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zhangferry
来源丨iOS成长之路
运行环境:Xcode 11.1 Swift5.0
最近参与的一个项目需要从Objective-C(以下简称OC)转到Swift,期间遇到了一些坑,于是有了这篇总结性的文档。如果你也有将OC项目Swift化的需求,可以作为参考。
OC转Swift有一个大前提就是你要对Swift有一定的了解,熟悉Swift语法,最好是完整看过一遍官方的Language Guide。
转换的过程分自动化和手动转译,鉴于自动化工具的识别率不能让人满意,大部分情况都是需要手动转换的。
有一个比较好的自动化工具Swiftify,可以将OC文件甚至OC工程整个转成Swift,号称准确率能达到90%。我试用了一些免费版中的功能,但感觉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没有使用过付费版,所以也不好评价它就是不好。
Swiftify还有一个Xcode的插件Swiftify for Xcode,可以实现对选中代码和单文件的转化。这个插件还挺不错,对纯系统代码转化还算精确,但部分代码还存在一些识别问题,需要手动再修改。
如果你是在项目中首次使用Swift代码,在添加Swift文件时,Xcode会提示你添加一个 .h
的桥接文件。如果不小心点了不添加还可以手动导入,就是自己手动生成一个 .h
文件,然后在 BuildSettings>SwiftCompiler-General>Objective-CBridgingHeader
中填入该 .h
文件的路径。
这个桥接文件的作用就是供Swift代码引用OC代码,或者OC的三方库。
#import "Utility.h"
#import
在 BridgingHeader
的下面还有一个配置项是 Objective-CGeneratedInterfaceHeaderName
,对应的值是 ProjectName-Swift.h
。这是由Xcode自动生成的一个隐藏头文件,每次Build的过程会将Swift代码中声明为外接调用的部分转成OC代码,OC部分的文件会类似 pch
一样全局引用这个头文件。因为是Build过程中生成的,所以只有 .m
文件中可以直接引用,对于在 .h
文件中的引用下文有介绍。
Swift中没有 main.m
文件,取而代之的是 @UIApplicationMain
命令,该命令等效于原有的执行 main.m
。所以我们可以把 main.m
文件进行移除。
对于 UIKit
框架中的大部分代码转换可以直接查看系统API文档进行转换,这里就不过多介绍。
Swift没有 property
,也没有 copy
, nonatomic
等属性修饰词,只有表示属性是否可变的 let
和 var
。
注意点一OC中一个类分 .h
和 .m
两个文件,分别表示用于暴露给外接的方法,变量和仅供内部使用的方法变量。迁移到Swift时,应该将 .m
中的property标为 private
,即外接无法直接访问,对于 .h
中的property不做处理,取默认的 internal
,即同模块可访问。
对于函数的迁移也是相同的。
注意点二有一种特殊情况是在OC项目中,某些属性在内部( .m
)可变,外部( .h
)只读。这种情况可以这么处理:
private(set) var value: String
就是只对 value
的 set
方法就行 private
标记。
注意点三Swift中针对空类型有个专门的符号 ?
,对应OC中的 nil
。OC中没有这个符号,但是可以通过在 nullable
和 nonnull
表示该种属性,方法参数或者返回值是否可以空。
如果OC中没有声明一个属性是否可以为空,那就去默认值 nonnull
。
如果我们想让一个类的所有属性,函数返回值都是 nonnull
,除了手动一个个添加之外还有一个宏命令。
NS_ASSUME_NONNULL_BEGIN
/* code */
NS_ASSUME_NONNULL_END
OC代码:
typedef NS_ENUM(NSInteger, PlayerState) {
PlayerStateNone= 0,
PlayerStatePlaying,
PlayerStatePause,
PlayerStateBuffer,
PlayerStateFailed,
};
typedef NS_OPTIONS(NSUInteger, XXViewAnimationOptions) {
XXViewAnimationOptionNone= 1<< 0,
XXViewAnimationOptionSelcted1= 1<< 1,
XXViewAnimationOptionSelcted2= 1<< 2,
}
Swift代码
enumPlayerState: Int{
case none = 0
case playing
case pause
case buffer
case failed
}
structViewAnimationOptions: OptionSet{
let rawValue: UInt
staticletNone= ViewAnimationOptions(rawValue: 1<<0)
staticletSelected1= ViewAnimationOptions(rawValue: 1<<0)
staticletSelected2= ViewAnimationOptions(rawValue: 1<< 2)
//...
