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 革命者马拉和黄巢之死

这是ChrisQu的第2篇历史小故事

7月13日,今天要讲2个人的2个故事

884年7月13日,中国唐朝末期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挂了

1793年7月13日,法国大革命雅各宾派领袖之一马拉,也挂了

这2位放在一起的原因是,他们都是革命领袖,他们的革命都未能成功,他们的死是因为革命,和其他的革命者不同,他们死后没有被后人认为是英雄甚至还被人唾弃。

【满城尽带黄金甲】


7.13 革命者马拉和黄巢之死_第1张图片
黄巢起义

黄巢乘坐一顶轿子,在将士们的簇拥下和一片欢呼声中,威风八面地进入了长安城。长安城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起义军大将尚让大声对全城百姓说:“黄王起兵,原本就是为了百姓,绝不会像李唐王朝那样剥削你们,乡亲们,你们只管过日子好了。”起义军打开仓库,把粮食和物品分给贫苦百姓,百姓奔走相告,到处传扬着起义军的恩德。这一年黄巢带领他的60万大军攻入了大唐王朝的首都长安。

私盐贩子的儿子黄巢也许不会想到,李唐王朝也不会想到,黄巢实现了当年对长安和唐王朝的“诅咒”。黄巢曾经来长安参加过科举考试,不中而且是屡次不中,郁闷的黄巢做了一首诗发泄心中的不满就离开了长安,诗的名字叫《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有人说这是当年黄巢科举屡次不中后的报复,但这锅肯定不能让科举制度来背,如果科举不中就要造反,那唐朝应该早就被那些怀才不遇的诗人推翻了。就像三次不中的杜甫,连参加科举的资格都没有的李白。

【自作孽不可活】

在平定农民起义期间,长安不断收到各地捷报,但城池却也不断丢失。唐僖宗很奇怪,但僖宗手下的将领们都是明白人。捷报确实捷报,唐朝正规军的战力比农民起义军高了不少,他们可以打败各地起义军,但起义军的兵源来自不满朝廷压迫的农民,今天战死5万,明天就又有5万增补,毕竟与其饿死不如造反试试,万一成功了呢。

起义军越打反而越多,加上朝中勾心斗角的事情也不少,各地节度使和将领们也都明白,打赢了功劳也不一定是自己的,打败了责任都是自己,更要命的是万一手下部队打光了,就算有命逃出去,自己在朝廷眼里也已经没有价值了。没人拼命,谁来守长安,逃吧。

让唐王朝风雨飘摇的还是唐朝自己。

【黄巢之死】

赶走了皇帝,黄巢的农民军队驻扎在了长安,但缺乏内政和军队管理制度,之前攻占下来的领地被唐军逐步占领。黄巢自己也忙于在长安的登基仪式,手下也忙于为自己的领袖建立后宫。长安城没有迎来新的生活,不过是另一个噩梦。

此时僖宗启用了少数民族官员,西北地区沙陀贵族、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率4万骑兵反攻长安。

尽管当时长安城里仍有15万之多的起义军,但面对唐朝正规军,又是骁勇善战的少数民族骑兵,黄巢不得不退出长安。更雪上加霜的是黄巢手下大将朱温临阵倒戈,起义军节节败退。

在公元884年的7月13日,黄巢倒下了。

【唐王朝的没落】

朝廷军队在杀死黄巢时还捕获了黄巢的姬妾二三十人,僖宗问她们:“你们都是显贵人家的子女,世代蒙受国家的恩惠,为什么从贼?”

为首的一女子回答:“贼寇逞凶叛逆,国家以百万,不守宗庙,播升任巴郡、蜀郡;如今陛下以抵抗不住贼责备一个女人,设置公卿大臣将帅在什么地方吗?!”

僖宗哑口无言,下令皆戮之于市。临刑前,执法人员可怜这些妇女,让她们喝醉后再行刑,女孩们边哭边喝,不久在醉卧中受死,独居首的女子不哭亦不醉,从容就死。

僖宗这时候可能会想起马嵬坡的杨贵妃,这大概是唐王朝的传统,国家亡了都怪女人。


讲完黄巢我们来讲马拉,和黄巢不同,马拉的死真的是一个女人造成的。

【马拉之死和世界名画】


7.13 革命者马拉和黄巢之死_第2张图片
马拉之死

这幅画的作者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奠基人雅克.路易.大卫,大卫是马拉的朋友,在1793年7月13日,马拉被刺杀的当天,他目睹了马拉的死状,在马拉死后3个月后,这幅《马拉之死》诞生了。这幅作品现在被收藏在比利时皇家美术馆。

马拉是雅各宾派的领袖人物之一,由于患有严重皮肤病,需要一直泡在浴缸里,乃至需要在浴缸里办公。当天他正要接见一名有求于他的女性:夏洛特.科黛,也就是刺客本身。在科黛见到马拉后便用匕首将马拉刺死,在确认刺杀成功后,科黛平静地等待警察的到来,并留下一张便签,上面写着:请把这五个法郎的纸币给一位五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马拉为什么会被刺杀】

在马拉被刺杀的前几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这场革命的导火线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了三级会议,当时的法国将人分成三个阶级:


7.13 革命者马拉和黄巢之死_第3张图片
三级会议

第一等级:天主教高级教士和国王。

第二等级:贵族。

第三等级:资产者(商人)、农民、无产者、下层人民,除第一第二等级的其他所有人。

当时的法国正经历天灾,资助美国独立战争又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所以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要征税,会议一波三折,包括路易十六出尔反尔,最后会议结果是要求第三等级缴更多的税。

大革命就此爆发,在处死路易十六之后,革命党内部仍然有巨大的矛盾,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吉伦特派占了先机,但很快雅各宾派战胜了吉伦特派成为统治者。雅各宾派和吉伦特派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主张必须用专政和暴力的手段维护革命的成果。

而他们的领导者马拉同时也是个复仇心极强的人,雅各宾派大肆捕杀吉伦特派支持者,甚至很多时候公报私仇,被杀害的人就包括夏洛特.科黛的亲人。

这也直接导致了马拉之死。

【处死凶手】

马拉之死让整个法国轰动,科黛的公开庭审吸引了无数法国民众的观摩。所有人都想看看这个杀人如麻的女杀手的模样。

但他们只看到了一个26岁看似瘦弱的普通女子。科黛在法庭上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是为了拯救十万人而杀死一个人,我是为了拯救无辜者而杀了大恶人,为了使我的国家安宁而杀了一头野兽,我无所畏惧。”

在科黛死后,雅各宾派的统治也没能持续多久,雅各宾派的另一个统治者罗伯斯庇尔竟然开始残杀自己的同志了。雅各宾派最终在热月政变中倒台。

在罗伯斯庇尔死后,法国人给他写了一段墓志铭:“过往的人啊,不要为我的死悲伤!如果我活着,你们谁也活不了!”

这就是7月13日历史上发生的2个小故事。

【ChrisQu的历史小贴士】

1、民众对于路易十六的不满其中之一就是皇后玛丽的奢华生活。有一次当大臣报告说人民已经连面包都吃不起的时候,玛丽天真的问大臣:“那他们为什么不吃蛋糕呢?”

2、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他的作品《断头皇后》中这样描述玛丽皇后: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你可能感兴趣的:(7.13 革命者马拉和黄巢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