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redis见上一篇文章连接redis
redis作为缓存可以在内存中存储五种数据类型,但是最底层还是String
五种数据类型:
String字符串类型
hash面向对象的存储方式
list链表
set集合
zset有序集合
keys * :查看当前redis中存在的所有key-value数据
set key value: 存放或修改原先key的一个String类型的value数据,
(key值的设置需要有意义,比如set city beijing,这里的key一看就知道对应的值表示城市)
get key 获取对应key的值
select 整数(默认0-15) :默认redis将会进行分库操作
如select 1
select 2
表示两个库,库与库之间的数据是不连通的
默认使用0号库
exists key :判断key值是否存在
其实get key也能判断,因为get做了数据的读取操作,能读到就说明有
del key :删除key对应的value数据
save (+dump文件) :redis持久化使用rdb模式
使用save命令,可以将当前在内存中的redis库中的数据,会写到redis根目录中的一个dump.rdb的文件夹中
关闭redis的时候会默认写入
步骤:这里我们先使用ctrl+c退出连接,然后进入redis根目录,发现dump.rdb文件大小是77
然后我们再次连接redis,执行save命令,退出redis连接,查看dump.rdb文件发现大小变成91
**flushall:**将内存和持久化文件的所有数据清空,在测试中经常使用该命令防止前一个案例的数据冲突
flushdb: 清空当前内存中redis库的数据
incr/decr key :自增自减,key对应的value是String,但必须是数字,称之为单步计数器
如:set num 100
incr num 这个num就变成了101
decr num 这个num就变成了100
incrby/decrby num 数字: 对key的增加和减少设定步数
如:set num 100
incrby num 10 这个num就变成了110
decrby num 10 这个num就变成了100
append key value: 追加数据
expire key second: 设置当前key的超时时间,数据设定超时时间,因为内存可能会不够
在redis中有自动删除数据的逻辑:最近最久未使用(LUR)
即对于已经满足最近最久未使用的数据,及时不设定超时时间也删除
ttl key : 查看key超时时间
永久数据的超时时间显示-1
超时数据的超时时间显示-2
未超时的数据超时时间显示剩余时间
查询redis是否是后台启动
ps -ef|grep redis
关闭redis
shutdown
(个人学习总结,转载注明出处,如有问题请及时指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