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心算法总结示例与钞票问题的求解

贪心算法通常也会结合其他知识点一并考察(如排序、栈、堆排序等)

(预备知识)贪心法求解钞票问题

这里有几种不同面额的钞票,1元、5元、10元、20元、100元、200元的钞票无穷多张,现在使用这些钞票去支付X元的面额,问最少需要多少张?

例如X=628,我们通常会尝试从面额最大的钞票(200元)开始尝试,此时发现200元的钞票只能使用3张,此时剩余的面额是628-3*200=28元,再依次查看次最大面额100元,因为100>28,因此不能用100元构成结果,再次以查看20元,发现可以使用1张,······,以此类推,我们得到最终的最小钞票张数的结果是8(628 = 200*3 + 20*1 + 5*1 + 1*3)

如果用暴力枚举的方法,可以验证8确实是最优结果。我们这里使用的就是“贪心”的策略,那么从算法的层面如何解读呢?为什么这个示例中用贪心策略能够得到最优解呢?我们这里引入贪心的思想。

(贪心)

定义:遵循某种规律,不断地选取当前最优策略的设计方法,就是贪心的思想。

思考:为什么上述钞票的例子使用贪心可以得到全局最优解?

原因:因为上述的钞票列表中任意面额都是比自己小的面额的整数倍,每当使用一张较大面额的钞票时,一定需要更多的较小面额钞票取代,因此可以保证:当前最优解就是全局最优解,即贪心成立

变形:若此时增加一张7元面额的钞票,贪心是否还成立?

此时仍然使 X = 628,使用贪心策略的话,得到的解是8 (200*3 + 20*1 + 5*1 + 1*3),然而实际的最优解是6(200*3 + 20*1 + 7*1 + 1*1),此时贪心不成立,那么如何解决贪心不成立的问题,通常用动态规划求解。

此处,贴出一个动态规划的代码:

def money_change_dp(money_value, target):
    dp = [0] * (target+1)
    money_value = sorted(money_value)
    for i in range(1, target+1):
        for val in money_value:
            if i >= val:
                if dp[i] == 0 or dp[i-val]+1 < dp[i]:
                    dp[i] = dp[i-val]+1
    return dp[target]

if __name__ == '__main__':
    l = [5, 7, 100, 20, 200, 10, 1]
    d = money_change_dp(l, 628)
    print(d)

而贪心策略的实现,则如下所示:

from math import floor

def get_least_count(money_value, target):
    sort_money = sorted(money_value, reverse=True)
    money_count_dic = {}
    count = 0
    for val in sort_money:
        use = floor(target/val)
        if use > 0:
            count += use
            target = target%val
            money_count_dic[val] = use
    return money_count_dic, count

这里简单总结一下,贪心算法的成立是有条件的,需要满足某种情况(比如倍数关系等)。但是,一旦我们寻找到了贪心的规律,贪心就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高效地解决很多困难的问题。若不使用贪心,可能需要用回溯、动态规划、暴力枚举等方法,势必会造成较大的开销。

你可能感兴趣的:(编程,算法与数据结构,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