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疫”上位的虚拟观众

借“疫”上位的虚拟观众_第1张图片

全球的疫情尽管没有彻底解除,生活还得继续不是。

比如,现在全球正在陆续恢复的各大体育赛事。

比赛能够恢复,得益于球员、教练、工作人员可以做好核酸检测,可控、可防、好组织。不过,人数众多、要规模聚集的观众们可就不好组织检测,做好防疫控制了。

空场比赛,从美国的NBA到棒球职业联赛,到德甲到英超,都无一例外采用了这一方式。

没有观众,那球员们会不会冷冷清清的现场无人喝彩,而表现不佳呢?

豪横的软银为日本职业棒球比赛准备了一些机器人球迷,也就是20只波士顿机器狗和19个Pepper机器人,价值1000多万美元。别管画面有多诡异吧,但这波广告打得可是666……毕竟,棒球队、波士顿机器狗还有Pepper机器人,可都是软银投资的产业。

我们知道,很多多人对抗的大型比赛中,到场观众除了能够身临其境感受比赛的氛围,为热爱的球队、球员加油打气之外,观众本身也是球场直播中重要一部分。试想,在一场球赛转播中,几乎只有悄无声息的现场比赛,看起来实在是有点单调。

为了让现场比赛有氛围,线上球迷看着有代入感,大赛组织者确实是绞尽了脑汁。虚拟观众就此上位。

营造氛围,各显神通的“虚拟观众”们

比赛易行,观众难寻。

这恐怕是最近各大球赛都在遭遇的一个大问题。在空荡荡的球场比赛,是否可行?

当然也可以。

就在德甲在重启时,拜仁的功勋球员贝肯鲍尔曾表示:“空场对于球迷来说会失望,但对于球员而言这样的情况并没有什么影响。”

对于职业球员来说,哪怕一个人也没有,也得尽心尽力把球踢好,何况还有观看直播的大把球迷。但空无一人的观众席,无论进球还是被判罚,球员们得不到一丝来自现场观众的回应,球员们可能还是会有些不适应。

以致于有机构做了数据统计,因为没有现场观众,也几乎没有了主客场的差别,那么德甲比赛中,在主场作战的球队的场均进球数确实要低于停赛前的水平,获胜概率也有所下降。看来球迷和球迷的支持也是球队赛场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

为了照顾现场比赛的球队的氛围,主办方可谓是想尽了招数。

比如,曼联坐镇主场迎战谢菲尔德联,组织者就在主场看台上设置了使用巨幅海报印刷的“虚拟球迷”。虽然想尽力营造出人山人海的场面,但由于“球迷们”是被平铺在球场看台上,显得毫无立体感和真实感。这只能说是“糊弄”直播球迷的障眼法,对现场氛围也没有太大作用。

为了解决立体感的问题,德甲的部分俱乐部还采用了放置球迷人形纸片的方法。但是只有纸片没有声音配合,看起来也非常诡异,因此也有比赛中尝试在通过调试播放器来增加赛场的喧闹感和加油声。

另外一种能够增强现场观赛氛围的方式,就更显一些“技术含量”了。在5月份,丹麦超级联赛重启时,奥尔胡斯俱乐部在球场放置了几个巨幅屏幕,这些屏幕可以用于球迷在家中视频实时为球队加油。一块大屏可以同时容纳22个不同窗口,现场的球员也可以听到加油声,以此来增加互动。

刚刚在美国奥兰多泡泡(Orlando bubble)中,重启新赛季的NBA,也在现场做了改进,邀请300位球迷实时出现在位于ESPN广阔体育世界综合场馆的现场视频板上,为现场增加氛围。

这一模式是NBA和微软合作,采用微软的Teams应用和一种称为Together的新模式来观赛。也就是巨屏设置在球场的三个方向,而机器人摄像机位将靠近球员,以便模拟球迷视角。

Together模式,是基于微软刚刚公布的一种多人视频聊天模式,通过摄像头抓取到用户的真实头像,然后将每一位参与聊天的用户头像投放到同一个虚拟场景中。

出现在这一场景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真实而有灵魂的,大家可以和其他人进行交互,甚至做出挥手、击掌等动作,这样使得现场巨屏中的球迷看起来是并排而坐,而且声音可以在现场直接播放。而在家的“虚拟球迷”也可以用现场球迷视角来看比赛,当然也可以切换为导播模式看球。

这种方式就既能为现场增加一点球迷看球的真实氛围,又能让远程虚拟球迷有代入感。不过,这也只能照顾到一小部分幸运的球迷。对于数亿千万的线上观赛的球迷来说,观赛氛围怎么解决呢?

