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b-slam2源码解读(一)——Frame类

Orb-slam2是slam界中一个非常优秀且著名的项目,关于该项目的解读网上资料较少,大都是对算法的整体构架和算法思路进行解读,本系列博客将会带你一点一滴地解读orb-slam2的源代码,在兼顾算法讲解的同时,更着重与代码的结构与实现细节。
这次就先从Frame类讲起。

Frame类:

Frame类的主要作用是实时记录和处理每一帧的信息,给视频中的每一帧进行一个信息的总结处理。

Frame类中包含如下成员变量:

公有成员变量:
ORB特征点词库
orb特征点提取子(左、右)、
时间戳:每一帧的时间
相机内参数据
特征点总数量
关键点vector容器:储存关键点
特征点立体坐标vector容器
DBow词向量
DBow特征向量
描述子矩阵(左、右)
是否是outlier的flag vector:用于表示关键点是否是outlier
图片网格化参数(网格化是为了特征点匹配时能更高效)、
相机位姿矩阵
ID
下一帧的ID
参考的关键帧
尺度金字塔信息
无失真图像的X、y边界(仅仅计算一次)
边界是否计算完的flag
私有成员变量:
旋转、平移矩阵、相机中心

Frame类中的成员函数:

公有成员函数:
构造函数
提取orb特征函数
词袋计算
位姿设置
位姿更新
获取光心
获取旋转矩阵的逆
地图点是否在视野光锥中、
是否在某栅格中
匹配左右两图特征点
纠正RGBD的错误坐标点
关键点重投影
私有成员函数:
关键点去失真函数(针对RGBD)、
计算图像边界(只计算一次,创建frame的实例时)
关键点分配至栅格(加速特征点匹配)

值得一提的是:orb-slam2在匹配特征点时使用了将图片网格化的方trick,这样能够加速特征点匹配的速度和效率。

你可能感兴趣的:(slam,代码解读,orb-slam2,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