“加速网站的黄金法则”非常值得学习。

2.分析网站打开时的加载内容

深入分析网站的加载过程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找到网站所存在的问题,以从技术上提高网站的可用性。曾经我推荐过Pingdom,而实际上,在专业性方面Google的Page Speed是更好的选择。Page Speed是Google在09年6月份推出的网站性能优化工具,也是一款专业的Firefox插件,它需要依附Firebug运行,这里有基本的使用方法。

3.分析网站打开的速度

网站打开速度的准确值很难测定,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甚至不同电脑情况的网速都是有很大区别的。很多浏览器集成插件也可以直接显示网站的加载速度,为了避免随机性,我推荐使用第三方对网站打开速度进行测试。比如Webwait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测速网站。她可以使用国外的服务器对目标网站进行多次测试,并将所有测试结果与平均值返回你的浏览器中。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国内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平均值更加准确可靠。你可以设定测试的次数以及间隔,也可以随时删除你觉得不正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于准确的打开速度而言,这很公平。我目前使用的是每5秒测速一次,共测10次,同时删除最大值(通常情况下,第一次测试时间都高于其他,删除特殊情况,最终结果会更有参考价值)。

4.评价网站的访问速度

在之前一篇对网站外链的评估中,我提到了评价网站访问速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际上,里面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分析工具不准确;其次就是访问速度公式的不具体。使用工具刚刚提到的Webwait可以解决;但公式问题依旧有待商榷:

原公式:Y=速度分=200/实际速度

这里将2秒作为网站打开速度的满分时间,访问速度得分满分一百分,最高不超过120分,最低无下限。实际上,用户对网站打开速度的满意度与时间应该是非线性函数。如果网站2-4秒内打开,用户对速度会比较满意;4-6秒打开时,已经明显感到缓慢了;如果6-8秒网站还没打开,用户的耐心会直线下降。

设网站打开速度为x,用户满意度为y。当打开速度x为1秒时,用户满意度y为最高分120分;网站打开速度x为9秒以上时,用户满意度y为0分;若x<2时,y随着x的减小而增加,y的导数(斜率)迅速变大;x在4-6秒时y相对平缓;超过6秒后,y的导数迅速减小;故可知y=f(x)为三角函数中的余切函数,曲线表达公式为:

y=2cot(x/PI())+6;x定义域为(0,10)

用余切来表达满意度与网站打开速度的关系比线性函数更加合理walterzorn的函数曲线可以很清楚的表明这个公式的合理性;而在做表格计算对比中,由于Excel表格不支持余切公式表达,用正切的倒数表示余切;PI()表示圆周率,最终公式为:

y=20/tan(x/PI())+60

设置表格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可以得到用户满意度的最终量化结果(举例):

可以看到,访问速度在3-1秒区间时,满意度上升幅度非常大;4-6秒区间内,满意度趋向平稳;7-9秒时,满意度迅速降低,直到9秒为0(计算出为负数);由于函数中x的定义域在0到9之间,故大于等于9秒均按0计算;同理,小于等于1秒均按120分计算;最后,将访问速度的结果乘以权重,就是评价网站外链时,这个链接访问速度的得分了。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skyfree/blog/73310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站打开速度标准及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