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日记(25)——《撒哈拉的故事》第17章

        今天阅读了《撒哈拉的故事》第17章,阅读完《哭泣的骆驼》及一些书信P229-300,共72面。至此,家里仅有3本三毛的散文都看完了,期待能尽快找到《三毛全集》另个8本。

      今天最主要是阅读了《哭泣的骆驼》。这一篇有关西属撒哈拉政治风云中的悲惨故事。讲述了撒哈拉终于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受过良好教育,渴望撒哈拉独立的沙伊达、奥菲鲁阿、巴西里等人组织起来,为撒哈拉地区民族自决成立了游击队,与对撒哈拉觊觎许久的摩洛哥死抗到底。

        其实结局早在意料之中,文中三毛作了许多悲剧的伏笔,“杀荷西,杀三毛”、“你们一个一个理想主义者”、“不会独立,摩洛哥人马上要来了,我的孩子们,在做梦”、“太阳落得好快的啊”“巴西里怕摩洛哥人劫了沙伊达做要挟他的条件”“突然觉得巴西里快死了”等等,一看便知道最后的结局。由于力量的悬殊,当地居民民族意识的淡泊,巴西里和沙伊达也是知道自己的行动无非是鸡蛋碰石头,有去无回,终逆转不了的困局。可他们仍不放弃,抗争到底!最终,在震天动地的枪声中,在骆驼悲鸣的嘶叫中,他们倒下了!可他们那种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奉献自己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

      纵观全文,在那个动荡的时局里,除了政治冲突外,我们还能清楚地看到以下两个冲突出:一是宗教上的冲突,即天主教和回教的冲突,沙伊达信奉的天主教,而巴西里等原住民信奉的回教,巴西里不能反抗父亲的意志,向父亲隐瞒了已结婚多年的事实。二是观念上的冲突。在当地,撒哈拉威人多数人观念保守,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对时局一直持着“漠然”的态度,只有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才会发声。他们跟三毛、沙伊达等这些见过世面,有着先进理念的人永远格格不入。

    这个悲剧的故事只是在一个民主国家建立的过程中的缩影而已。那些高尚的人格、美丽的身躯、罪恶的血肉争斗、还有刻骨铭心的爱情都在沙漠中湮灭了,一切都是过眼烟云,沙漠还是那个浩瀚沙漠,没有留下一丝的痕迹。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日记(25)——《撒哈拉的故事》第1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