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们的败笔:上海铁路南站

 

     中法合作的上海“南大门”——上海铁路南站在06年夏季高温季节投入运营后,其6万平方米的圆形透光大屋顶在夏日直射下,使得车站三楼变成了一个大蒸笼,要把这个温度降下来,得消耗多少能源?如此好的采光条件,为什么不用太阳能?

    “南站的设计和施工都是世界一流的。但从今年7月1日正式运营到现在,我们的确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节能改造,各种各样的改造估计还要持续几年时间。”上海铁路南站的运营管理单位——上海铁路局上海站的总工程师陈晓帆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上海南站30米高的候车大厅,有69万立方米空间,采用了集中供冷的中央空调系统。当初在设计时,设计师将30米高的空间进行了“虚拟的分层”,将空调安装在只考虑人体感受到的2米-2.4米的空间,2.4米以上空间的热气则由屋顶的9台风机进行抽排。此外,主站屋采光顶透光材料也采用了“三明治”结构,以阻挡阳光中的热能渗入。

    这一用心良苦的设计在今年夏天却遭遇了“滑铁卢”。在炎炎烈日的照射下,穿过透光屋顶照射下来的热量轻易洞穿了“虚拟的空调分隔层”,很快改变了候车大厅冷热气流的平衡,由于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浮,致使南站候车室一楼大厅寒气袭人,而三楼却如同蒸笼,候车旅客叫苦不迭。

    上海市政府参事、暖通空调专家赵国通指出,大容量空间里的室内空调气流组织是一门难度很高的学问,当初设计时就应该将建筑节能和建筑美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予以重视。虽然“虚拟的空调分层”理论上是对的,但没有考虑到火车站人流密集、大门频繁开关的实际情况,再加上屋顶材料的隔热效果不理想,就经不住今年夏季罕见高温的“烤验”。

    据介绍,在资金到位、时机成熟时,南站将对现有的空调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想办法解决中央空调功率大、耗能大,且不能随着季节、昼夜、旅客人数的变化而变化的缺陷。据初步测算,只要减少空调耗能10%,就能减少6%的能源成本。

    为营造晶莹剔透的“发光体”,上海南站共设计安装了3.3万套各类照明灯具,原来的照明控制系统没有考虑到车站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照明需求,要关全部关,要开全部开,难以节能。为此,工程人员重新安装了一套照明控制系统,并换上了几千套节能灯具。车站外一些大功率的景观灯,只有在节假日才打开。

    经过灯光改造,南站主要区域的照明功率下降了30%左右,周边居民反映强烈的“光污染”问题也获得解决。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副院长骆实认为,建筑的新奇美观与节能环保并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关键是在项目设计方案阶段,就要像重视建筑外观设计一样,重视建筑的生态和节能设计,在制度上保证建筑设计与节能环保设计协同进行,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切惟“美”是瞻。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师们的败笔:上海铁路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