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启罢黜太子,除了王娡和刘嫖,还有一个人深感兴奋。
这个人,是刘启的弟弟,梁王刘武。
当初,刘启酒后乱表态,承诺在自己百年蹬腿之后把皇位传给弟弟刘武。
这事对刘启来说,不过是酒到酣处讲了个段子,逗得老娘窦太后开心一笑,目地就达到了。
然而弟弟刘武当了真,并由此做起接任皇帝的春梦。
于是,在七国之乱中,他立场坚定地站在刘启一边,死扛住吴楚联军。
刘武以为,这个帝国将来会属于自己,那么,保老哥、卫和平,就是保家乡。
可惜,刘启当年的那个承诺,如同花心男人婚前的海誓山盟,如同腐败官僚当年的入党宣誓,如同小贩销售山寨产品时作出“如有伪劣.
遭天打雷劈”的诅咒,自己压根没当回事,稍后,他立自己的长子刘荣当了太子。
只留下被忽悠的刘武欲哭无泪,只怪自己太傻太天真,事如春梦了无痕。
现在,情况发生变化,刘荣的太子被废,刘武重新看到接班的希望.
他心中,那把已经熄灭的欲望之火,重新燃起。
刘武思忖,刘启是当着老娘作出传位给自己的承诺,那么,让刘启兑现承诺或者再次承诺,还得要由老娘敦促。
对小儿子发出的请求,窦太后慨然应允,答应去做大儿子的工作.
在她心中,本来就偏爱老二刘武。
窦太后和她的婆婆薄太后一样,喜欢干预政事、左右皇帝儿子.
问题是,在识大局、明世务方面,窦太后比薄太后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某天,皇帝刘启和老娘窦太后私宴,气氛还算和谐。
老娘突然端起酒杯发话:你百年之后,应该把帝国大业托付给你的弟弟梁王(安车大驾,用梁王为寄)。
在酒席场上,这是最煞风景的话题;在帝国事务中,这是最触痛刘启神经的话题.
照战国时期著名结巴思想家韩非子的说法,这是标准的“撄逆鳞”。
既使是做工作,窦太后的做法也太没技术含量,太不艺术。由此判断,这老女人智商不行。
刘启心中的感受,象喝酒喝进了一只苍蝇,吐不出来,堵得难受,极为不爽。
但是,老刘家从刘恒开始,就有对老娘说一不二的优良传统。
刘启固然不高兴,在场面上依旧向老娘下跪,直起上身,郑重回答:“遵命”。(帝跪席举身曰:诺。)
虽说答应了老娘,刘启心中压根没打算兑现,他需要的,就是找一个不能兑现的理由,堵住老娘的嘴,灭了老弟的念头。
这难不住已经当了多年皇帝的刘启。
刘启的对策是,把立梁王刘武为储君的事拿到朝会上去讨论。
大臣们都是老精灵.前些时日,窦婴因为旗帜鲜明地坚持皇位要父子相传,反对立刘武为储君,得到了刘启的赏识重用.
现在,大家欣喜地看到,机遇重新出现,露一手的机会到了。
其中,最有政治敏感性、表现最突出的是袁盎。
袁盎在朝堂之上,引经据典,振振有辞,说出皇位传子不传弟的理由:
当初,战国之际,宋国国君宣公不按牌谱出牌,把国王之位传给弟弟,也就是后来的宋穆公。
于是,导致国家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山头林立,最终,宣公和穆公的儿子暴发夺权之争,宋国一度元气大伤,历经五代都没缓过劲儿来。
皇帝你要听老娘的话把皇位传给弟弟,不过是重视家中亲情,而皇位父子相传,乃是天下的大规矩,相较而言,小小亲情必须让路大义(小不忍,害大义)。
对袁盎的慷慨陈辞,众位大臣纷纷附合,刘启听得频频点头,拈须微笑。
会后,刘启把讨论的结果汇报给老娘窦太后:不是儿子不听您的话,而是这事有悖大义,大臣们一致抵触,无法实行。
或许是袁盎们搞出的“大义”概念太过神圣,或许是袁盎们举出的宋宣公的例子太有借鉴、说服力。
窦老太终于无可辩驳,于是传位刘武一事,她再不提起。
刘武,就这样吧,你可以消停消停了!
