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的延时计算

51单片机的延时计算

  • 前言
  • 正文
      • 首先是时钟周期的算法:时钟周期(T)=1(秒)/晶振频率。
      • 其次是机器周期:机器周期是由时钟周期组成的,机器周期是单片机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 1 传统的8051单片机:
          • 2 STC单片机:
      • 最后是指令周期:这个是单片机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它是由机器周期组成的。
  • 总结

前言

我使用51,STC这一类的单片机做控制好几年,一直是使用现成的程序,在其上修修改改,以达到需求动作目的即可。从来都是不求甚解。想法既是如此,会用即可,了解那么多做什么。
此次又在做一项目,里面用到I2C通讯。本来是直接复制粘贴了事,却没想对里面的一个小小的延时函数起了兴趣,由于本人是基础功底只有5战斗力的渣渣,写写画画了一天才搞了个大体明白。
以前总是在看其他博主的文章,默默潜水。然而此次,突然就忍不住想写篇文章发表一下费尽心思的微不足道的心得体会。

正文

void Delay10us()		//@12.000MHz
{
	unsigned char i;

	_nop_();
	_nop_();
	i = 27;
	while (--i);
}

上面这段代码是用STC-ISP软件中的软件延时计算器给出的,选用的是8051指令集STC-Y5,延时10us。
以前都是直接这么拿来用的,今天却突然想搞个明白,为什么代码要这么写。

于是查了各方资料。
从单片机计时的源头找起,它由下面几部分依次组成。

首先是时钟周期的算法:时钟周期(T)=1(秒)/晶振频率。

(比如:上面代码的时钟周期为1/12M(秒))。
这是单片机的基本时间单位。是由晶振震荡出来的,也叫震荡周期。

其次是机器周期:机器周期是由时钟周期组成的,机器周期是单片机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关于机器周期,每种单片机可能都不太一样,我也只用过传统51和STC这两款,就拿此来对比下

1 传统的8051单片机:

它的1个机器周期是由12个时钟周期组成的。
以12M晶振举例,它的一个机器周期就是:12(个时钟周期)*1(秒)/12MHz = 1(us)

2 STC单片机:

拿我常用的STC12C5A60S2这款单片机来讲,它可以有两个模式选择,
一个是1T模式,在这个模式下STC单片机1个时钟周期就是1个机器周期;
另一个是12T模式,这个模式下STC单片就和传统的8051单片机一样,12个时钟周期组成1个机器周期。
由此可见1T模式的速度就是12T模式的12倍。
以12M晶振为例,1T模式下就可以算得机器周期是:
1(个时钟周期)*1(秒)/12Mhz = 1/12(us)

最后是指令周期:这个是单片机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它是由机器周期组成的。

现在可以回到正文开头的代码中了。这个10us的函数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这个我之前查过很多资料,比如执行while语句需要多少个机器周期。赋值需要多少个周期。也就是查这个占用了我很大一部分时间。直到最后将上面的延时函数直接调到main函数中debug调试,才明白,问题其实很简单啊。
无论是执行什么语句,最终都会回到汇编上来,debug里单步调试,所有的指令周期就会明明白白了。
我用main函数直接调用延时函数,如下:

void Delay10us()		//@12.000MHz
{
	unsigned char i;

	_nop_();
	_nop_();
	i = 27;
	while (--i);
}
main
{
    Delay10us();
}

我用的keil软件,将上述build之后,点击debug,开始调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看图片上,开始debug,程序的起始就在C:0x0183 020171 LJMP Delay10us(C:0171),
这里有个长转移指令LJMP,它要转移到C:0171行去执行Delay10us这个函数。
那执行LJMP这个指令需要多长时间呢,查找STC数据手册,在1T模式下,此条指令在单片机上运行需要4个时钟周期。
接下来,按单步调试F11键,如下图:
51单片机的延时计算_第1张图片
程序成功转移到C:0171行,跳转到Delay10us函数中,此行程序执行NOP指令,空操作。查STC数据手册,NOP指令占用1个时钟周期。
接下来C:0172行,依然是NOP指令,1个时钟周期。
接下来C:0173行,此行执行 MOV R7,#0x1B,将立即数送入寄存器。是将27赋值给i。依然查手册,此条指令2个时钟周期。
继续:
51单片机的延时计算_第2张图片
此时执行到while语句了,这里执行的指令时 DJNZ R7,C:0175,寄存器减1非0转移。此条指令执行1次4个时钟周期。
上面已经将寄存器填入27了,因此这条指令将执行27次。
继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循环了27次,终于到0了,程序继续向下执行,此行指令RET,子程序返回。此条指令4个时钟周期。
继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程序又回到了起点。
好了,可以计算一下此次延时的时间了。1个LJMP,4时钟;2个NOP,2时钟;1个MOV,2时钟;27个DJNZ,108时钟;1个RET,4时钟。
4+2+2+108+4=120。
单片机的时钟周期是:1(S)/12MHz = 1/12(us)
此次延时的时间是:120 × 1/12(us)= 10(us)

总结

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准确延时,上面只是理想化的状态,单片机的中断或者其他事件都可能影响到延时的。
另外,同样的STC单片机,同样的延时10us,同样的1T,官方给出的STC12系列和STC15系列的延时函数就不一样,STC12系列在延时函数内部要少两个NOP指令。debug对比,也是少量NOP,其他都一样。按照12系列和15系列的手册描述,他们的指令周期是相同的。那么他们的差别在哪?单片机内部结构的问题还是官方错误造成的误差?
各位大神若有知晓的望请告知。不胜感激。

你可能感兴趣的:(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