}
Swift没有 NS_OPTIONS
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为了满足 OptionSet
协议的 struct
类型。
OC代码:
- (MTObject*)object{
if(!_object) {
_object = [MTObjectnew];
}
return _object;
}
Swift代码:
lazy varobject: MTObject= {
letobject= MTObject()
return imagobjecteView
}()
OC代码:
typedefvoid(^DownloadStateBlock)(BOOL isComplete);
Swift代码:
typealias DownloadStateBlock= ((_ isComplete: Bool) -> Void)
OC代码:
+ (XXManager*)shareInstance {
staticdispatch_once_t onceToken;
dispatch_once(&onceToken, ^{
instance = [[self alloc] init];
});
return instance;
}
Swift对单例的实现比较简单,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
swiftletshared=XXManager()// 声明在全局命名区(global namespace)ClassXXManager{}
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没有 dispatch_once
,如何保证多线程下创建的唯一性?其实是这样的,Swift中全局变量是懒加载,在AppDelegate中被初始化,之后所有的调用都会使用该实例。而且全局变量的初始化是默认使用 dispatch_once
的,这保证了全局变量的构造器(initializer)只会被调用一次,保证了 shard
的原子性。
第二种
ClassXXManager{
staticlet shared = XXManager()
privateoverride init() {
// do something
}
}
Swift 2 开始增加了 static
关键字,用于限定变量的作用域。如果不使用 static
,那么每一个 shared
都会对应一个实例。而使用 static
之后, shared
成为全局变量,就成了跟上面第一种方式原理一致。可以注意到,由于构造器使用了 private
关键字,所以也保证了单例的原子性。
对于初始化方法OC先调用父类的初始化方法,然后初始自己的成员变量。Swift先初始化自己的成员变量,然后在调用父类的初始化方法。
OC代码:
// 初始化方法
@interfaceMainView: UIView
@property(nonatomic, strong) NSString*title;
- (instancetype)initWithFrame:(CGRect)frame title:(NSString*)title NS_DESIGNATED_INITIALIZER;
@end
@implementationMainView
- (instancetype)initWithFrame:(CGRect)frame title:(NSString*)title {
if(self= [super initWithFrame:frame]) {
self.title = title;
}
returnself;
}
@end
// 析构函数
- (void)dealloc {
//dealloc
}
Swift代码:
classMainViewSwift: UIView{
let title: String
init(frame: CGRect, title: String) {
self.title = title
super.init(frame: frame)
}
required init?(coder: NSCoder) {
fatalError("init(coder:) has not been implemented")
}
deinit {
//deinit
}
}
OC代码:
// 实例函数(共有方法)
- (void)configModelWith:(XXModel*)model {}
// 实例函数(私有方法)
- (void)calculateProgress {}
// 类函数
+ (void)configModelWith:(XXModel*)model {}
Swift代码
// 实例函数(共有方法)
func configModel(with model: XXModel) {}
// 实例函数(私有方法)
private func calculateProgress() {}
// 类函数(不可以被子类重写)
static func configModel(with model: XXModel) {}
// 类函数(可以被子类重写)
class func configModel(with model: XXModel) {}
// 类函数(不可以被子类重写)
classfinal func configModel(with model: XXModel) {}
OC可以通过是否将方法声明在 .h
文件表明该方法是否为私有方法。Swift中没有了 .h
文件,对于方法的权限控制是通过权限关键词进行的,各关键词权限大小为:private
其中 internal
为默认权限,可以在同一 module
下访问。
OC代码:
// add observer
[[NSNotificationCenter defaultCenter] addObserver:self selector:@selector(method) name:@"NotificationName"object:nil];
// post
[NSNotificationCenter.defaultCenter postNotificationName:@"NotificationName"object:nil];
Swift代码:
// add observer
NotificationCenter.default.addObserver(self, selector: #selector(method), name: NSNotification.Name(rawValue: "NotificationName"), object: nil)
// post
NotificationCenter.default.post(name: NSNotification.Name(rawValue: "NotificationName"), object: self)
可以注意到,Swift中通知中心 NotificationCenter
不带 NS
前缀,通知名由字符串变成了 NSNotification.Name
的结构体。
改成结构体的目的就是为了便于管理字符串,原本的字符串类型变成了指定的 NSNotification.Name
类型。上面的Swift代码可以修改为:
extension NSNotification.Name{
staticletNotificationName= NSNotification.Name("NotificationName")
}
// add observer
NotificationCenter.default.addObserver(self, selector: #selector(method), name: .NotificationName, object: nil)
// post
NotificationCenter.default.post(name: .NotificationName, object: self)
OC代码:
@protocolXXManagerDelegate
- (void)downloadFileFailed:(NSError*)error;
@optional
- (void)downloadFileComplete;
@end
@interfaceXXManager: NSObject
@property(nonatomic, weak) id delegate;
@end
Swift中对 protocol
的使用拓宽了许多,不光是 class
对象, struct
和 enum
也都可以实现协议。需要注意的是 struct
和 enum
为指引用类型,不能使用 weak
修饰。只有指定当前代理只支持类对象,才能使用 weak
。将上面的代码转成对应的Swift代码,就是:
@objc protocol XXManagerDelegate{
func downloadFailFailed(error: Error)
@objc optional func downloadFileComplete() // 可选协议的实现
}
classXXManager: NSObject{
weak vardelegate: XXManagerDelegate?