然而,刘武仍不死心。
在刘武背后不断怂恿他争取皇帝之位的,是他身后的两位智囊人物:羊胜和公孙诡。
史书评价这两位仁兄:净搞邪门歪道(多奇邪计)!
通过后来的具体事例来看,这两位老兄的水平的确差点,但自视颇高,胆子颇大,主要的表现是:敢想敢干。
或许,他们把自己当成了辅助刘邦成就霸业的张良和陈平?
羊胜和公孙诡给刘武出的主意是:既然文斗不行,那就武斗!
稍后,刘武再向皇帝老哥提出请求:请允许我从梁国修一条封闭的高速大道(甬道),直通长安长乐宫,方便我向老娘请安。
此事被刘启交由大臣讨论,再次因袁盎诸位的坚决反对而被否决。
袁盎等人反对的理由是啥,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我们可以分析。
从梁国首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县)到长安(陕西省西安市)大约相距八百公里。
如果修通高速大道,战车不过两天可至。现在梁王说得天花乱坠,修的是亲情路,为了向老娘请安方便,倘若他别有用心,修的是战略路呢?
那么帝国首都长安将无险可守,根本无法抵御来自梁国的突然进攻。
刘武到底有没有存心造反,因为最终没有实际行动,我不好判断。
已知的是,在羊胜和公孙诡这两个半吊子的撺掇下,刘武接下来采取了一个差点把自己逼上绝地的愚蠢行动。
刘武认为,刘启之所以不肯立自己为储君,不肯让自己修甬道,都是因为有袁盎等人的调唆。
刘武常常在自己的梁王府里拍案跺脚:袁盎啊袁盎,你屡次坏我好事,着实可恨!
他的情绪深深感染了他的两位高参羊胜和公孙诡,本着为领导解忧解难的原则,他们携手向刘武贡献了一条极富想象力建议:
派出杀手,奔赴长安,实施斩首行动,做掉袁盎等一干长期和我们唱反调的大臣,死人自然不会唱反调,如此,局面自然翻转。
这建议十分脑残。
以他们三个人的智商,不会明白,袁盎等人,如同交响乐团中的乐器演奏家。
固然卖力,固然重要,却不过是在贯彻乐团指挥的意图,只有指挥,才是唯一真正的核心和灵魂。
现在刘氏交响乐团的指挥只有一个——皇帝刘启。为了当指挥,而去杀乐手,真是满拧。
然而刘武认为这建议不错,简单明了,直接有效,他说干就干。
事实证明,刘武虽然选参谋不在行,但选杀手却很在行,他派遣的杀手准确、快捷、高效。
不久之后,“捷报”传来:袁盎等十几个和刘武唱过反调的官员,全部被成功干掉。
袁盎居然是如此收场,读来令人十分沮丧。
袁盎,历经两朝,从基层侍卫(中郎)起步,做到中央大员,参与最高决策,人生阅历丰富;
袁盎,历经宦海沉浮,从中央贬到地方,由封国国相贬为平民,几经曲折,重新起复,位列九卿,心智极其成熟;
他一世殚精竭虑,作为官场斗士,他阴垮了周勃,整死了晁错,甚至逃过了吴王刘濞叛军的追杀,临阵经验丰富。
以袁盎的智商和斗争经验,要高过刘武、羊胜和公孙诡岂止一个级别。
他做梦也没有料到的是,刘武之辈太不入流,不通游戏规则,不按牌谱出牌,现在,乱拳打死了老师傅。
这就是命啊!卖茶叶蛋的弄死了搞导弹的。
袁盎及十数位大臣相继死于暗杀,一时间,长安城里阴云密布,陷入恐怖。
把被暗杀人员名单排出来一看,傻子都知道谁是幕后黑手。
刘启大为震惊,之后是愤怒。
所谓“众人搭台,一人唱戏”,现在刘武暗杀自己的大臣,完全是拆自己的台;
所谓“人命关天”,刘武连国家重臣都敢下手,再不料理,怕他是要翻天。
继而,冷静下来之后的刘启换个角度一想,嘴角又露出一丝冷笑。
据说,刘武在梁国国内仪仗、派头完全比照皇帝(出称警,入言跸,拟于天子),嚣张得厉害。
自己身体已经渐渐不行,自己百年闭眼之后,刘武必定是帝国继任者的最大威胁、帝国的安全隐患。
