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湃 再澎湃——中国“芯”之路

1月15日,上海财经大学的创业中心,一场关于中国芯片行业的分享和讨论在此展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倪光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秘书长,京津冀大数据产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郑砚农和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国三位重量级嘉宾莅临现场,分别从技术研发、传播推广和实际应用这三个方面就中国芯片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科技湃 再澎湃——中国“芯”之路_第1张图片
这场活动是澎湃新闻旗下品牌讲座“科技湃”的首次亮相,科技湃关注科技行业和科技话题,会定期邀请科技界的精英人士和意见领袖,就大众所关注的话题展开开放性的演讲、分享和讨论,成为科技圈与科技爱好者交流的平台。科技湃由澎湃新闻主办,泛伍利华联合出品,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担任指导单位。本场演讲还得到了上海财经大学的特别支持。

倪光南:正视自身优势和弱点,强调自主可控替代

科技湃 再澎湃——中国“芯”之路_第2张图片
作为中国首批工程院院士、联想集团的首任总工程师,倪光南是中国计算机行业的元老和领军人物,对于中国芯片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和未来面临的各项挑战,倪光南都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感触。倪光南的演讲,以“中国制造核心技术之痛”为题,从中兴事件出发,指出中国制造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倪光南表示,对于当前形势,我们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消极悲观。中国网信领域总体技术和产业水平位居世界第二位,但发展依然严重受制于美国。我们的长处主要在于互联网应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但在芯片和基础软件(OS和工业软件等)方面,我们仍长期依赖国外技术,是行业发展的短板。
至于出路,倪光南用了三个“心”来表述:“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准备经过一二十年的艰苦奋斗来补齐这一短板。”而在补足这个短板的过程中,推进网信领域国产自主可控替代,是重中之重。实践表明,在网信领域,一项核心技术能否存活,往往不取决于性价比而取决于其相应的技术体系和生态系统。新进入市场的国产核心技术、国产软硬件只有具备对垄断者的替代能力,才能在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不能替代就根本进不了市场。
倪光南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GPS的替代为例,说明了一个重要观点:强调自主可控替代。目前GPS提供的是10米定位精度,而北斗通过创新的差分信号广播技术,将能达到分米级以上的精度。中国未来的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等应用都会主要依托北斗。而目前在网信领域,我们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替代正在进行,例如在传统计算机的桌面系统方面,用国产计算机体系代替Wintel体系;在数据中心上,用国产数据库服务器替代“IOE”;在网络应用上,用自主协议网络替代IP互联网等等。为了培育技术体系和生态系统,在加大研发力度的同时必须重视市场化引导,要善于将举国体制和市场竞争两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

郑砚农:传播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是“中国芯”之路的基石

科技湃 再澎湃——中国“芯”之路_第3张图片
作为国内公共关系行业的专家,郑砚农长期为国家发展和形象传播工作担任顾问。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的组织宣传工作中,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郑砚农表示,去年四月份美国发起的对中兴公司的制裁,核心问题就是“芯片”问题,对于广大中国公众来说,“芯片事件”让大家对“芯片制造”及相关的科学技术自主创新有了更多的认识。事件发生后,在百度搜索“中兴公司”、“芯片制造”相关信息几千万条,“中兴”与相近的公司的点击率相差了一倍多,大家不再以为中兴是一家手机制造商;而“芯片制造”的七千万的点击率也使大家知道了现代生活离不开芯片。由此,对于科技的价值、对自主创新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事件之后,倪光南老师在工程院800名院士中的关注度、点击量也是大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DC)报告中把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利用看成同等重要的事情。
对于中国芯片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郑砚农认为一方面固然要加强相关行业的投入,加大研发力度,而若从更长远的影响去看,积极传播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或许才是建成“中国芯”之路的不朽基石。
科技传播首先是科学精神的传播。”郑砚农从凯文凯利和儒勒凡尔纳的故事出发,指出科学精神一是要客观、唯物、实事求是的看待一切科学发现和技术成果,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研究,具有前瞻性、引领性。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国家和民族,才有可能创造出伟大的科学成就。
其次,郑砚农认为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我们不能把科学的研究和科技的创新束之高阁,而是应该孵化、产业化、商业化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科技传播对于国民素质、文明程度的提升非常重要,对科学的崇敬和素养的提高也会使全社会对科技的投入大大增强。
最后,郑砚农认为社会还应当注重科学家故事的传播。例如“中国天眼”的总工程师、天文学家南仁东如今已经去世,他获得了“时代楷模”荣誉,他在此之前一直在默默奉献。他夫人在领奖时说“我先生一定不曾奢望会有这一份荣誉,他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这种科学家故事,科学家精神值得整个社会弘扬。

王志国:中美贸易摩擦,让创维下定决心启动“中国芯”计划

科技湃 再澎湃——中国“芯”之路_第4张图片
王志国是三位演讲嘉宾中唯一一位企业界人士,作为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用创维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来反映“中国芯”的研发和应用之路。
在加盟创维之前,王志国一直在国外企业做软件开发设计师,长期留学和海外工作的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国家实力对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要意义,这也促成他最终决定回国。
加盟创维之后,王志国坦诚地表示,其实开发应用自主产权的芯片,本来并不是优选项。大家知道发展芯片这种高投入的事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企业,需要高度投入的东西,但是,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之后,一系列的案例让王志国终于下定决心要做“中国芯”,并将之命名为“酷芯计划”。
王志国说,他的芯片计划其实三年前就开始,当时只是IOT的小芯片,只是一个wifi小模块,然后带一个MCU,做一些数据的传输,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真正的中央处理器芯片。真正的芯片需要产业化支持,这个在中国非常薄弱,但创维电视通过海量的智能电视和电视盒子的终端存量,为自主芯片的研发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创维还有名为“酷开”的智能电视系统。这个系统虽然是基于安卓的开源程序LSP的,但上面的主流应用并不基于安卓,是自主知识产权非常高的系统。
如今,创维在芯片上,开发出了蜂鸟SOC和变色龙芯片,它们在画面动态处理、美化和AI增强上有着领先行业水平的实力。和酷开系统一样,创维如今不仅实现了在自身的产品线上普遍应用这些芯片和系统,更能够与全球领先的家电品牌合作,成为这些芯片和系统的供应商。
王志国认为定义自己的芯片,也有机会去利用我们领先的消费类电子优势发展整个产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技湃 再澎湃——中国“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