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帧率天花板,超速全时视觉感知芯片重塑机器视觉技术体系

允许失败,鼓励探索——北京是一个对颠覆性技术有很大宽容度的城市。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这里诞生出一系列领先世界的原创性科技成果。以超速全时视觉感知芯片为例,该芯片由智源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黄铁军团队,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历时五年研发完成,超速人眼千倍,能够“看清”高速旋转叶片的文字,重塑了机器视觉技术体系。


近日,由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系列报道《创新成果》第二季,对超速全时视觉感知芯片这一项目进行了报道。

采用视频表示视觉信息的处理方法,从源头上就限制了机器视觉的发展。

视频存在“帧率天花板”。在机器视觉系统采用视频表示视觉信息的情况下,时间灵敏度受限于帧率,机器视觉无法看到比帧率更快的物理现象。而生物视觉系统则不会受此困扰,因为生物视觉过程中本就没有“视频”这一人造概念,生物用脉冲流保留了更为精细的时间信息。

因此,要实现真正的机器视觉,需要借鉴生物视觉系统的神经网络结构和信息加工机理,建立起一套新的视觉信息处理理论、技术、标准、芯片和应用系统——类脑视觉。实现类脑视觉,首先要有类似眼睛的新型视觉传感器和摄像装置,为此,黄铁军团队研制了超速全时视觉感知芯片SpikeOne(思湃客壹号),它能够像灵长类生物一样感知光线变化并编码为高速脉冲序列。

相较于传统视频芯片,超速全时视觉感知芯片的颠覆性主要体现在“超速”和“全时”:

  • 全时”:从芯片采集的脉冲序列中重构出任意时刻的画面,从而实现连续视觉感知。这颗芯片模仿的就是灵长类视网膜中央凹,具有全时视觉感知能力。

  • 超速”:由于生理限制,灵长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每秒发放的神经脉冲数往往只有几个,少有达到几十个。这颗芯片采用光电器件,脉冲发放频率达4万赫兹,“超速”人眼千倍,能够“看清”高速旋转叶片的文字。

超速全时视觉感知芯片外,项目团队还开发了功能类似人眼、性能超越人眼的新型成像系统,能够看清人类视觉看不到的高速运动过程,有望重塑包括表示、编码、检测、跟踪、识别在内的整个视觉信息处理体系,为无人驾驶、机器人、视频监控等领域带来重大变革。

关于我们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Beijing Academ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BAAI)成立于2018年11月,是在科技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由北京市科委和海淀区政府推动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

//智源研究院简介

//

学术思想 | 基础理论 | 顶尖人才 | 企业创新 | 发展政策


你可能感兴趣的:(突破帧率天花板,超速全时视觉感知芯片重塑机器视觉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