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丑陋吗?

中国人丑陋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脏、乱、吵,窝里斗!三个中国人加在一起,就成了一头猪!”这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语,出自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书中关于中国人劣根性的具体描述,或许是以前亦或现在的中国同胞讳莫如深,不敢承认,甚至还没有意识到的行为。

书中一再强调,“酱缸文化”的产生与形成,离不开由儒家思想主导下专制封建统治的侵蚀。每每谈及儒家文化都不禁存疑:儒家文化真是造成中国人民劣根性的罪魁祸首?还是我们在为自己的不济找借口,乱给它扣帽子?几千年来的文化根基,存在即合理,必然有它的可取之处。

不知从何时起,儒家文化似乎成了一切导致中国发展滞缓原因的“替罪羊”。“五四”时期,儒家文化首当其冲,“打倒孔家店”的后果是销毁一切有关儒学的文化。如果儒家文化不值一文,海外何必如此费尽心思成立“孔子学院”?传播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中的“仁”、“爱人”、“舍生取义”等思想到现代仍有一定借鉴意义。最初的儒家文化是讲究教化人、维持社会秩序的武器,为何后来沦落扼杀人性的工具?成为现代社会一切恶劣事物的源头?依我看,这不应该归咎于儒家文化,而是应该把账算在披着儒家文化外衣来进行封建专制统治者身上。

文化不能自行改变其本质,故曰:文化本无对错之分。根本原因并不是文化本身的错,而是人的错,准确来说,应该是统治者的错。历朝历代,统治者因自身利益需要,把儒家文化作为巩固统治的工具。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文化因不适应于战争纷乱的时代,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青睐;秦始皇因个人对儒生的厌恶,便有了“焚书坑儒”的残暴手段;西汉因要休养生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便花开一枝;宋明时期,因时代需要,“存天理,灭人欲”应运而生……儒家文化本质的改变,一切取决于人!人才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宰者!

书中提到一个小故事:一位住在爱荷华的华人朋友,他的孩子被邻居的狗咬了,主人又凶巴巴的,这位朋友朋友认为没有咬伤就算了。后来,被孩子的老师知道,就说不可以“算了”,不能让别人认为亚裔的人随便欺侮,一定要提出控诉。结果,判决对方赔钱道歉。作者认为朋友的行为是不敢为自己权利据理力争,原因是长期屈辱的惯性。每每读到这里,不禁思索:为什么在中国认为是“忍让”是美德的行为,到了海外则变质了,成为放弃权利的不合理行为。朋友的选择并无可厚非,小事化了嘛,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样做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纠纷,与邻居的关系也不至于僵化。其实也很容易理解老师的做法,这与“橘逾淮则枳”的道理无异,中国文化到了海外则水土不服,不能适应。老师长期生活在爱荷华,当地的文化思想已深入骨髓。只是很费解作者的解释,为何作者要把它上升为中国人的奴性的问题,如何选择是个人自由。如果每个在海外中国人都为了芝麻小事而与外国人对簿公堂,并美其名曰:“捍卫权利”。这种心胸狭隘的行为不是自打嘴巴,为“丑陋的中国人”再添上一宗罪状吗?以余之愚见,最后尽管朋友得到了应有的赔偿,表面上是扬眉吐气了,但他同时可能失去了更多无形的东西。

朋友最初选择忍让,或许他也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只是这利益并不是单单指金钱。人都是为了自身利益而活着,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生存舒适度生存着。明白这个道理,不难理解为何中国历代统治者以儒家文化为工具实现自身的最大利益化,也很容易弄明白作者提到的一系列不合理行为,如:缠小脚、阉割、廷杖,以及现代中国人为人诟耻的行为。

虽然中国人至今仍存在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少行为也的确让人揪心,但其中原因不是“传统的儒家文化所致”一言可以庇之的,个中原因复杂多样,我们不能把什么都推到儒家文化身上,多从自身找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人丑陋吗?)