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还是不学习? 2018-12-09

10月11号晚上,我坐上了北上求学的列车,从深圳到北京的远途旅行,卧铺是我最好的选择。带上一本书,正好在车上看完。而且 ,根据过往经验,在车上我还能交到朋友。

上车后,看了2个小时的书,我就在座位上观察,周围谁会先打破沉寂,展开话题。然而,大多数人,都是在自己的床铺上,听着歌,或者看视频,或者发呆,没有与人交流的意愿,那还是不要打扰为好。毕竟,有心交友,也要找好切入口。

不久,隔壁的2位男士就热切地聊开了。我凑上去,在旁边坐下,寻找时机。一袋烟儿的功夫,已经和两位熟悉了。他们一个是60后,80年代退伍转业,现在是深圳一家国企的科长,过两年就到退休年龄,我叫汪总。另一位,是和我同龄的80后兄弟,右胳膊有点残疾,在深圳高档餐厅做包子,月薪八千,我称周哥。

一开始,是健谈的汪总主导聊天,他聊到了自己当兵,刚来深圳时开早餐店,以及自己听讲座,看书、上网看到的人和事,语言生动,饱含深情,。

周哥,则讲了刚来深圳时,因为身体残疾遇到的一系列的歧视。“这个世界真他妈黑,你知道我他妈当初有好几次就想从深南路的天桥上跳下去,一了百了。”“我们老板,真他妈有钱,开了几家早餐连锁店,每年至少赚大几百万。儿子上贵族学校,每年糟蹋几十万,都没说给我们多发一分钱。”“让我看书就是受罪,哪有打麻将来得爽!”

大概半个小时以后,我就感觉到,汪总已经没有太多的兴趣和周哥聊下去。我则为了礼貌,还在敷衍地应和着。

之后,就是我和汪总两人交谈甚欢,如遇知己。周哥不太能插得上话了。只是偶尔说一句:“真羡慕你们读书人,见识多。”

大家是不是觉得其实这有点奇怪?毕竟,周哥和我是同龄人,而汪总的儿子,年龄都比我们大。然而,我和汪总能聊到一块儿,却和周哥聊不起来。为什么呢?

周哥是和我一样的八零后,但是,跟他聊天的时候,他只能聊他自己生活的是是非非。他的话语里,只有经历,和从经历本身得出的直观朴素的结论,而他没有经历过的事,他没有想法,也没有观点,所以我和汪总聊天时,他也接不上话。

而汪总,虽然是年近六十的人了,却总能从谈话中给我们带来新的观点,让我们惊喜又有启发。

在座各位,如果我把可以归类为在网文中看到的“有趣的人”,而周哥,则不是。大家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那么我们进一步发问: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区别呢?毕竟,没有人生来就是有趣的。

这就是我今天想说的结论:一个人学习,或者不学习,从聊天中便可以判断。周哥作为一个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人,有太多的机会接触新事物、新思想,又处于深圳这个急速变化、年轻人聚集的一线城市,却并没有收获什么。如果我们的话语里只有眼前的柴米油盐,对学习新事物从来没有兴趣,不爱看书,对看到的人和事不愿思考,或许,我们也是别人眼中的周哥。

亲爱的你,是愿意做周哥,还是愿意,做汪总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还是不学习? 2018-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