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仪礼程式之土家族婚俗

17民族本李慧玲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制度和活动,而作为民俗现象,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婚姻形态和婚姻仪礼两个方面。

在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婚姻形态多种多样,贯穿于婚姻过程中的礼仪习俗更是花样迭出、繁琐而复杂。我的家乡――居住在黔东北梵净山山区的土家族也不例外,有着其独特的婚俗仪礼。它既不完全是取决于男女双方的自由恋爱,也不是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分:认祖——提亲——定庚——开亲——过礼——迎亲——回门。

当一对恋人感情进入谈婚论嫁的阶段了,男方会请一个女方认识的长辈作为介绍人后,男女双方都会到对方家中“认祖”,即正式拜访双方父母和长辈。而介绍人也会作为媒人,受到男方家的委托,从中牵线,向女方家提亲、“讨年庚”,取得女方父母及长辈们的同意。这样男方才能正式向女方求婚,也就是“递书子”。 “递书子”要选在双月双日,男方准备肉和酒作为礼物和“书子”,送给女方。“书子”用红纸折成,内装12元钱,寓意一年十二月,月月红。外写上“请赐鸿庚”等语,内笺上右边(土家人称为“大的一边”)写上男方出生的年月日时,左边空着留给填写女方的出生日期。然后由男方请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出生日期“看日子”,男方和媒人到女方家去装香、点烛、放炮,这样就是确定了结婚日期,也就是订婚了。男女双方公开相互往来,等结婚日期到来。

  土家族新婚姑娘出嫁前三天,或半个月,便开始“哭嫁”,既要哭爷娘哥嫂,还要哭亲友、祖先,倾诉即将离别之情。亲族中的女性都要前来“陪哭”,唱“伴嫁歌”。届时堂屋里要摆起歌场,全寨男女老幼都前来参加伴唱、对歌。谁唱一首,由歌师发给一颗针,最后比谁得的针多,就是受人夸耀的好歌手。但是现在婚姻自由了,土家姑娘对于这个婚嫁仪式并没有很看重了,一般就只在父母送出门上车前,对父母哭,然后父母会一个红包,嘱托到了婆家要懂事。

女方家要比男方提前一天筹备宴席。在女方筹备宴席的第二天,男方会请一位长辈和媒人带头去女方家“过礼”,过礼即是将彩礼送去给女方家,一般要准备半边猪、女方父母的两套衣服、女方在新婚当天穿的礼服和金首饰等。在新婚的前一天,女方家要给前来祝贺的亲友们“摆花宴”,即女方家的正酒。新郎会和过礼的人来接亲,到了晚上要给亲友们准备油茶,而两个就开始给新娘的嫁妆进行整理,“ 关纪婆婆”给女方的箱子里装满花生桂圆红枣等干果。而姑姑姨母们以前会给新娘绞脸,换衣更容,但是现在没有这个仪式了,就只是给新娘一些嘱托。到了出门的吉时,接亲的人将新娘的嫁妆搬上车。新娘要盖上头帕,在堂屋的香火前作揖后,接亲姑娘给新娘打伞,新娘脚不能着地由新娘的兄长背上车换上新鞋,放炮火,和“送亲客”向婆家出发。

快到了婆家门前时,会有婆家请的先生摆桌念经,然后将公鸡抛过车顶,驱魔辟邪。然后新娘被迎进门,在堂屋中间与新郎拜堂拜父母,然后进入新房。由两个圆亲婆为新人铺床,将新娘带来的干果和喜糖、喜饼、红蛋藏在床上的各个地方,新人喝过合卺酒,便让大家摸红蛋,但只能男子们进入。到了午饭时间,新人要向席间的亲友们敬酒,送女方带来的鞋子,然后亲友们会打发红包给新娘。到了晚上会有人闹洞房,直到大家散去。

婚后第三天,新人和送亲客一起回门,新娘父母会给送亲客一个红包,里面大多为60元、120元等吉利数字。然后大家一起吃顿饭,新人回婆家后,这门婚事才算告成了。

以上是我作为土家族,在家乡生活时记忆中的嫁娶,还有很多不完整的地方。

婚姻仪礼程式中的婚俗都有其文化内涵,而婚俗作为一项民俗活动是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它们既是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反映各民族族人精神的文化资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结婚仪礼程式之土家族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