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有多可怕?

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十几亿人口,泱泱大国。因幅员辽阔,所以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全国各个地区有着各自不同的习俗。在其中生活的人,有着各样的性格。因此,每个地方都有好人,每个地方也都有坏人,就像任何事物的两面一样。似乎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最近这段时间,关于地域文化,最多的声音就是“投资不过山海关”。我现在生活在山海关以内,也就是在山海关的南边,东三省的南边。关于关内关外这个说法来源于清朝,认为东北为满清龙兴之地,因此山海关以北不许汉人随便进入。因此山海关以南叫关内,以北叫关外。

我自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直到18岁长成该离家了,也没有离开东北,而是继续在家附近上大学。知道毕业,才离开东北。最初确实很奇怪咋有部分人对于的印象咋和我自己的观念冲突呢?吹牛逼、打架、得瑟。“大金链子小金表”总之就是一副小人模样。我就很纳闷,后来想或许是这个地区的东北人很多都是这样吧,大多数好的东北人还在东北呢。当时我对于东北是十分向往的,总想着荣归故里啦,天下再大家最好啦之类想念家乡之类的。

然而,工作后回家的时间从按天算,到按小时算,回家时间和频率越来越少。我对于家乡的想法也变了:虽然我是东北人,但是我不愿意回东北去生活。

东北变成现在这种氛围的原因,近期回家才突然明白一点。原因出在人的思维里。首先,越来越多的人才离开那片养育他的黑土里,去去祖国其他地方。这导致人口素质的提高幅度小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个事实,铁一般的事实!其次,观念的偏差,导致了恶性的闭环循环,一般的外力无法打破,不想被摧毁就加入这个循环吧。

我举一个例子:我在火车上,遇到一个人,和别人交谈,说自己丈夫进行过两次手术,都是脊柱上的大手术,因此需要麻药。说因为第一次没给红包,就说她丈夫很痛苦,很疼,手术效果也不好,麻醉花费很大;第二次,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会给了红包,说手术进行的很顺利,花的钱也少了。之后她特别夸张的说道,“以后我算是记住了,你也记住啊,无论办啥事,先把炮上上,不然又费钱又耽误事”。

下一个例子,和我同学的交谈中,谈到孩子,谈到教育,就说现在的老师有多黑,收钱收礼,过生日了,要给红包,缺啥东西,在家长群中无意中提一些,就有人给送。上班上课,下课补课,不去还不行。更有些上课不好好讲,就等着上你家补课去。我说不能吧,怎么可能,也就很个别的现象吧。我的同学说,大多数这样。我看他比较坚定,因此我就没有与他争执。但是说实话,我不信,我不相信都是这样的教师。要不然,早反了天了。

再说一个我以前听过的故事,不知真假。就说招商引资为啥费劲。因为当初全国建设各种开发区鼓励招商引资的时候,有些企业也要来,但是还没等开始生产开始赚钱,地方上的各个单位就开始收点这个钱,罚点那个款的。一来二去的,没等鸭子肥了出栏呢,先把鸭毛拔光了。

现在身处在有一定处置权里的人,会面对不明就里的人的猜疑。你究竟有没有收黑钱,你做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呢?可能一个清清白白的检查,有理有据的处罚,被人理解坏了。是找麻烦来了,不要,假正经,嫌少?没意思到位?

久而久之,有些人,要么离开,要么按照大家理解得做。假如这个循环。

但是我相信,凡事都有两面,今天的黑暗恰似黎明马上到来的暗号。当人们相信世界更加美好更加光明更有希望,那么山海关,将只是一个地名,不是一个界线。

你可能感兴趣的:(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