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主要指运用前沿科技成果(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以及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的一类技术。
金融科技公司定义:
将金融科技应用于自身金融业务(且该公司只经营金融业务)或对外合作的一类公司。
金融科技服务商定义:
通过企业自身技术能力,对金融机构或金融科技公司进行技术输出或合作(且不仅服务于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公司)的一类技术公司。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脉络
IT电子化—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技术在业务中的渗透逐步深入
中国金融与技术的融合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金融科技(FinTech)的概念在2015年进入中国。早期的技术应用是金融业务的IT基础设施,电子化工具为主。后随着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等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技术逐渐从后台的位置转移到了前端,渗透到了金融的核心业务领域。2016年起,伴随着金融科技概念兴起和监管的收紧,行业开始重新审视科技的重要性,以技术输出为核心业务的企业开始出现,此外,金融科技对于金融业务的意义也更加重要,以消费金融为例,2018年以来,在监管愈加收紧背景下,多数互金公司转型助贷,通过金融科技为银行、信托、消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提供获客、风控、反欺诈等技术输出服务。
中国金融科技政策环境
金融科技创新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已被充分肯定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背景下,科技与金融业务的结合也越来越广泛与深入,科技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显著。监管部门循序渐进地出台一系列“科技+金融”的政策导向性文件,建立健全金融科技的监管制度与市场秩序,2019年下旬,金融科技未来三年发展规划落地,从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及业务流程等方面进一步肯定了金融科技的价值,并提出了一系列金融科技发展的顶层规划与指导建议,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更高效、全面的保障。
中国金融科技产业链
不同金融科技企业/技术服务商在不同技术领域的优势和发展方向各有不同,同一家企业很难拥有所有全部核心技术能力,因此存在企业间互为上下游的情况,如:A企业采购B企业的技术解决方案,但B企业使用A企业的云服务。
推动中国金融科技自主性发展
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技术专利遥遥领先,自主性发展领先全球
据统计,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发明专利申请量排行榜前20的企业中,有六家属于中国,且这六家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占比高达42%,几乎占据半壁江山。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的典型转化成果,金融科技专利申请量的增加意味着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技术研发实力的提升,也凸显了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自主性力量,中国企业在金融科技发明专利申请方面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在国际市场上的领先地位,也证明了中国企业发展科技、通过科技创造价值的决心。可以预见,未来中国企业将进一步加大在科技领域的投入,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和企业专利的整体价值,并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推动金融AI落地
头部金融科技企业推出数据孤岛解决方案,助力金融AI落地
金融科技及技术服务商在金融机构的定制化服务中,可利用特定业务场景数据实现算法模型的训练,除此之外,出于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需求,机构之间的数据很难实现有效共享,技术公司难以实时获取有效的最新数据强化算法模型,导致金融AI难以规模化落地,对此,诸如微众银行推出的联邦学习平台、以及蚂蚁金服等企业推出的区块链多方安全计算平台可通过加密技术实现数据安全共享,为数据孤岛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对业务发展的价值分析思路
金融科技的价值已渗透到金融各领域
金融科技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对金融业的创新驱动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金融科技可以帮助提供更优质的金融基础服务能力、简化金融业务流程、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的同时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不断驱动金融业务的发展。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方面,金融科技可以更好的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渠道,为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道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发展痛点
风控难度大是当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
2018年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的60%,但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取的贷款余额仅占金融机构整体放贷余额的37%,中小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与其实际获取的融资规模比例失衡。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把控对中小企业风控效果与风控成本的平衡,因此放贷十分谨慎。此外,中小企业经营不稳定,管理机制不成熟,能够提供的信用信息有限等限制性因素也加大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风险评估的难度。