}
@objc
是表明当前代码是针对 NSObject
对象,也就是 class
对象,就可以正常使用weak了。
如果不是针对NSObject对象的delegate,仅仅是普通的class对象可以这样设置代理:
protocol XXManagerDelegate: class{
func downloadFailFailed(error: Error)
}
classXXManager{
weak vardelegate: XXManagerDelegate?
}
值得注意的是,仅 @objc
标记的 protocol
可以使用 @optional
。
如果你在一个Swift类里定义了一个delegate方法:
@objc protocol MarkButtonDelegate{
func clickBtn(title: String)
}
如果你要在OC中实现这个协议,这时候方法名就变成了:
- (void)clickBtnWithTitle:(NSString*)title {
// code
}
这主要是因为Swift有指定参数标签,OC却没有,所以在由Swift方法名生成OC方法名时编译器会自动加一些修饰词,已使函数作为一个句子可以"通顺"。
如果要在OC的头文件里引用Swift类,因为Swift没有头文件,而为了让在头文件能够识别该Swift类,需要通过 @class
的方法引入。
@classSwiftClass;
@interfaceXXOCClass: NSObject
@property(nonatomic, strong) SwiftClass*object;
@end
因为Swift对不同的module都有命名空间,所以Swift类都不需要添加前缀。如果有一个带前缀的OC公共组件,在Swift环境下调用时不得不指定前缀是一件很不优雅的事情,所以苹果添加了一个宏命令 NS_SWIFT_NAME
,允许在OC类在Swift环境下的重命名:
NS_SWIFT_NAME(LoginManager)
@interfaceXXLoginManager: NSObject
@end
这样我们就将 XXLoginManager
在Swift环境下的类名改为了 LoginManager
。
struct
和 enum
是值类型,类 class
是引用类型。
String
, Array
和 Dictionary
都是结构体,因此赋值直接是拷贝,而 NSString
, NSArray
和 NSDictionary
则是类,所以是使用引用的方式。
struct
比 class
更“轻量级”, struct
分配在栈中, class
分配在堆中。
OC中 id
类型被Swift调用时会自动转成 AnyObject
,他们很相似,但却其实概念并不一致。Swift中还有一个概念是 Any
,他们三者的区别是:
id
是一种通用的对象类型,它可以指向属于任何类的对象,在OC中即是可以代表所有继承于 NSObject
的对象。
AnyObject
可以代表任何 class
类型的实例。
Any
可以代表任何类型,甚至包括 func
类型。
从范围大小比较就是:id
。
1、Swift语句中不需要加分号 ;
。
2、关于Bool类型更加严格,Swift不再是OC中的非0就是真,真假只对应 true
和 false
。
3、Swift类内一般不需要写 self
,但是闭包内是需要写的。
4、Swift是强类型语言,必须要指定明确的类型。在Swift中 Int
和 Float
是不能直接做运算的,必须要将他们转成同一类型才可以运算。
5、Swift抛弃了传统的 ++
, --
运算,抛弃了传统的C语言式的 for
循环写法,而改为 for-in
。
6、Swift的 switch
操作,不需要在每个case语句结束的时候都添加 break
。
7、Swift对 enum
的使用做了很大的扩展,可以支持任意类型,而OC枚举仅支持 Int
类型,如果要写兼容代码,要选择Int型枚举。
8、Swift代码要想被OC调用,需要在属性和方法名前面加上 @objc
。
9、Swift独有的特性,如泛型, struct
,非Int型的 enum
等被包含才函数参数中,即使添加 @objc
也不会被编译器通过。
10、Swift支持重载,OC不支持。
11、带默认值的Swift函数再被OC调用时会自动展开。
对于OC转Swift之后的语法变化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注意,特别是对于初次使用Swift这门语言的同学,很容易遗漏或者待着OC的思想去写代码。这里推荐一个语法检查的框架SwiftLint,可以自动化的检查我们的代码是否符合Swift规范。
可以通过 cocoapods
进行引入,配置好之后,每次 Build
的过程,Lint脚本都会执行一遍Swift代码的语法检查操作,Lint还会将代码规范进行分级,严重的代码错误会直接报错,导致程序无法启动,不太严重的会显示代码警告(⚠️)。
如果你感觉SwiftLint有点过于严格了,还可以通过修改 .swiftlint.yml
文件,自定义属于自己的语法规范。
近期精彩内容推荐:
有个程序媛上司是什么体验
一个天才程序员的黑帮大佬人生
200行Python代码做一个换脸程序
在 IntelliJ IDEA 中使用 Git,太方便了!
在看点这里好文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