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太阳伞下被晒伤,哪种防晒方法更有效?

文 |义琳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上享生活。

夏日里很多朋友喜欢去玩水,但阳光灿烂的沙滩同样是晒伤高发的重灾区。

很多朋友对防晒霜的粘腻感心有芥蒂,频繁补涂也让人累觉不爱。很多人觉得只要躲在公用的沙滩伞的阴影下,就能逃过紫外线的伤害。事实真的如此吗?

2017年3月,美国《JAMA Network》期刊上曾发表了一篇名为《沙滩太阳伞与高防晒系数防晒霜功效对比——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报告。

躲在太阳伞下被晒伤,哪种防晒方法更有效?_第1张图片

2014年8月13日至15日,在得克萨斯州路易斯维尔湖(海拔159米,海平面),研究人员进行了一次防晒效果随机对比实验。

81名受试者(男性25人,女性56人;平均年龄41岁)的皮肤按照Fitzpatrick皮肤分类方法,可分为3类:I类1人(对紫外线最最敏感不耐受、皮肤癌风险最高的类型),II类42人,III类 38人。


实验条件:

所有受试者都在阳光明媚的海滩上共停留3.5个小时,从10点到14点。

为了避免被阳光直射而影响实验结果,实验期间受试者不允许做水上活动,并且至少要离水边33米以外。研究人员会准确记录受试者在沙滩上停留的时间,在研究结束之前,受试者也要避免阳光照射。

实验期间(10点至14点)研究人员检测到,海滩温度在24°~32°C之间,湿度在35%~55%,累积紫外线辐射量足以让裸露的皮肤晒红15次以上。沙滩上的紫外线反射率在7%~9%之间。


实验过程:

所有受试者被随机分配为2组:一组只使用沙滩伞(共41人),另一组只使用防晒系数为100的防晒霜(共40人)。

沙滩伞组(41人)

所选沙滩伞样本为市售最常见的沙滩伞(JGR Copa LLC;圆形,直径203cm,高190cm)。实验前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穿透伞面的紫外线,透射率测量结果为0。

躲在太阳伞下被晒伤,哪种防晒方法更有效?_第2张图片

受试者被要求裸体呆在沙滩伞的阴影下,避免任何遮蔽影响实验效果。实验中,受试者休息离场时间累计不超过30分钟。随着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受试者会被提醒调整位置,尽可能不被阳光直射。

防晒霜组(40人)

防晒霜统一选用SPF100的露得清防晒乳(Neutrogena Ultra Sheer SPF 100+,Neutrogena Corp)。通过日本化妆品工业协会UV-A测试方法测得的UV-A保护倍数PFA值大于33。根据2011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专论测试该防晒霜耐水能力可达80分钟,并且有耐光能力。

防晒霜组的受试者拿到统一分发称重的防晒霜,在出发前15分钟将防晒霜涂抹到皮肤裸露的部分。每两小时要补涂一次,出汗后也要补涂防晒霜。防晒霜每次的使用量被记录下来。

受试者要在10点-14点期间一直在阳光直射的海滩上待足3.5小时,不可以进入任何有阴影遮蔽的区域,中间离开或者在阴凉处停留的时间累计不超过30分钟。

实验前防晒霜的平均涂抹量约15.8g/人,相当于1mg/cm²,实验期间受试者平均补涂防晒霜2.3次,3.5小时防晒霜总平均用量约29.6g/人,相当于2mg/cm²。

躲在太阳伞下被晒伤,哪种防晒方法更有效?_第3张图片
防晒霜组防晒霜数量



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22至24小时内,研究检查了81位受试者7个皮肤暴露得到区域(面部、上胸部、颈部、背部,双臂、双腿)。每个区域按照从可能晒伤到水肿/水泡等不同晒伤程度,进行评分统计。

防晒伞组41位受试者中,32人(78%)身上共发现142处不同程度的晒伤,身上超过1处晒伤的有17人;

防晒霜组40位受试者中,10人(25%)身上共发现17处不同程度的晒伤,身上超过1处晒伤的有2人。


研究结论:

这次实验中使用的沙滩伞是半径和高度最常见的规格型号,紫外线透射率为零,且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受试者都确保一直待在没有阳光直接照射的区域。

从研究结果来看,质量合格的沙滩伞,只能阻挡直射的紫外线,但不能阻挡散射和漫反射的部分,因此单独依靠沙滩伞无法避免被晒伤。

而且遮光材料的选择,要考虑材料本身的紫外线吸收特性、遮盖尺寸、以及对漫反射和散射的阻挡力度,以及人在阴影下的位置和方向等诸多因素。

总体来说,实验结果显示,高倍数防晒霜对紫外线的防御能力仍然要高于沙滩伞。前提是要充分、足量涂抹,并及时补涂。


义琳有话说:

这次实验项目对的资金和产品也是由强生公司提供的,实验流程控制的严谨度相对较高,所以实验结论还是很值得参考的。

看过这次实验报告,义琳发现了一个问题,根据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2015版)》,防晒产品使用量要达到2mg/cm²,才算足量使用。

上面的实验数据明确表明,防晒霜组首次防晒霜涂抹量为1mg/cm²,只有标准用量的一半,后面的补涂量就更低了。

美国皮肤医学会(AAD)推荐成年人身体防晒的用量大约是28.35g,即一瓶60mL的防晒霜,至多只能用2次(考虑到瓶子里最后挤不出来的部分,可能用不到2次)。

防晒霜组在实验的3.5小时中,人均累计防晒霜用量29.6g,平均涂抹次数2.3次,平均单次涂抹量12.87g,不足标准用量的一半。

一支SPF100的防晒霜,如果涂抹量为1g/cm²(标准用量的一半),考虑到出汗和光稳定性等影响因素,防晒霜的紫外线防护能力的极限也就在2小时左右。

可见,防晒霜用量不足,补涂不及时,也是受试者被晒伤的另一个原因。

义琳的碎碎念:

这篇研究论文早些时候草草看过一次,这次在研究防晒伞的时候,再次翻出来仔细看过每个部分,发现了很多值得思考的细节性问题。

本来打算作为写防晒伞的参考资料插入文章中,后来发现信息量过大,还是单独发出来,给大家做个参考比较好。

如果想看这次实验的原始报告,后台回复「防晒霜与防晒伞对比实验」即可。


如果你觉得这篇有用,就来关注,并转发连载文集科学护肤系列 | 你不可不知的那些事儿》吧↓↓↓

答应我,好吗~

实验研究文献资料来源:

Hao Ou-Yang, Lily I. Jiang, Karen Meyer, Steve Q. Wang, Aaron S. Farberg, Darrell S. Rigel,《Sun Protection by Beach Umbrella vs Sunscreen With a High Sun Protection Factor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AMA Dermatology, ISSN 2168-6068, Vol. 153, Nº. 3, 2017, págs. 304-308


编译:义琳,如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授权转载,请至后台联系,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字 &图片编辑:义琳

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躲在太阳伞下被晒伤,哪种防晒方法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