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博客代码:Github_GDUT-Rp
数据和特征决定了机器学习的上限,而模型和算法只是逼近这个上限而已。
特征处理是特征工程的核心部分,sklearn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特征处理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降维等。首次接触到sklearn,通常会被其丰富且方便的算法模型库吸引,但是这里的介绍的特征处理库也十分强大!
通过特征提取,我们能得到未经处理的特征,这时的特征可能有以下问题:
无量纲化使不同规格的数据转换到同一规格。常见的无量纲化方法有标准和区间缩放法。标准化的前提是特征值服从正态分布,标准化后,其转换成标准正态分布。区间缩放法利用了边界值信息,将特征的取值区间缩放到某个特点的范围,例如[0, 1]等。
标准化需要计算特征的均值和标准差,公式表示为:
x ′ = x − X ˉ S x'=\frac{x-\bar{X}}{S} x′=Sx−Xˉ
使用preprocessing库的StandardScaler类对数据进行标准化:
区间缩放法的思路有多种,常见的一种为利用两个最值进行缩放,公式表达为:
x ′ = x − M i n M a x − M i n x'=\frac{x-Min}{Max-Min} x′=Max−Minx−Min
使用preprocessing库的MinMaxScaler类对数据进行区间缩放:
简单来说,标准化是依照特征矩阵的列处理数据,其通过求z-score的方法,将样本的特征值转换到同一量纲下。归一化是依照特征矩阵的行处理数据,其目的在于样本向量在点乘运算或其他核函数计算相似性时,拥有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说都转化为“单位向量”。
规则为l2的归一化公式如下:
x ′ = x ∑ i m x [ j ] 2 x'=\frac{x}{\sqrt{\sum_i^m x [j]^2}} x′=∑imx[j]2x
使用preprocessing库的Normalizer类对数据进行归一化:
定量特征二值化的核心在于设定一个阈值,大于阈值的赋值为1,小于等于阈值的阈值为0,公式表达如下:
x ′ = { 1 , x > threshold 0 , x ≤ threshold x^{\prime}=\left\{\begin{array}{l} {1, x>\text { threshold }} \\ {0, x \leq \text { threshold }} \end{array}\right. x′={1,x> threshold 0,x≤ threshold
使用preprocessing库的Binarizer类对数据进行二值化:
由于IRIS数据集的特征皆为定量特征,故使用其目标值进行哑编码:
由于IRIS数据集没有缺失值,故对数据集新增一个样本,4个特征均赋值为NaN,表示数据缺失。使用preprocessing库的Imputer类对数据进行缺失值计算的代码如下:
常见的数据变换有基于多样式的、基于指数函数的、基于对数函数的。4个特征,度为2的多项式转换公式如下:
( x 1 ′ , x 2 ′ , x 3 ′ , x 4 ′ , x 5 ′ , x 6 ′ , x 7 ′ , x 8 ′ , x 9 ′ , x 1 0 ′ , x 1 1 ′ , x 1 2 ′ , x 1 3 ′ , x 1 4 ′ , x 1 5 ′ ) = ( 1 , x 1 , x 2 , x 4 , x 1 2 , x 1 ∗ x 2 , x 1 ∗ x 3 , x 1 ∗ x 4 , x 2 2 , x 2 ∗ x 3 , x 2 ∗ x 4 , x 3 2 , x 3 ∗ x 4 , x 4 2 ) (x_1',x_2',x_3',x_4',x_5',x_6',x_7',x_8',x_9',x_10',x_11',x_12',x_13',x_14',x_15')=(1,x_1,x_2,x_4,x_1^2,x_1*x_2,x_1*x_3,x_1*x_4,x_2^2,x_2*x_3,x_2*x_4,x^2_3,x_3*x_4,x_4^2) (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x15′)=(1,x1,x2,x4,x12,x1∗x2,x1∗x3,x1∗x4,x22,x2∗x3,x2∗x4,x32,x3∗x4,x42)
使用preprocessing库的PolynomialFeatures类对数据进行多项式转换
基于单变元函数的数据变换可以使用一个统一的方式完成,使用preprocessing库的FunctionTransformer对数据进行对数函数转换的代码如下
类 | 功能 | 说明 |
---|---|---|
StandardScaler | 无量纲化 | 标准化,基于特征矩阵的列,将特征值转换至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
MinMaxScaler | 无量纲化 | 区间缩放,基于最大最小值,将特征值转换到[0, 1]区间上 |
Normalizer | 归一化 | 基于特征矩阵的行,将样本向量转换为“单位向量” |
Binarizer | 二值化 | 基于给定阈值,将定量特征按阈值划分 |
OneHotEncoder | 哑编码 | 将定性数据编码为定量数据 |
Imputer | 缺失值计算 | 计算缺失值,缺失值可填充为均值等 |
PolynomialFeatures | 多项式数据转换 | 多项式数据转换 |
FunctionTransformer | 自定义单元数据转换 | 使用单变元的函数来转换数据 |
当数据预处理完成后,我们需要选择有意义的特征输入机器学习的算法和模拟进行训练。通常来说,从两个方面考虑来选择特征:
根据特征选择的形式又可以将特征选择方法分为三种:
我们使用sklearn中的feature_selection库来进行特征选择。
使用方差选择法,先要计算各个特征的方差,然后根据阈值,选择方差大于阈值的特征。使用feature_selection库VarianceThreshold类来选择特征
使用相关系数法,先要计算各个特征对目标值的相关系数以及相关系数的P值。用feature_selection的SelectKBest类结合相关系数来选择特征
经典的卡方检验是检验定性自变量对定性因变量的相关性。假设自变量有N种取值,因变量有M种取值,考虑自变量等于i且因变量等于j的样本频数的观察值与期望的差距,构建统计量:
X 2 = ∑ ( A − E ) 2 E X^2=\sum\frac{(A-E)^2}{E} X2=∑E(A−E)2
这个统计量的含义简而言之就是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相关性。用feature_selection库的SelectKBest类结合卡方检验来选择特征
经典的互信息也是评价定性自变量对定性因变量的相关性的,互信息计算公式如下:
