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危险已有36人死亡

这个标题语来源自青海某一路段旁树立的一块安全警示牌上,后来这个警示语被何伟记录在他的笔记中,最后成为出版物中的一段文字引用。我更愿意将何伟(彼得 海勒斯)的《江城》、《寻路中国》、《甲骨文》称之为何伟的《中国笔记三部曲》。当然还有《奇石》这部跨度更大的笔记集合,还有何伟的太太张彤禾女士著述的《工厂女孩》。如果要回望自2008年前后时光里的中国大陆,这几本书是一个入口。

这些非虚构写作关注的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把普通的中国记录下来,这些非虚构写坐记录的是中国大陆深入到毛细血管的佳作。何伟在这些记录中非常俏皮的记录了菜单、标语、口号和商业广告,甚至也包括如标题所示的警示牌。从中国和平工作团的志愿者开始,到落脚江城,在循着莫理循的脚步一路北上,在时光中来回往复的穿梭。张彤禾女士著述的时间跨度更为长一点,不过并不妨碍整体的阅读。对于何伟和张彤禾来讲,中国是一个陌生的国家,即便张彤禾有一个非常不错的中文名。当然那时家族遗留的痕迹。

《寻路中国》是我阅读的第一册书,而后我进入《江城》,在辗转到《甲骨文》,延续至《工厂女孩》,最后在《奇石》那里落脚。我也注意到近期有很多何伟在中国大陆各地的演讲说明,如果从时间上计算,自1996年到时至今日何伟用了18年的时间才逐步走进台前的位置,在这些描述中国人生活状态和生活策略的记录上,我相信我们可以看到熟悉的自己。不过有时,我也会觉何伟笔下的种种场景让我陌生。这也许就是非虚构写作的特点吧,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开始,以及不会结束的结束。故事发展的脉络不在何伟的手中,而是何伟对面的那个人身上。

从村庄到工厂,何伟和张彤禾描述了在近些年变化最大的地方,城市的变化是具体和清晰的,而乡村和工厂的变化往往给我们惊诧。一个破败的乡村可能在十年之内无任何外在的变化,可是它的确在变化,更何况那些具体的乡民和工人。

在何伟和张彤禾的中国笔记中,可以随处可见国人熟悉的文字记载,这些内容出现在国人的生活里,也往往最被人忘记和忽略。我相信何伟做了大量的笔记和记录。这些记录成就了何伟眼中的中国和他想去理解的中国。

在阅读何伟和张彤禾的作品时,请不要忽略那些通过不断记录和筛选出来的文字引用。这些引用说不定在今时今日仍然会出现在某个地方,提醒着周边过往人:前方危险已有36人死亡。

我不确定的是,那个死亡数据是否就此止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前方危险已有36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