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结构风格分类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能否使用重复的体系结构模式,即能否达到体系结构级的软件重用。也就是说,能否在不同的软件系统中,使用同一体系结构。基于这个目的,学者们开始研究和实践软件体系结构的风格和类型问题。

  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是描述某一特定应用领域中系统组织方式的惯用模式。它反映了领域中众多系统所共有的结构和语义特性,并指导如何将各个模块和子系统有效地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按这种方式理解,软件体系结构风格定义了用于描述系统的术语表和一组指导构件系统的规则。 


   对软件体系结构风格的研究和实践促进了对设计的复用,一些经过实践证实的解决方案也可以可靠地用于解决新的问题。体系结构风格的不变部分使不同的系统可 以共享同一个实现代码。只要系统是使用常用的、规范的方法来组织,就可使别的设计者很容易地理解系统的体系结构。例如,如果某人把系统描述为"客户/服务 器"模式,则不必给出设计细节,我们立刻就会明白系统是如何组织和工作的。 


  下面是Garlan和Shaw对通用体系结构风格的分类:
  (1)数据流风格:批处理序列;管道/过滤器
  (2)调用/返回风格:主程序/子程序;面向对象风格;层次结构
  (3)独立构件风格:进程通讯;事件系统
  (4)虚拟机风格:解释器;基于规则的系统
  (5)仓库风格:数据库系统;超文本系统;黑板系统

     在上两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现状及发展方向,读者可能会觉得"软件体系结构太抽象、太理论化,没有什么实际的东西"。然而,任何实践都必须接受理论的指导,如果抛弃理论基础,一味地追求实用,那也只能是囫囵吞枣。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能否使用重复的体系结构模式,即能否达到体系结构级的软件重用。也就是说,能否在不同的软件系统中,使用同一体系结构。基于这个目的,学者们开始研究和实践软件体系结构的风格和类型问题。


  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是描述某一特定应用领域中系统组织方式的惯用模式。它反映了领域中众多系统所共有的结构和语义特性,并指导如何将各个模块和子系统有效地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按这种方式理解,软件体系结构风格定义了用于描述系统的术语表和一组指导构件系统的规则。 


   对软件体系结构风格的研究和实践促进了对设计的复用,一些经过实践证实的解决方案也可以可靠地用于解决新的问题。体系结构风格的不变部分使不同的系统可 以共享同一个实现代码。只要系统是使用常用的、规范的方法来组织,就可使别的设计者很容易地理解系统的体系结构。例如,如果某人把系统描述为"客户/服务 器"模式,则不必给出设计细节,我们立刻就会明白系统是如何组织和工作的。 


  下面是Garlan和Shaw对通用体系结构风格的分类:
  (1)数据流风格:批处理序列;管道/过滤器
  (2)调用/返回风格:主程序/子程序;面向对象风格;层次结构
  (3)独立构件风格:进程通讯;事件系统
  (4)虚拟机风格:解释器;基于规则的系统
  (5)仓库风格:数据库系统;超文本系统;黑板系统


  限于篇幅,在本文中,我们将只介绍几种主要的和经典的体系结构风格和它们的优缺点。有关新出现的软件体系结构风格,将在后续文章中进行介绍。


一、C2风格


  C2体系结构风格可以概括为:通过连接件绑定在一起的按照一组规则运作的并行构件网络。C2风格中的系统组织规则如下:


  (1)系统中的构件和连接件都有一个顶部和一个底部;


  (2)构件的顶部应连接到某连接件的底部,构件的底部则应连接到某连接件的顶部,而构件与构件之间的直接连接是不允许的;


  (3)一个连接件可以和任意数目的其它构件和连接件连接;


  (4)当两个连接件进行直接连接时,必须由其中一个的底部到另一个的顶部。


  图1是C2风格的示意图。图中构件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体现了C2风格中构建系统的规则。



图1 C2风格的体系结构


  C2风格是最常用的一种软件体系结构风格。从C2风格的组织规则和结构图中,我们可以得出,C2风格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中的构件可实现应用需求,并能将任意复杂度的功能封装在一起;


  (2)所有构件之间的通讯是通过以连接件为中介的异步消息交换机制来实现的;