以假乱真,线上虚拟观众的“瞒天过海”

在现场比赛转播的过程中,为带给线上观众有更好的视频体验,虚拟增强技术就必不可少了。

比如,在西甲重启的比赛中,虚拟球迷的作用主要为了给线上观赛的观众增加看球氛围。西甲与挪威的公司Vizrt公司合作,在比赛画面应用了AR虚拟技术。在转播画面生成转化中,看台上将会出现虚拟球迷的形象,同时,电视或网络转播也会出现球迷的庆祝声,这些声音会是EA的游戏中的加油声,以至于让荧幕的比赛不仅是比赛画面。

7月底,中超新赛季的开幕战中,主办方为了能让电视机和网络观赛的球迷能够感受到现场气氛,赛事中使用了虚拟观众和虚拟现场声,还能呈现出各种数字视觉效果,从而给线上观众更好的观赛体验。

制作方不仅还原了每支球队的球迷的球服颜色,也根据已有现场球迷欢呼的素材,重新做了混音,根据比赛实际发生的情况,比如正常比赛时候没有情绪色情的现场声,以及惊险进球的欢呼声、错失进球之后的叹息声,进行不同声音的实时植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在增加现场真实观赛声音的思路上,我们还能看到一些有趣的创新。日本的雅马哈(就是那家生产钢琴的企业),正在测试一种通过远程提供声音给到比赛现场的应用程序。球迷们可以通过手机软件提供的声音选项,在观看比赛的时候,通过按下按钮来选择欢呼、鼓掌等声音,然后这些声音会汇聚到比赛现场的扬声器系统中进行播放,然后这些声音又通过现场转播设备在网上转播中听到。

起初,这一项目是为方便住院患者、老年人提供远程反馈而开发的。现在,雅马哈正在日本的26个专业足球俱乐部和一些棒球俱乐部测试远程球迷操控声音反馈的效果。NBA也正在和雅马哈接触当中,希望用这种远程技术来增加观众和现场的互动性。

采用同样互动思路的还有德国慕尼黑的一个创业公司hack-CARE开发的MyApplause应用程序和加拿大一家初创公司ChampTrax也推出的HearMeCheer应用。MyApplause已有100万人使用,声音延时不超过0.1秒,支持“欢呼”、“鼓掌”、“唱歌”、“吹口哨”四种效果,并且还能制造出主客队不同音量的声音差。HearMeCheer还能制造一种汇聚统一人声,以营造一种大批球迷一起喊口号的效果。

从以上赛事的技术自救来看,疫情造成的空场比赛,其实为线上比赛直播带来了新的技术契机,那就是尽可能增加线上观众和现场比赛的交互性。也就是让原本只能单纯观赛的线上球迷变成真正的“虚拟观众”。

虚拟观众的未来“常态化”?

因为疫情的封印,受影响的不止体育赛事,还包括一系列的音乐会、演唱会和各类演出。虽然今年这些体育演艺产业都会遭遇巨大的门票收入损失,但因为这样一次契机,让传统的线下演出、赛事迎来一个与新技术融合,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机会。

一些体育行业从业者正在意识到这一点。NBA首席运营官马克·塔图姆表示,新冠疫情已经永久性地改变了体育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毕马威体育行业负责人肖恩·奎尔表示,新冠疫情将促进体育行业的创新和技术应用。

技术对体育赛事的促进作用,正是在于丰富了线上的互动手段,模糊了线上和现场的交互边界。试想原本的比赛、演出和演唱会,一次性最多能够满足几万人到场观看的需求,而提供一场线上观看,但身临其境的演出的受众的上限,理论上是无限的。

今年4月底,美国当红说唱歌手Travis Scott在网络游戏《堡垒之夜》中举办了一场虚拟演唱会,吸引了1230万玩家同时在线观看,创造了游戏史上音乐现场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的记录。

如果玩家采用VR设备观看的话,就能够以更加震撼的方式来参加这场线上演唱会。虚拟演出不仅增加了表演者的观赏性,还能够以炫目的视觉效果和新奇的想象来增加整个演出的丰富度。这也未来在线下实体的演出中,可以增加的技术效果。也就是身处网络另一端的虚拟观众将要比现场观众获得更丰富的体验感,以致于现场观众都有可能要带上VR设备才可以感受到现场视觉以外的内容。

未来的体育赛事中,虚拟观众将会看到更多虚拟数字体验的呈现形式,比如切尔西在英超开赛时做的这些虚拟球员立牌,此后可能还有更立体的球员走位示意、球员跟踪等现场难以直接感受的虚拟体验。同时,虚拟观众也可以参与到现场的互动当中,通过大屏幕和声音的交互来制造现场观赛的参与感。

疫情过后,我们自然而然会不辞辛苦地回归那个嘈杂、拥挤的球赛现场观赛,也会呼朋唤友前往现场一睹明星演出的精彩。线下观赛的那种参与感和社交属性,无论如何是线上观看所替代不了的。

全新的虚拟技术的出现,正在打破时空的界限,让更多的身处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也有机会如同身临其境般地享受现场观赛的体验,这正是虚拟观众能够在未来成为“常态”的根本原因。

现在,各大赛事主办方积极推动的虚拟观众,更多是一场面对疫情考验的生存自救,尽管看起来有诸多的不足和可以吐槽之处,但是面对数以万计的体育从业者和半年中几乎颗粒无收的体育赛事来说,这些尝试都是值得我们尊敬和支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微软,游戏,3d,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