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内容如下:
内容来自于《RocketMQ实战与原理解析》第五章 消息队列的核心机制 读书笔记。
消息存储和发送分布式队列因为有高可靠性的要求,所以数据要通过磁盘进行持久化存储。
用磁盘存储消息,速度会不会很慢呢?
能满足实时性和高吞吐量的要求吗?实际上,磁盘有时候会比你想象的快很多,有时候也会比你想象的慢很多,关键在如何使用,使用得当,磁盘的速度完全可以匹配上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
目前的高性能磁盘,顺序写速度可以达到600MB/s,超过了一般网卡的传输速度,这是磁盘比想象的快的地方。但是磁盘随机写的速度只有大概100KB/s,和顺序写的性能相差6000倍!因为有如此巨大的速度差别,好的消息队列系统会比普通的消息队列系统速度快多个数量级。
举个例子,Linux操作系统分为“用户态”和“内核态”,文件操作、网络操作需要涉及这两种形态的切换,免不了进行数据复制,一台服务器把本机磁盘文件的内容发送到客户端,一般分为两个步骤:
1)read(file, tmp_buf, len);读取本地文件内容;
2)write(socket, tmp_buf, len);将读取的内容通过网络发送出去。
tmp_buf是预先申请的内存,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操作,实际进行了4次数据复制,分别是:
通过使用mmap的方式,可以省去向用户态的内存复制,提高速度。这种机制在Java中是通过MappedByteBuffer实现的。
RocketMQ充分利用了上述特性,也就是所谓的“零拷贝”技术,提高消息存盘和网络发送的速度。
RocketMQ消息的存储是由ConsumeQueue和CommitLog配合完成的,消息真正的物理存储文件是CommitLog, ConsumeQueue是消息的逻辑队列,类似数据库的索引文件,存储的是指向物理存储的地址。
每个Topic下的每个Message Queue都有一个对应的ConsumeQueue文件。文件地址:
${$storeRoot}\consumequeue\${topicName}\${queueId}\${fileName}
CommitLog以物理文件的方式存放,每台Broker上的CommitLog被本机器所有ConsumeQueue共享,文件地址:
${user.home} \store\${commitlog}\${fileName}
在CommitLog中,一个消息的存储长度是不固定的,RocketMQ采取一些机制,尽量向CommitLog中顺序写,但是随机读。ConsumeQueue的内容也会被写到磁盘里作持久存储。
存储机制这样设计有以下几个好处:
1)CommitLog顺序写,可以大大提高写入效率。
2)虽然是随机读,但是利用操作系统的pagecache机制,可以批量地从磁盘读取,作为cache存到内存中,加速后续的读取速度。
3)为了保证完全的顺序写,需要ConsumeQueue这个中间结构,因为ConsumeQueue里只存偏移量信息,所以尺寸是有限的,在实际情况中,大部分的ConsumeQueue能够被全部读入内存,所以这个中间结构的操作速度很快,可以认为是内存读取的速度。此外为了保证CommitLog和ConsumeQueue的一致性,CommitLog里存储了Consume Queues、Message Key、Tag等所有信息,即使ConsumeQueue丢失,也可以通过commitLog完全恢复出来。
RocketMQ分布式集群是通过Master和Slave的配合达到高可用性的,首先说一下Master和Slave的区别:在Broker的配置文件中,参数brokerId的值为0表明这个Broker是Master,大于0表明这个Broker是Slave,同时brokerRole参数也会说明这个Broker是Master还是Slave。
Master角色的Broker支持读和写,Slave角色的Broker仅支持读,也就是Producer只能和Master角色的Broker连接写入消息;Consumer可以连接Master角色的Broker,也可以连接Slave角色的Broker来读取消息。
在Consumer的配置文件中,并不需要设置是从Master读还是从Slave读,当Master不可用或者繁忙的时候,Consumer会被自动切换到从Slave读。有了自动切换Consumer这种机制,当一个Master角色的机器出现故障后,Consumer仍然可以从Slave读取消息,不影响Consumer程序。这就达到了消费端的高可用性。
如何达到发送端的高可用性呢?在创建Topic的时候,把Topic的多个Message Queue创建在多个Broker组上(相同Broker名称,不同brokerId的机器组成一个Broker组),这样当一个Broker组的Master不可用后,其他组的Master仍然可用,Producer仍然可以发送消息。RocketMQ目前还不支持把Slave自动转成Master,如果机器资源不足,需要把Slave转成Master,则要手动停止Slave角色的Broker,更改配置文件,用新的配置文件启动Broker。
同步刷盘和异步刷盘RocketMQ的消息是存储到磁盘上的,这样既能保证断电后恢复,又可以让存储的消息量超出内存的限制。
RocketMQ为了提高性能,会尽可能地保证磁盘的顺序写。消息在通过Producer写入RocketMQ的时候,有两种写磁盘方式。
同步刷盘还是异步刷盘,是通过Broker配置文件里的flushDiskType参数设置的,这个参数被配置成SYNC_FLUSH、ASYNC_FLUSH中的一个。
如果一个Broker组有Master和Slave,消息需要从Master复制到Slave上,有同步和异步两种复制方式。
在异步复制方式下,系统拥有较低的延迟和较高的吞吐量,但是如果Master出了故障,有些数据因为没有被写入Slave,有可能会丢失。
在同步复制方式下,如果Master出故障,Slave上有全部的备份数据,容易恢复,但是同步复制会增大数据写入延迟,降低系统吞吐量。
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是通过Broker配置文件里的brokerRole参数进行设置的,这个参数可以被设置成ASYNC_MASTER、SYNC_MASTER、SLAVE三个值中的一个。
本文介绍了RocketMQ消息队列实现的难点及核心,即“队列”本身的实现,基于磁盘做一个读写效率高的队列并非易事,实现不好就会使磁盘操作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无法提升系统的吞吐量。RocketMQ基于“顺序写”“随机读”的原则来设计,利用“零拷贝”技术,克服了磁盘操作的瓶颈。另一个难点是为了高可用性而设计的主从机制,数据被及时复制到多个机器,这样当一台机器出故障后,整体系统依然可用。这样可靠性和性能能直接有个权衡,RocketMQ把选择权留给用户,用户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来选择要更高的可靠性,还是要更高的效率。
实际应用中要结合业务场景,合理设置刷盘方式和主从复制方式,尤其是SYNC_FLUSH方式,由于频繁地触发磁盘写动作,会明显降低性能。通常情况下,应该把Master和Save配置成ASYNC_FLUSH的刷盘方式,主从之间配置成SYNC_MASTER的复制方式,这样即使有一台机器出故障,仍然能保证数据不丢,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