但是,刘武是自己的亲弟弟,深得母亲喜爱,在七国之乱中又立有大功,要收拾他,既拉不下脸,也找不到十分合适的借口。
好了,现在刘武自我膨胀,搞得离了谱,刘启认为,对刘武下手,时机已经成熟。
在哥哥的眼中,弟弟成了长在身体上的一个脓包,最好的处理方法是挤破排毒。
刘启启动法律程序,对大臣遇刺一案展开严查。
调查侦破工作十分顺利,杀手来自梁国,顺着线索追查,杀手的上线浮出水面。
不错,正是刘武的参谋羊胜和公孙诡。事情简单了,只要捉住这两个衰人,刘武自然落入彀中。
但这两个人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不久后,中央政府得到线报,这两个人尚在人世,而且就隐藏在梁王宫中。
刘启开始向刘武施加压力。
一时间,由中央政府派出专案组连续不断地由长安奔赴梁国(乃遣使冠盖相望于道),在官道上前后相望,络绎不绝。
终于,刘武精神崩溃,顶不住了。
活着交出羊胜和公孙诡,等于交出人证,必然攀扯出自己。
可是,死扛着不交,等于逼刘启翻脸,使用严厉手段对自己摊牌。
无奈之下,刘武只好择中,“舍车保帅”吧!
刘武勒令羊胜和公孙诡这两个二把刀自杀,向中央交出他们的尸体。
死人毕竟不会说话,只要是零口供,事情就还有转圜的余地。
没了羊胜和公孙诡的刘武显示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
他派人央求自己和刘启的亲姐姐刘嫖,托她向老娘窦太后带话,为自己求情。
这是唯一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老女人窦太后再度发话,刘启只得高抬贵手,对谋杀大臣一案高举轻放,饶过了刘武。
这结果,对刘武来说固然是逃过了一劫,对刘启也算可以接受。
经此一事,灭了刘武心中的邪火,自己也免了杀弟的恶名。
除了倒霉的袁盎等一干大臣,刘启、刘武兄弟也算双赢。
为了保证情节的完整性,最后介绍一下刘武的结局。
稍后,刘武向老哥刘启表演了“负荆请罪”的节目,在表面上获得了老哥的谅解,实际上,刘启心结未解,拒绝亲近老弟。
表现是,刘启不再给刘武共乘一车的特殊待遇,对刘武时时提防。
失去了继任皇位的可能性,失去了皇帝大哥的信任,刘武精神抑郁,心中闷闷不乐,如此又过了四年。
四年之后的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四月,刘武为找乐子,跑到睢阳(河南省商丘市)以北的良山打猎。
关于良山到底是哪里,俺发挥考据精神,查阅了很多资料。
在江西省新余市有一座良山,但却是在梁国的南部,与史载不符,且路途太远,排除。
而在睢阳北部,最近的只有一座良山,后来改名梁山(在今山东省梁山县)。
不错,刘武打猎的良山正是那座在1200多年后,英雄啸聚、大秤分金、大碗喝酒、大名鼎鼎的水泊梁山。
为了让找乐子的刘武高兴,随从的马屁精们别出心裁地向他奉献了一个奇异的玩意:一头背后长出蹄子的牛。这下要了刘武的老命。
对这畸形怪胎,刘武大感厌恶,本就不开心的刘武更不开心,就此生病,二个月后,刘武病死。
曾经费尽心力想接哥哥班的刘武,终于死在了哥哥前面。
乌角道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铁路职工,本名李康
爱沽酒,间读史
闲散散,懒洋洋
生无异象,世居襄阳
少无大志,安享小康
闲说古人,不问沧桑
图片 | 摘自网络 编辑 | 黄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