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定理是在 1998年加州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 Eric Brewer (埃里克.布鲁尔)提出,分布式系统有三个指标
它们的第一个字母分别是 C、A、P。Eric Brewer 说,这三个指标不可能同时做到。这个结论就叫做 CAP 定理。
一般要求P必须要成立,A和C只能顾及一个,也就是说,我们只能满足AP或者CP。
大多数分布式系统都分布在多个子网络。每个子网络就叫做一个区(partition)。分区容错的意思是,区间通信可能失败。比如,一台服务器放在中国,另一台服务器放在美国,这就是两个区,它们之间可能无法通信。
上图中,G1 和 G2 是两台跨区的服务器。G1 向 G2 发送一条消息,G2 可能无法收到。系统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这种情况。
一般来说,分区容错无法避免,因此可以认为 CAP 的 P 总是成立。CAP 定理告诉我们,剩下的 C 和 A 无法同时做到。
Availability 中文叫做"可用性",意思是只要收到用户的请求,服务器就必须给出回应。
用户可以选择向 G1 或 G2 发起读操作。不管是哪台服务器,只要收到请求,就必须告诉用户,到底是 v0 还是 v1,否则就不满足可用性。
Consistency 中文叫做"一致性"。意思是,写操作之后的读操作,必须返回该值。
举例来说,某条记录是 v0,用户向 G1 发起一个写操作,将其改为 v1。
问题是,用户有可能向 G2 发起读操作,由于 G2 的值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返回的是 v0。G1 和 G2 读操作的结果不一致,这就不满足一致性了。
为了让 G2 也能变为 v1,就要在 G1 写操作的时候,让 G1 向 G2 发送一条消息,要求 G2 也改成 v1,在这个期间呢,G1和G2用户是不能够访问的,直到G1把消息同步到G2,才能够访问,这样才能保持一致性
一致性和可用性,为什么不可能同时成立?答案很简单,因为可能通信失败(即出现分区容错)。
如果保证 G2 的一致性,那么 G1 必须在写操作时,锁定 G2 的读操作和写操作。只有数据同步后,才能重新开放读写。锁定期间,G2 不能读写,没有可用性。
如果保证 G2 的可用性,那么势必不能锁定 G2,所以一致性不成立。
综上所述,G2 无法同时做到一致性和可用性。系统设计时只能选择一个目标。如果追求一致性,那么无法保证所有节点的可用性;如果追求所有节点的可用性,那就没法做到一致性。
基于XA协议的两阶段提交
首先我们来简要看下分布式事务处理的XA规范 :
可知XA规范中分布式事务有AP,RM,TM组成:
其中应用程序(Application Program ,简称AP):AP定义事务边界(定义事务开始和结束)并访问事务边界内的资源。
资源管理器(Resource Manager,简称RM):Rm管理计算机共享的资源,许多软件都可以去访问这些资源,资源包含比如数据库、文件系统、打印机服务器等。
事务管理器(Transaction Manager ,简称TM):负责管理全局事务,分配事务唯一标识,监控事务的执行进度,并负责事务的提交、回滚、失败恢复等。
二阶段协议:
第一阶段TM要求所有的RM准备提交对应的事务分支,询问RM是否有能力保证成功的提交事务分支,RM根据自己的情况,如果判断自己进行的工作可以被提交,那就就对工作内容进行持久化,并给TM回执OK;否则给TM的回执NO。RM在发送了否定答复并回滚了已经的工作后,就可以丢弃这个事务分支信息了。
第二阶段TM根据阶段1各个RM prepare的结果,决定是提交还是回滚事务。如果所有的RM都prepare成功,那么TM通知所有的RM进行提交;如果有RM prepare回执NO的话,则TM通知所有RM回滚自己的事务分支。
也就是TM与RM之间是通过两阶段提交协议进行交互的.
优点: 尽量保证了数据的强一致,适合对数据强一致要求很高的关键领域。(其实也不能100%保证强一致)
缺点: 实现复杂,牺牲了可用性,对性能影响较大,不适合高并发高性能场景。
TCC补偿机制
TCC 其实就是采用的补偿机制,其核心思想是:针对每个操作,都要注册一个与其对应的确认和补偿(撤销)操作。它分为三个阶段:
我们有一个本地方法,里面依次调用
1、首先在 Try 阶段,要先调用远程接口把 B和 A的钱给冻结起来。
2、在 Confirm 阶段,执行远程调用的转账的操作,转账成功进行解冻。
3、如果第2步执行成功,那么转账成功,如果第二步执行失败,则调用远程冻结接口对应的解冻方法 (Cancel)。
优点: 相比两阶段提交,可用性比较强
缺点: 数据的一致性要差一些。TCC属于应用层的一种补偿方式,所以需要程序员在实现的时候多写很多补偿的代码,在一些场景中,一些业务流程可能用TCC不太好定义及处理。
开源的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之Seata
安装seata与搭建seata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