  (3)构件相对独立,构件之间依赖性较少。系统中不存在某些构件将在同一地址空间内执行,或某些构件共享特定控制线程之类的相关性假设。


二、管道/过滤器风格


   在管道/过滤器风格的软件体系结构中,每个构件都有一组输入和输出,构件读输入的数据流,经过内部处理,然后产生输出数据流。这个过程通常通过对输入流 的变换及增量计算来完成,所以在输入被完全消费之前,输出便产生了。因此,这里的构件被称为过滤器,这种风格的连接件就象是数据流传输的管道,将一个过滤 器的输出传到另一过滤器的输入。此风格特别重要的过滤器必须是独立的实体,它不能与其它的过滤器共享数据,而且一个过滤器不知道它上游和下游的标识。一个 管道/过滤器网络输出的正确性并不依赖于过滤器进行增量计算过程的顺序。


  图2是管道/过滤器风格的示意图。一个典型的管道/ 过滤器体系结构的例子是以Unix shell编写的程序。Unix既提供一种符号,以连接各组成部分(Unix的进程),又提供某种进程运行时机制以实 现管道。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传统的编译器。传统的编译器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管道系统,在该系统中,一个阶段(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代码生成) 的输出是另一个阶段的输入。



图2 管道/过滤器风格的体系结构


  管道/过滤器风格的软件体系结构具有许多很好的特点:


  (1)使得软构件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和高内聚、低耦合的特点;


  (2)允许设计者将整个系统的输入/输出行为看成是多个过滤器的行为的简单合成;


  (3)支持软件重用。重要提供适合在两个过滤器之间传送的数据,任何两个过滤器都可被连接起来;


  (4)系统维护和增强系统性能简单。新的过滤器可以添加到现有系统中来;旧的可以被改进的过滤器替换掉;


  (5)允许对一些如吞吐量、死锁等属性的分析;


  (6)支持并行执行。每个过滤器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任务完成,因此可与其它任务并行执行。 


  但是,这样的系统也存在着若干不利因素。


  (1)通常导致进程成为批处理的结构。这是因为虽然过滤器可增量式地处理数据,但它们是独立的,所以设计者必须将每个过滤器看成一个完整的从输入到输出的转换。


  (2)不适合处理交互的应用。当需要增量地显示改变时,这个问题尤为严重。


  (3)因为在数据传输上没有通用的标准,每个过滤器都增加了解析和合成数据的工作,这样就导致了系统性能下降,并增加了编写过滤器的复杂性。


三、数据抽象和面向对象风格


   抽象数据类型概念对软件系统有着重要作用,目前软件界已普遍转向使用面向对象系统。这种风格建立在数据抽象和面向对象的基础上,数据的表示方法和它们的 相应操作封装在一个抽象数据类型或对象中。这种风格的构件是对象,或者说是抽象数据类型的实例。对象是一种被称作管理者的构件,因为它负责保持资源的完整 性。对象是通过函数和过程的调用来交互的。


  图3是数据抽象和面向对象风格的示意图。



图3 数据抽象和面向对象风格的体系结构


  面向对象的系统有许多的优点,并早已为人所知:


  (1)因为对象对其它对象隐藏它的表示,所以可以改变一个对象的表示,而不影响其它的对象。


  (2)设计者可将一些数据存取操作的问题分解成一些交互的代理程序的集合。


  但是,面向对象的系统也存在着某些问题:


  (1)为了使一个对象和另一个对象通过过程调用等进行交互,必须知道对象的标识。只要一个对象的标识改变了,就必须修改所有其他明确调用它的对象。


  (2)必须修改所有显式调用它的其它对象,并消除由此带来的一些副作用。例如,如果A使用了对象B,C也使用了对象B,那么,C对B的使用所造成的对A的影响可能是料想不到的。


四、基于事件的隐式调用风格


  基于事件的隐式调用风格的思想是构件不直接调用一个过程,而是触发或广播一个或多个事件。系统中的其它构件中的过程在一个或多个事件中注册,当一个事件被触发,系统自动调用在这个事件中注册的所有过程,这样,一个事件的触发就导致了另一模块中的过程的调用。


  从体系结构上说,这种风格的构件是一些模块,这些模块既可以是一些过程,又可以是一些事件的集合。过程可以用通用的方式调用,也可以在系统事件中注册一些过程,当发生这些事件时,过程被调用。 


  基于事件的隐式调用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事件的触发者并不知道哪些构件会被这些事件影响。这样不能假定构件的处理顺序,甚至不知道哪些过程会被调用,因此,许多隐式调用的系统也包含显式调用作为构件交互的补充形式。