I ( X ; Y ) = ∑ x ∈ X ∑ y ∈ Y p ( x , y ) log p ( x , y ) p ( x ) p ( y ) I(X;Y)=\sum_{x\in X}\sum_{y\in Y}p(x,y)\log \frac{p(x,y)}{p(x)p(y)} I(X;Y)=x∈X∑y∈Y∑p(x,y)logp(x)p(y)p(x,y)
为了处理定量数据,最大信息系数法被提出,使用feature_selection库的SelectKBest类结合最大信息系数法来选择特征
递归消除特征法使用一个基模型来进行多轮训练,每轮训练后,消除若干权值系数的特征,再基于新的特征集进行下一轮训练。使用feature_selection库的RFE类来选择特征
使用带惩罚项的基模型,除筛选出特征外,同时也进行了降维。使用feature_selection库的SelectFromModel类结合带L1惩罚项的逻辑回归模型,来选择特征
L1惩罚项降维的原理在于保留多个对目标值具有同等相关性的特征中的一个,所以没选到的特征不代表不重要。故,可结合L2惩罚项来优化。具体操作作为:若一个特征在L1中的权值为1,选择在L2中权值差别不大且在L1中权值为0的特征构成同类集合,将这一集合中的特征平分L1中的权值,故需要构建一个新的逻辑回归模型: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class LR(LogisticRegression):
def __init__(self, threshold=0.01, dual=False, tol=1e-4, C=1.0,
fit_intercept=True, intercept_scaling=1, class_weight=None,
random_state=None, solver='liblinear', max_iter=100,
multi_class='ovr', verbose=0, warm_start=False, n_jobs=1):
# 权值相近的阈值
self.threshold = threshold
LogisticRegression.__init__(self, penalty='l1', dual=dual, tol=tol, C=C,
fit_intercept=fit_intercept, intercept_scaling=intercept_scaling, class_weight=class_weight,
random_state=random_state, solver=solver, max_iter=max_iter,
multi_class=multi_class, verbose=verbose, warm_start=warm_start, n_jobs=n_jobs)
# 使用同样的参数创建L2逻辑回归
self.l2 = LogisticRegression(penalty='l2', dual=dual, tol=tol, C=C, fit_intercept=fit_intercept, intercept_scaling=intercept_scaling, class_weight = class_weight, random_state=random_state, solver=solver, max_iter=max_iter, multi_class=multi_class, verbose=verbose, warm_start=warm_start, n_jobs=n_jobs)
def fit(self, X, y, sample_weight=None):
# 训练L1逻辑回归
super(LR, self).fit(X, y, sample_weight=sample_weight)
self.coef_old_ = self.coef_.copy()
# 训练L2逻辑回归
self.l2.fit(X, y, sample_weight=sample_weight)
cntOfRow, cntOfCol = self.coef_.shape
# 权值系数矩阵的行数对应目标值的种类数目
for i in range(cntOfRow):
for j in range(cntOfCol):
coef = self.coef_[i][j]
# L1逻辑回归的权值系数不为0
if coef != 0:
idx = [j]
# 对应在L2逻辑回归中的权值系数
coef1 = self.l2.coef_[i][j]
for k in range(cntOfCol):
coef2 = self.l2.coef_[i][k]
# 在L2逻辑回归中,权值系数之差小于设定的阈值,且在L1中对应的权值为0
if abs(coef1-coef2) < self.threshold and j != k and self.coef_[i][k] == 0:
idx.append(k)
# 计算这一类特征的权值系数均值
mean = coef / len(idx)
self.coef_[i][idx] = mean
return self
使用feature_selection库的SelectFromModel类结合带L1以及L2惩罚项的逻辑回归模型,来选择特征的代码如下:
树模型中GBDT也可用来作为基模型进行特征选择,使用feature_selection库的SelectFromModel类结合GBDT模型,来选择特征的代码如下:
类 | 所属方式 | 说明 |
---|---|---|
VarianceThreshold | Filter | 方差选择法 |
SelectKBest | Filter | 可选关联系数、卡方校验、最大信息系数作为得分计算的方法 |
RFE | Wrapper | 递归地训练基模型,将权值系数较小的特征从特征集合中消除 |
SelectFromModel | Embedded | 训练基模型,选择权值系数较高的特征 |
当特征选择完成后,可以直接训练模型了,但是可能由于特征矩阵过大,导致计算量大,训练时间长的问题,因此降低特征矩阵维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常见的降维方法除了以上提到的基于L1惩罚项的模型以外,另外还有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线性判别分析本身也是一个分类模型。PCA和LDA有很多的相似点,其本质是要将原始的样本映射到维度更低的样本空间中,但是PCA和LDA的映射目标不一样:PCA是为了让映射后的样本具有最大的发散性;而LDA是为了让映射后的样本有最好的分类性能。所以说PCA是一种无监督的降维方法,而LDA是一种有监督的降维方法。
使用decomposition库的PCA类选择特征的代码如下:
库 | 类 | 说明 |
---|---|---|
decomposition | PCA | 主成分分析法 |
LinearDiscriminantAnalysis | LDA | 线性判别分析法 |
本博客代码:Github_GDUT-Rp
https://github.com/GDUT-Rp/Machine-Learning/blob/master/sklearn%20%E7%89%B9%E5%BE%81%E5%B7%A5%E7%A8%8B.ipy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