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隐忍,只是懦弱罢了


我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懦弱型人格的?

记得蒋方舟参加《奇葩大会》时曾经提到自己“讨好型人格“。因为少年成名,身边不乏年长又很有成就的人,自己对他们耳提面命,唯恐他人不悦,恭恭敬敬,谨小慎微。小小年纪就开始学着察言观色的生活。对长辈如此,对所有人甚至恋人都是如此。不管自己对错,只要试着去讨好,就能保证自己安全的状态和稳定的地位不受动摇。这是一种病态的心理人格,但人们却无法轻易摆脱。

听说”讨好型人格“后,我开始试着剖析自己是否也存在讨好的时刻。我有,但是不多。相反,我不会讨好,不会夸赞,甚少鼓励。

而近期发生的种种事情,竟让我得出自己”懦弱型人格“的结论。

懦弱不是遇到危险时,手刀逃跑;不是存亡之际,缴械投降;不是大难临头,独自飞。而是不敢面对,无论是复杂的场面还是难缠的人以及矛盾冲突,都让我无从应对,特别想逃避,或者息事宁人。即使在这种局面里,自己是被动者,受害人,也是如此。

自从去年9月接手一份新的工作任务,便像鸭子上架一般不得不把自己置于复杂的人事关系中。这样的关系网里,让我更清楚地看见自己的”懦弱“。

一、知而不行,变主动为被动!

新的身份让我有很多机会,能够不断地参与到各种大小活动中,作为主持者也好,作为参与者也罢。这意味着,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上层领导。大部分人会把这当做是推介自己的好机会,然而我却害怕面对这样的场景。年终party,笨嘴拙舌如我,不会主动敬酒,亦不会主动讨好。情商跟不上智商使然,更多的却是懦弱的个性造成的。每一次接待领导,除了笑脸相迎之外,不想着主动找话题接近,反而退缩不前,假装自己很忙。在有利场合让机会一次次溜走。

二、当时不做,事后后悔

我的团队,从组建到现在一直存在着不和谐的声音。我选择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不去主动解释。即使是到了不得不解释的地步,也是闭口不谈,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样子。记得有一次,因为某位学生部长工作不配合的问题,我经过再三商讨无果,决定将其免职,遭到相关部门干事”起义“。在见面会上,任由学生刁难,也决口不提解聘的原因和事情经过。因为在我的脑海里,解释是多余的。再多的真相也抵不上他人的口蜜腹剑。再者,路遥知马力,时间会沉淀出一切杂质。后来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虽然我还是没直接给学生群体一个直接的解释,但是事情是在上级领导的插手下解决了。现在想来,如果尽力解释,也不会造成难以收拾的场面,反倒会省去很多麻烦。这是最直接快速的解决方法。

三、面对矛盾,害怕解决

再有一次,我的团队上层出现裂痕,因为种种摩擦的累积,导致在一件事上爆发。更有甚者,为逞一时之快,口不择言,发了朋友圈,含沙射影我的作为。当时看到,我没有及时制止,反而选择关闭自己的朋友圈。这件事后来我的领导说是因为我隐忍。但仔细想来,无力辩驳,我也只是懦弱罢了!

四、无原则原谅,一次次突破底线

上周因为我的学生借用办公室同事的物品没及时归还。第二天,我遭到同事愤怒般穷追不舍。无理的要求,近乎病态的追打电话,甚至要求亲临学生宿舍。最后借用的东西其实在她自己学生手上,只是没有交给她罢了。此等乌龙事件,赔了我一上午的精力和心情。本该愤怒和爆发的我,又一次懦弱般隐藏起来,独自承受。第二天,反而顺带给她拿了个粽子,一点儿没有不开心的迹象。其实我连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听到。无原则的单方面原谅,不是隐忍,更不是大气,只是懦弱作祟。突破自己底线的每一次,带来的只是短暂的自我解脱与救赎。却会引发系列暴力事件。因为这件事,同事无法认清自己的无理取闹,反而会助长她得寸进尺的风气,一次次将我甚至更多人逼到无法回头的阴暗角落。就像家暴。第一次发生,很多人选择原谅,但是原谅的口子张开就难以收缩,只会越张越开,让受害者一次次受害,让施暴者越来越大胆。懦弱的纵容,只会扰乱社会秩序,道德标准,于人于己无力百害!

我不是隐忍,只是懦弱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不是隐忍,只是懦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