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 源码分析 · Innodb 引擎Redo日志存储格式简介

MySQL有多种日志。不同种类、不同目的的日志会记录在不同的日志文件中,它们可以帮助你找出mysqld内部发生的事情。比如错误日志:用来记录启动、运行或停止mysqld进程时出现的问题;查询日志:记录建立的客户端连接和执行的语句;二进制日志:记录所有更改数据的语句,主要用于逻辑复制;慢日志:记录所有执行时间超过long_query_time秒的所有查询或不使用索引的查询。而对MySQL中最常用的事务引擎innodb,redo日志是保证事务一致性非常重要的。本文结合MySQL版本5.6为分析源码介绍MySQL innodb引擎的重做(Redo)日志存储格式。

Redo日志

任何对Innodb表的变动, redo log都要记录对数据的修改,redo日志就是记录要修改后的数据。redo 日志是保证事务一致性非常重要的手段,同时也可以使在bufferpool修改的数据不需要在事务提交时立刻写到磁盘上减少数据的IO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这样的技术推迟了bufferpool页面的刷新,从而提升了数据库的吞吐,有效的降低了访问时延。带来的问题是额外的写redo log操作的开销。而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都要求WAL(Write Ahead Logging)。而redo 日志也不是直接写入文件,而是先写入redo log buffer,而是批量写入日志。当需要将日志刷新到磁盘时(如事务提交),将许多日志一起写入磁盘。关于redo的产生及其生命周期详细过程,详见:https://yq.aliyun.com/articles/219。

Redo日志文件格式

MySQL redo日志是一组日志文件,它们会被循环使用。Redo log文件的大小和数目可以通过特定的参数设置,详见innodb_log_file_size 和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日志组结构

在实现上日志组是由定义在log0log.h中的log_group_t结构体来表示的。在日志组结构体定义中含有以下重要信息:
日志文件的大小(file_size):记录日志组内每个日志文件的大小,通过参数innodb_log_file_size配置。
日志文件的个数(n_files): 记录这个日志组中的文件个数,,通过参数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配置。
Checkpoint相关的信息:只有做完checkpoint后,其之前的日志才可以不再保留,否则系统崩溃时则无法恢复。在系统崩溃后的恢复,需要从checkpoint点开始。但我们需要把checkpoint的相关信息持久化的保存下来,才能在系统崩溃时不会丢失这些检查点相关的信息。Checkpoint相关的信息只存放在ib _logfile0中。

日志文件结构

每个日志文件的前2048字节是存放的文件头信息。头结构定义在”storage/innobase/include/log0log.h” 中。其在重做日志文件内的布局如下图所示:

MySQL · 源码分析 · Innodb 引擎Redo日志存储格式简介_第1张图片

其中几个重要的字段在这里加以说明:
日志文件头共占用4个OS_FILE_LOG_BLOCK_SIZE的大小,这里对部分字段做简要介绍:
1) LOG_GROUP_ID               这个log文件所属的日志组,占用4个字节,当前都是0;
2) LOG_FILE_START_LSN     这个log文件记录的开始日志的lsn,占用8个字节;
3) LOG_FILE_WAS_CRATED_BY_HOT_BACKUP   备份程序所占用的字节数,共占用32字节;
4) LOG_CHECKPOINT_1/LOG_CHECKPOINT_2   两个记录InnoDB checkpoint信息的字段,分别从文件头的第二个和第四个block开始记录,只使用日志文件组的第一个日志文件。
从地址2KB偏移量开始,其后就是顺序写入的各个日志块(log block)。

日志块结构

所有的redo日志记录是以日志块为单位组织在一起的,日志块的大小为OS_FILE_LOG_BLOCK_SIZE(默认值为512字节),所有的日志记录以日志块为单位顺序写入日志文件。每一条记录都有自己的LSN(log sequence number, 表示从日志记录创建开始到特定的日志记录已经写入的字节数)。每个日志块包含一个日志头段(12字节)、一个尾段(4字节),以及一组日志记录(512 – 12 – 4 = 496字节) 。

MySQL · 源码分析 · Innodb 引擎Redo日志存储格式简介_第2张图片

首先看下日志块头结构。
1) log block number字段:占用日志块最开始的4个字节表示这是第几个block块。 其是通过LSN计算得来,计算的函数是log_block_convert_lsn_to_no();
2) block data len 字段:两个字节表示该block中已经有多少个字节被使用; 若是整个块都写满了日志的话它的长度就应该是(OS_FILE_LOG_BLOCK_SIZE) 512 字节。
3) First Record offset 字段:占用两个字节,表示该block中作为第一个新的mtr开始log record的偏移量。log_block_get_first_rec_group()就是用保存在这个字段的值,获取到此块中第一个新的mtr开始的日志位置。
4) 中间496字节存放真正的Redo日志。
5) Checksum字段:是块的尾,占用四个字节,表示此log block计算出的校验值,用于正确性校验。

LSN和文件偏移量(offset)之间映射

在MySQL Innodb引擎中LSN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表示从日志记录创建开始到特定的日志记录已经写入的字节数,LSN的计算是包含每个BLOCK的头和尾字段的。那如何由一个给定LSN的日志,在日志文件中找到它存储的位置的偏移量并能正确的读出来呢。所有的日志文件要属于日志组,而在log_group_t里的lsn和lsn_offset字段已经记录了某个日志lsn和其存放在文件内的偏移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利用存储在group内的lsn和给定lsn之间的相对位置,来计算出给定lsn在文件中的存储位置。可以参考函数log_group_calc_lsn_offset()的实现。其核心代码实现如下:

    gr_lsn = group->lsn;

    gr_lsn_size_offset = log_group_calc_size_offset(group->lsn_offset, group);

    group_size = log_group_get_capacity(group);

    if (lsn >= gr_lsn) {

        difference = lsn - gr_lsn;
    } else {
        difference = gr_lsn - lsn;

        difference = difference % group_size;

        difference = group_size - difference;
    }

    offset = (gr_lsn_size_offset + difference) % group_size;

    /* fprintf(stderr,
    "Offset is " LSN_PF " gr_lsn_offset is " LSN_PF
    " difference is " LSN_PF "\n",
    offset, gr_lsn_size_offset, difference);
    */

    return(log_group_calc_real_offset(offset, group));

你可能感兴趣的:(MySQL · 源码分析 · Innodb 引擎Redo日志存储格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