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31-《把时间作为朋友》

与时间高度共振,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李笑来这本《把时间当作朋友》让我明白和理解,“没有什么要比发现、培养、呵护、调整自己的心智更重要的事情了”,而心智的成长就是与时间相处的过程,处的好时间质量就高,处的不好时间质量就低,那么怎么提高质量呢?本书给出了答案:“学会正确地思考才意味着真正进化成人”、“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

那么进化的过程,就是粉碎自己以往的所有经验和自信的过程,而本书的一些观点是这样描述的:

1、自己变了,世界就变了 ;

2、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3、专注于汲取教训,而不是花时间去幸灾乐祸

4、无论是谁,都最终在某一刻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并且几乎注定会因懂事太晚而多少有些后悔

5、动机是一回事儿,预期是一回事儿,而结果往往又是另外一回事儿。

6、很多人不仅关心学习方法是否有用,还关心是否方法巧妙,更关心方法的效率等问题,这样其实是关心方法本身,并没有关心知识本身; 还有一部分人使用愚蠢而无效率的方法,然而最终成功了。

7、“无意识地受大脑控制”与“有意识地控制大脑”之间的区别。

8、适当的不放过自己,也是一种提升。

9、万念惧灰的同时竟然能体会到烈火中的重生。

10、一度确实可能的“随心所欲”只不过是幼年时的真实,少年时幻想,成年时的苦恼,老年时的绝望。

11、心智开启”的起点是“意识到可以自律”,而心智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懒惰的过程。

12、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说过:所谓优秀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而所谓卓越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应该去的但是没想到过要去的地方;

13、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人们总是搞错顺序,并对错误毫不知晓。尽管并不是绝对,但确实大多数事情都需要熟能生巧。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长了;擅长了,就自然做得比别人好;做得比别人好,兴趣就大起来了,而后就更喜欢做,更擅长,更……良性循环。但,同样,做得多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没兴趣,往往只不过是结果而已,却被当作不去做好的理由,最终的惩罚就是大量的时间白白流逝。

14、我们必须挣扎着经常整理已经输入大脑的信息,尽量让他们有序地排列起来——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记笔记。

15、其实,“该自卑的时候正常地自卑”,是“该自信的时候正常地自信”的前提条件。

16、井底之蛙是不可能知道这世界还有很多其他的井,与它所在的那个井没什么不同。

17、浪费时间虚度年华的人,有个共同的特征——他们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却在自己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彻底失控。

18、所谓的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了的时候机会来了。

19、一旦拥有了一个起点,学习欲望就好像是发了芽的种子,无论多大的石头都压不住它——它会越来越茁壮,越来越坚强。

20、好比丢钱包的人都不是“故意”丢的一样,办事拖拉的人大多并非故意拖拉。

21、该自卑的时候就要自卑,这才是正常的。如果在所有该自卑的时候竟然从不自卑,那你就真正地扭曲了自己。越是优秀的人越容易自卑。优秀的人往往对自己的标准过高,甚至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应该相当优秀。

22、我讲作文课的时候,总是有学生向我抱怨,“老师,我找不到例子,怎么办?”最初我总是很耐心地告诉学生,“例子这东西,就跟钱一样,是攒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还有的同学问,“老师,我怎么找不到像你上课举的那样精彩的例子呢?”,我就回答:“继续找。凡事儿都只不过是靠积累。”

23、之所以可以“显得”游刃有余,是因为之前做过太多的准备

24、终于有一天,“鸡尾酒会效应”会出现。

25、准备不充分的人面临的困境,就好像是个手铐,越挣扎就被箍得越紧。面对最后期限,无法不产生无比的焦虑。而这些焦虑产生的唯一作用就是分散注意力,使得产能低下到极限;反过来,产能的低下和时间的紧迫所产生的唯一作用就是更加焦虑……恶性的死循环。

26、都到了 30 岁,才惊讶而平静地接受自己事实上心智平庸的事实;

27、渴望即得到,渴望的东西只要肯努力答案就在身边,灯火阑珊处就是这样的道理!

本书道理很多,体会最深的就是青春易逝,而且流失的太快了,本书还有句扎心的描述:“都到了 30 岁,才惊讶而平静地接受自己事实上心智平庸的事实”,我想为时不晚的办法只有学习,阅读是最好渠道。

20180331

老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331-《把时间作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