   支持基于事件的隐式调用的应用系统很多。例如,在编程环境中用于集成各种工具,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确保数据的一致性约束,在用户界面系统中管理数据,以 及在编辑器中支持语法检查。例如在某系统中,编辑器和变量监视器可以登记相应Debugger的断点事件。当Debugger在断点处停下时,它声明该事 件,由系统自动调用处理程序,如编辑程序可以卷屏到断点,变量监视器刷新变量数值。而Debugger本身只声明事件,并不关心哪些过程会启动,也不关心 这些过程做什么处理。


  隐式调用系统的主要优点有:


  (1)为软件重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当需要将一个构件加入现存系统中时,只需将它注册到系统的事件中。


  (2)为改进系统带来了方便。当用一个构件代替另一个构件时,不会影响到其它构件的接口。


  隐式调用系统的主要缺点有:


  (1)构件放弃了对系统计算的控制。一个构件触发一个事件时,不能确定其它构件是否会响应它。而且即使它知道事件注册了哪些构件的构成,它也不能保证这些过程被 调用的顺序。


  (2)数据交换的问题。有时数据可被一个事件传递,但另一些情况下,基于事件的系统必须依靠一个共享的仓库进行交互。在这些情况下,全局性能和资源管理便成了问题。


  (3)既然过程的语义必须依赖于被触发事件的上下文约束,关于正确性的推理存在问题。


五、层次系统风格


   层次系统组织成一个层次结构,每一层为上层服务,并作为下层客户。在一些层次系统中,除了一些精心挑选的输出函数外,内部的层只对相邻的层可见。这样的 系统中构件在一些层实现了虚拟机(在另一些层次系统中层是部分不透明的)。连接件通过决定层间如何交互的协议来定义,拓扑约束包括对相邻层间交互的约束。  


  这种风格支持基于可增加抽象层的设计。这样,允许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一个增量步骤序列的实现。由于每一层最多只影响两层,同时只要给相邻层提供相同的接口,允许每层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同样为软件重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图4是层次系统风格的示意图。层次系统最广泛的应用是分层通信协议。在这一应用领域中,每一层提供一个抽象的功能,作为上层通信的基础。较低的层次定义低层的交互,最低层通常只定义硬件物理连接。



图4 层次系统风格的体系结构


  层次系统有许多可取的属性:


  (1)支持基于抽象程度递增的系统设计,使设计者可以把一个复杂系统按递增的步骤进行分解;


  (2)支持功能增强,因为每一层至多和相邻的上下层交互,因此功能的改变最多影响相邻的上下层;


  (3)支持重用。只要提供的服务接口定义不变,同一层的不同实现可以交换使用。这样,就可以定义一组标准的接口,而允许各种不同的实现方法。


  但是,层次系统也有其不足之处:


  (1)并不是每个系统都可以很容易地划分为分层的模式,甚至即使一个系统的逻辑结构是层次化的,出于对系统性能的考虑,系统设计师不得不把一些低级或高级的功能综合起来;


  (2)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正确的层次抽象方法。


六、仓库风格


  在仓库风格中,有两种不同的构件:中央数据结构说明当前状态,独立构件在中央数据存贮上执行,仓库与外构件间的相互作用在系统中会有大的变化。


  控制原则的选取产生两个主要的子类。若输入流中某类时间触发进程执行的选择,则仓库是一传统型数据库;另一方面,若中央数据结构的当前状态触发进程执行的选择,则仓库是一黑板系统。


  图4是黑板系统的组成。黑板系统的传统应用是信号处理领域,如语音和模式识别。另一应用是松耦合代理数据共享存取。



图4 黑板系统的组成


  我们从图4中可以看出,黑板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知识源。知识源中包含独立的、与应用程序相关的知识,知识源之间不直接进行通讯,它们之间的交互只通过黑板来完成。


  (2)黑板数据结构。黑板数据是按照与应用程序相关的层次来组织的解决问题的数据,知识源通过不断地改变黑板数据来解决问题。


  (3)控制。控制完全由黑板的状态驱动,黑板状态的改变决定使用的特定知识。


七、结束语


  软件体系结构风格为大粒度的软件重用提供了可能。然而,对于应用体系结构风格来说,由于视点的不同,系统设计师有很大的选择空间。要为系统选择或设计某一个体系结构风格,必须根据特定项目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后再确定,体系结构风格的使用几乎完全是特化的。


   在本文中,我们只讲述了"纯"的体系结构。但是,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处理能力的强项和弱点,一个系统的体系结构应该根据实际 需要进行选择,以解决实际问题。事实上,也存在一些系统,它们是由这些纯体系结构组合而成,即采用了异构软件体系结构。关于软件体系结构的异构问题,我们 将在后续文章中进行介绍

你可能感兴趣的:(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