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创新与应用
链上凭证“拆转融”释放核心企业信用,区块链+IoT避免纸质仓单造假,增强贷款信用
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创新应用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效果较为显著。赊销是造成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核心企业发出的应收账款通常只能流转至一级供应商,多级供应商的资金短缺问题难以解决。利用区块链构建多方参与的联盟链网络,通过将核心企业发出的应收凭证多级拆转,从而将核心企业信用渗透至多级中小企业供应商,以解决其资金短缺问题。区块链+IoT通过电子仓单的流转避免了仓单造假,同时也加强了仓库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仓单质押的授信度,降低了风控的难度。对于两种金融科技的应用,凭证“拆转融”将是一个亮点,该模式将有效提升供应链金融市场渗透率,但目前处于行业初期阶段,仍然存在凭证流转性差、企业接受度不足等问题需要解决。
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痛点
用户成本暴涨、逾期风险未被有效抑制
线上消费金融机构的出现满足了曾被银行忽略的长尾个贷需求人群,在过去的几年里,消费金融业务迎来爆发性增长。2017-2018年为控制线上消费金融机构过度放贷、信用卡超发等不理性市场现象,监管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增长速度,控制了行业风险,也间接提升了机构的授信门槛。但是通过信用资质较好的信用卡用户的业务表现来看,未偿还信贷资金规模整体仍呈上升趋势。此外,随着机构授信门槛的提高,行业整体获客成本显著提升是另一主要市场现状。在消费驱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消费金融业务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机构对现存用户的价值挖掘及存量用户的争夺成为市场主流。
金融科技对消费金融的创新与应用
金融科技助力消费金融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模式落地
面对新用户获客成本暴涨,用户逾期风险提升等问题,消费金融从业机构亟需运用金融科技提升自身的全流程风控能力和老客户运营能力。在用户数据的串联下,消费金融从业机构通过研发大数据分析、生物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实现消费金融业务的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模式,从而有效提升风控效果、降低逾期风险并提高老用户的复贷率。
理财业务发展痛点
对专业理财顾问的强烈需求VS智能服务覆盖率与精准度双低
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大众理财意识的逐渐觉醒,国人对于理财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但专业理财知识的匮乏使用户无法获得最适合的服务,理财用户对专业化理财顾问服务的需求逐渐凸显。通过技术拓宽理财服务边界、降低单客服务成本是解决传统理财顾问无法覆盖所有大众富裕人群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受数据孤岛、技术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目前专业化理财服务的供需矛盾是当前理财服务行业主要问题之一,调研数据显示,理财用户对于专业化智能理财服务的需求度高达79%,但实际上这一服务的覆盖度还不足三成,且提供服务的质量也多数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金融科技对理财业务的创新与应用
智能理财更深层次地挖掘用户潜力,让投顾服务逐渐走向大众
目前中国在智能投顾方面的落地程度相对落后于美国,由于投顾业务的个性化需求较高,深度的咨询业务仍需要依靠专业的投资顾问。算法模型的强化、知识图谱的构建等成为智能投顾突破的关键。
智能营销方面的落地情况相对较好,得益于银行的用户数据积累,以及与互联网公司等多方数据的合作,实现用户的深度分析进而让理财产品得到精准化推荐,通过数据分析促活沉睡用户,最大化挖掘用户购买理财产品的潜力。
行业分析
• 经历了“IT电子化——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发展阶段,金融科技的概念逐渐明晰,且逐渐成为了推进金融业务创新发展的主要力量;
• 几年来,监管陆续出台“科技+金融”政策导向性文件,肯定了金融科技的同时为建立健全金融科技监管制度与市场秩序做出了卓越贡献,2019年8月《金融科技三年发展规划》的落地更是为金融科技发展做出了顶层规划与指导建议;
• 一大批互金企业重点发展金融科技的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也逐渐意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头部机构纷纷加大金融科技资金投入,金融科技的战略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金融科技发展与价值
• 金融科技企业推动了技术的发展,为加速金融科技的价值变现,中国企业正在增强科技自主创新发展的力量,如积极进行开源生态建设,通过联邦学习等技术解决数据孤岛难题进而推动AI落地;
• 金融科技已经渗透到金融业务各领域,以借贷、理财、保险、支付等为代表的金融典型领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各类业务问题,金融科技在各业务领域中的创新与应用使业务痛点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解决。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金融科技可以帮助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能力、简化金融业务流程、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的同时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不断驱动业务发展;
• 基于金融科技在不同业务中的创新应用以及对业务痛点的解决,金融科技在金融业务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获客效率的提升、风控效果的提高、产品设计的精细化与差异化、成本结构的优化、更高效的多方业务协作。
趋势建议
• 国内监管科技尚处初级发展阶段,但在政策的鼓励和监管升级需求的双重推动下,监管科技的蓝海市场逐渐涌现;
• 直销银行、智慧银行、互联网银行、虚拟银行、开放银行等概念频现,银行业正在逐步走向数字化、开放化的新格局;
• 区块链政策向好将带动金融机构区块链技术投入增长,预计至2022年金融机构区块链投入将达90.4亿元,其中银行占比遥遥领先;
• RPA市场被广泛看好,金融机构RPA资金投入力度将逐渐增加,预计至2022年将达42.5亿元;
• 企业在过度关注金融科技技术发展的同时,更需重视技术的业务落地、关注金融科技为企业带来的实际价值,培养具备“业务思维”的技术型人才,以降低试错成本并提高技术产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